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运用探讨
2019-12-09刘再强王世平李晓鹏节建荣
刘再强,王世平,陈 航,袁 骏,李晓鹏,节建荣
(云南昆钢医院放射科 云南 安宁 650302)
股骨头坏死属难治性、致残性疾病,是指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骨细胞凋亡,随后修复,最终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甚至塌陷[1]。日常工作中,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炎、短暂性骨质疏松等病变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时有发生。目前,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多采取保守治疗,以控制病情不在延续,而晚期则置换髋关节。国内目前提倡精准医疗,周明旺等[2]认为精准医疗在股骨头坏死中运用是通过使结构更精细、定位更准确,达到个性化更突出、疗效更明显的目的。本应用旨在探讨CT结合MRI对股骨头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提高诊断认识,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 材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确诊的42例CT及MRI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岁,患者多以髋部不适、腰腿痛或跛行就诊。
1.2 检查方法:
分别应用西门子1.5TMRI及飞利浦128层CT扫描,对所有受检者行T2WI、T1WI、FLAIR成像检查:①常规T1WI序列:层厚5.6mm,FOV:230mm×230mm,采集矩阵:256×256;②T2WI序列:层厚6mm,FOV:230mm×230mm,采集矩阵512×384;FLAIR序列:层厚6mm,FOV230mm×230mm,采集矩阵256×256。飞利浦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行螺旋CT薄层0.5mm薄层扫描,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再行冠状位、斜矢状位三维重组成像。
1.3 影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影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以上人员进行分析评价,将MRI序列与常规CT三维重组成像对病灶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0例股骨头坏死CT表现股骨头变扁16例;股骨头关节面下片状囊性变8例,关节面下骨皮质节裂12例。MRI表现股骨头关节面下双线征或片状稍长T1、稍长T2表现;合并关节囊积液6例。25例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炎CT表现髋臼不同程度变浅,股骨头、髋臼关节面下多发囊性变并骨质增生;MRI表现股骨头、髋臼关节面下多发囊状稍长T1、稍长T2表现伴骨赘;合并关节囊积液6例,髋关节半脱位12例。短暂性骨质疏松3例,表现股骨头颈无变形,股骨头外上三分之一不均匀骨质密度较对侧明显减低,MRI显示患侧股骨头颈大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T2WI压脂高信号表现,邻近关节囊肿胀、积液表现。
3 讨论
3.1 CT、MRI在股骨头坏死鉴别诊断价值
在股骨头病变诊断方面,普通平片能显示大体解剖结构、股骨头有无变形脱位等,但对早期骨质破坏及密度改变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多层螺旋CT由于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骨小梁细微结构,以及皮质下节裂、囊性变等;但对Ⅰ~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炎性水肿表现不敏感。而股骨头星芒征消失、关节面下节裂,大多已属Ⅲ~Ⅳ期,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够早期发现股骨头关节面下局部炎性水肿,但髋臼发育不良性增生性髋关节炎、短暂性骨质疏松也可以表现股骨头关节面下T2WI压脂异常高信号,导致误诊时有发生。国内何晓铭等[3]等提出,抵抗素水平与股骨头坏死塌陷进程密切相关,在股骨头坏死塌陷后明显升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目前高场强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从影像学鉴别诊断方面:髋臼发育不良性增生性髋关节炎,常表现髋关节间隙邻近关节面多发囊性变;髋臼发育不良除了髋臼变浅,常常合并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而短暂性骨质疏松仅表现股骨头颈骨质密度减低,CT及平片易漏诊,MRI表现股骨头颈大片状炎性水肿呈T2WI压脂高信号伴关节囊肿胀。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多表现T2WI压脂关节面下局限性斑片状异常高信号,后期股骨头塌陷后才并发关节脱位、增生性骨关节炎。日常工作中,股骨头关节面下T2WI压脂异常高信号;排除髋臼发育不良,应考虑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的可能,避免发生漏诊。
3.2 髋关节病变误诊原因分析
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酒精、激素、创伤、骨髓移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红蛋白病等均是该病的诱因。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体征较为隐匿,因此易漏诊或误诊为其它疾病。有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虽然对股骨头坏死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具有经常漏诊偶然发现的特点,漏诊率高达89%。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发现,本组2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年龄均接近50岁,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大多接近三期。而目前,有学者提出,早期股动脉灌注的明显减少可对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的诊断有诊断意义。因此,在早期诊断方面,髋关节不适患者一定要足够重视MRI扫描序列影像学特点,才能尽可能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避免误诊、漏诊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减低患者致残率的发生和延缓髋关节置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