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9-12-09董斌斌徐小云刘超邹乐强卢争艳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8期
关键词:育人大学生能力

■ 董斌斌 徐小云 刘超 邹乐强 卢争艳(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新的发展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凸显,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为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时间段,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有关人员做好更加深入的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是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可以将其看做实用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强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面向成功创业以及打算创业的社会群体,开展分层次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很多高校并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宣传,加上薄弱的社会基础和不健全的教育体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实施;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缺乏相应的网络教学教室和实践基地,也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三是理论实践脱节,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本身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虽然建立起了实践基地,却没有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导致参与的学生十分有限。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三位一体”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其成功率的提高。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时,应该提高创新创业素质,结合实际需求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其次,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合理安排,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园内部营造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配合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然后,对于社会而言,应该进一步强化创业集群建设,对融资体系进行优化,构建起完善的共享服务平台,确保创新创业的顺利实施。

(二)“五位一体”模式

“五位一体”模式中的主体包括了政府及行业部门、高校、实践平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社会资源,通过对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老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应该明确,高校本身属于知识生产和传承结构,并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主导的力量应该是政府及行业部门,其必须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着眼,提供法律法规和资金方面的保障,推动各方主体之间的联动。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做的引导工作,配合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框架中,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卓越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实践平台,提出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对不同行业及领域的顶尖人才进行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强调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具体来讲就是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起能够将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全部囊括其中的教育体系,然后将相应的社会资源作为补充。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做好改善,如风险思维、资金支持以及商业计划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想要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效果,需要相关社会资源的支持。

(三)实践导向模式

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对此,胡华中等人提出了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强调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借助相应的优化途径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而从整体角度,需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统筹规划工作,对实践育人思维进行强调,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充分重视起来。同时,从凸显实践育人理念的角度,应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进行优化,确保学生能够以相关内容为依托,获取创新创业能力,也应该构建起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对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将多元育人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另外,应该对一站式服务进行完善,强化实践育人作用,推动教师与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协同育人模式

协同育人模式要求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组织、家长乃至用人单位的力量切实发挥出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协同育人理念,运用新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法,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协同育人模式下,全员育人思想和公共管理思想能够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将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关人员全部考虑在内,而协同育人的主体可以分为院内主体和院外主体,借助学术教育等方式,可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明确相关内容

一是应该做好意识培养。理念型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的提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对相关政策以及成功经验进行推送;二是应该重视知识能力培养。想要确保创业活动的顺利实施,大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创新能力,对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大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邀请具备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指导;三是应该做好实践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对相关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其能够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结合。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实践和实习机会。

(二)关注现实需求

一是应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第二是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提高,确保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二是应该关注时代发展要求。新的发展环境下,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存在不良竞争的行为,而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确保其重视团队合作;三是应该做好文化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快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而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则能够凝聚向心力,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层面的鼓舞。

(三)理论实践结合

应该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大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基于此,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一方面,应该从理论层面着眼,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团队合作理论,做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分析和引入,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入心理契约、虚拟团队等相关理论,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欲望,以更好的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应该从实践层面着眼,要求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扮演好自身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行培养,同时也应该进一步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解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为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猜你喜欢

育人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