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2019-12-09李文
李文
一、农村经济发展概述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多元性以及整体性的工作,强调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就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和劳动手段的发展[1]。现代农业是高效率的农业,传统的劳动手段难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率,难以推动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反,运用新型机械设备则能够很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组织管理形式的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是一种高效益、高质量和高产量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优化农业组织结构,引进具有现代化文化知识、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农业人员。第三,服务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打造集约化农业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性农业,服务现代化要求农业服务制度的创新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
二、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落实攻坚脱贫政策的内在要求
攻坚脱贫是当前我国重点关注的工作,也是实现中国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社会注入更多的活力,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优化农村居民的整体经济条件。第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能够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就业率,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第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及社会资源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地区注入新鲜的活力,夯实农村整体发展的基础。第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真正实现攻坚脱贫的基本目标以及基本要求。
(二)促进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只有确保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平衡以及产业发展平衡,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将更多的红利引入农村地区,防止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的现象,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第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更好地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我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3]。第三,相较于发达国家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有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不健全
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发展失衡。第一,农业银行主要是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但是在实际上却承担着部分扶贫贷款和农业开发贷款的职责,农业银行的定位出现偏差,不能为农村提供专门性的商业性金融服务。除此之外,农业银行过于追求盈利性的经营目标,其信贷重心发生了转移,更多的是关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忽视了对农业和农村基本的关注。第二, 农村发展银行主要是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十分狭窄,只是局限于农业综合开发信贷、粮棉油收购信贷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信贷等方面,政策性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建设的信贷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性支农功能相当弱化。第三,农村合作性金融的发展受限,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性金融的主力军,是最接近基层和农民的金融机构。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不良贷款累计数额较大,农村信用社出于风险的考量,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和贷款投向,收缩农村战线,导致实践中出现“只存不贷”的现象。
(二)农村产业结构欠缺科学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欠缺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农村地区产业体系发展失衡,农业仍然处于主导位置,工业基础以及服务业基础薄弱。这就导致农村地区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无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及规模效应。第二,部分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模式落后,仍然是以人力为主导。一旦发生农村优质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就会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同时,农业发展模式落后,无法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农村地区可供利用的基础设施以及资源较少,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阻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受限于财政资金的情况下,难以大规模地在农村地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四、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优化农村金融体系结构
第一,推动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快立法步伐,从立法上明晰新型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地位和性质,给予新型农村商业性金融与正规农村商业性金融公平的竞争地位,在竞争中实现金融产品的优胜劣汰,推动农村商业性金融产品的创新。
第二,推动农村合作性金融发展。合作性金融具有民主管理、群众基础突出、灵活性和低成本性的优势。因此,有必要构建由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其他合作金融形式为主体的合作金融体系。
第三,推动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政策性金融具有示范和补充作用,是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时的重要调节手段。一方面,应当以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来确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重点工作环节。笔者认为,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对象应当是农村中长期投资项目、农民基本生产生活贷款项目以及具有保护性质的农产品收购项目。因此,这种政策性贷款应当是低息且优惠的。另一方面,应当发挥财政和税收两大有利抓手,拓宽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来源渠道,保障政策性金融资金来源稳定。从税收优惠和财政优惠上来降低政策性金融产品的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产业体系发展失衡问题
产业支撑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体系平衡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为此,我国要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府要继续从多个角度入手,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第一,政府要分别从土地优惠、财政支持等层面入手,鼓励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实现三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目标,以工业和服务业来带动农业发展。第二,政府要进一步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分别从土地整合、劳动力整合、技术创新等角度入手,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要积极现代化农业,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对于缺乏优质基础设施以及优质资源的农村地区,政府要进一步投入相应财政资金,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为此,政府可以根据农村的行政区划,在几个农村地区周边统一建设大型的产业园以及产业基地,形成基础设施共用共享的局面,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五、结束语
农村、农业以及农民历来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内容,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工作。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学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一项系统性、多元性、复杂性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从政策上以及行政管理上给予支持,也需要企业、社会公众参与其中。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会逐步得以解决,农村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也会呈现出崭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