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2019-12-09涂悦
涂悦
会计信息质量指的是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特征的总和。会计信息一旦出现误差,不仅会给国家或商业主体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但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仍呈现出各类问题。
一、新时期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失真
在目前各个商业主体的日常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失真”。信息失真意味着它所记录并传输的数据无法反映出商业主体的真实经济活动情况。而目前的信息失真大致包含着以下几种:第一种,经济交易失真。它是指会计人员利用财务报表来进行不存在的经济业务的虚假架构,并从事不等价交换。第二种,会计核算失真。它是指会计人员所记录的财务信息无法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三种,信息披露失真。它是指会计人员对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了一定的隐瞒或者错误披露,从而使得信息接收者无法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信息的接收。
(二)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日益提升。而目前的人才培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会计行业的需要,因此呈现出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为低下的情况。此外,对于已在岗位上的会计人员,相关单位不重视对员工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未投入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员工的业务培训,因此提升了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出现信息处理失误的概率,进而造成错账、漏账的情况,致使会计信息失真[1]。
(三)人为因素
部分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为了逃避缴纳税款,帮助他人进行受贿,常常会人为进行会计信息的虚假处理。部分商业主体以及用人单位为了提升自己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往往会指示会计从业者来进行人为造假。而在此过程中,也不乏会计人员因追求自身利益而造假的情况。总而言之,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信息失真是新时期会计行业内的毒瘤。为了保障会计系统的完善构建,就必须彻底清除这一毒瘤。为此,整个会计行业以及用人单位内部都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处罚体系,以减少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
(四)制度缺陷
我国目前的会计法律法规还未完全构建完善。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又开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部分商业主体会利用法规本身的漏洞来进行经济活动,逃避应缴纳的税款,从而使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五)审计监督不力
审计是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消极因素。会计审计最为关键的价值就是对经济行为进行一定的制约与规范,从而使得商业主体的会计从业者能够合法、合理地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与传播。担任审计职责的注册会计师需要严格遵循规定的流程,对商业主体的财务报表进行公正鉴证,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但在现阶段的会计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者的个人素养良莠不齐,因此无法保障审计工作的绝对真实有效。部分审计会计师甚至会连同被审计单位或个人一起参与造假活动,从而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审计者本身,行业内也应该构建出严格的监督体系。
二、新时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对于新时期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渗透。而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同步配合。
在商业主体的会计部门进行新员工招聘时,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全面考察该员工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品质,并依据企业发展运营的实际需求,结合成本、效率等等因素来选择综合素养较为优异的会计人才[2]。而在员工正式到岗之后,企业则需要有意识地投入一定的资金资源,以定期开展对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得企业引入的新员工能够迅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内容,并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融合。而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岗位经验的会计人员,企业则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潮流来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再教育以及深化培训。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经济条件也导致了大量新问题的出现。会计从业者必须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树立起积极的学习观念,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而对于那些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而人为造成信息失真的会计从业人员,用人单位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单位需直接将人移送至国家司法机关进行判刑。而对于情节较轻者,用人单位也需要全企业通报批评,进行巨额罚款之后予以开除。在这样的重罚之下,人为造假会计信息的事件将会大量减少,从而保障会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会计方法选择
对于内容相同的会计事项,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但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结合客观环境的需求来进行准确的判断,这对于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最终会计从业者所选择的会计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商业主体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那么可以应用的会计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各种加速折旧法等等。虽然它们的工作目标都是要进行资产折旧计算,但却会产生不同的计算效果。而为了保障会计工作开展的及时性以及有效性,会计人员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选取其中的一种。这要求会计人员对各种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不断验证,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提炼以及总结经验,构建起合理的方式优化体系,以降低选择难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三)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所制定的关于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为此,国家立法机构需要结合经济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会计法律法规的优化、完善以及构建。现阶段,我国已建立以《会计法》为核心,以《总会计师条例》、 《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多种法律、法规为补充的会计规范体系[3]。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所面临的信息处理状况也变得越发复杂。为此,国家立法机关需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的当前国情来进行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并尽可能地提升会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日趋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法律法规网络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会计从业者的工作热情,强化会计人员的选择以及判断能力,也能够最终保障会计行业的平稳、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的根源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商业主体中会计人员本身的因素。而另一方面则是会计制度的因素。想要减少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频率,就需要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在法律规则之内开展会计工作,与此同时,商业主体还应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其开展技能培训。此外,国家立法机构必须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来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力度,严格规定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处理要求,从而在源头上解决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