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武平县全域旅游纵深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9-12-09林婷玉武平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营销界 2019年48期
关键词:武平全域景区

■ 林婷玉(武平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一、武平全域旅游发展做法和成效

(一)在创新机制上求先行,开创党管旅游抓发展的新思路

将“旅游富民”作为“三位一体”县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落脚点,成立县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各乡镇、村相应成立以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抓全域旅游的工作格局。建立一站式的全域旅游综合监督协调机制,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域旅游综合监管协调领导小组,设立旅游警察中队、旅游市场监管服务站和旅游巡回法庭等机构。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旅游资金投入瓶颈,建立全域旅游专项资金,依托国有企业县天然文旅公司,实现旅游项目资金“拨改投”,形成投资-资产-融资的良性循环,为旅游项目融资5.6亿元。2016年以来,统筹水利、住建、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资金6.98亿元,用于与旅游密切关联项目。全县实施全域旅游关联重点项目205个,分别滚动计划投资161亿元、281亿元、265亿元。出台《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意见》,形成旅游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机制,突破用地制约。 `

(二)在全民动员上求先行,形成举全县之力抓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

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和“平安武平”创建工作,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全面营造文明旅游氛围,为游客、群众创造安全、放心、舒适的旅游市场秩序。武平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发挥闽粤赣三省交界优势,牵头成立闽粤赣旅游联盟,相互推介、互惠互利、互输客源,激活周边市场,“三省一日游、多日游”成为热门线路,每年拉动游客达50万人次。推动山海协同发展流量经济,引进厦门旅游集团与本县国有企业天然文旅公司合资成立旅行社、酒店管理、景区管理3家公司,共同运营县继续教育基地、千鹭湖湿地公园等一批优质旅游资源,厦旅集团引进、组织游客达10万多人次。大力鼓励和扶持村民以资金、土地、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旅游经营管理,探索出了“景区+村委会+村民”“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有力促进群众增收,共享发展成果。

(三)在生态旅游上求先行,打造“两山”理论旅游实践的新样板

持续推进环梁野山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梁野山下“云中村寨”云礤、“十里花廊”园丁、“客家桃源”尧禄、“淘宝客都”东云、“开心田园”东岗等“五朵金花”建设,实现五村串点成线,互联互通。经过几年努力,环梁野山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初见成效,“五朵金花”全面开花,游人如织,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 250 万人次。武平把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作为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持续探索开发森林村庄、森林城市、森林运动、森林康养、森林探秘等一系列文旅康养产品。“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致力于打造森林特色小镇,建成全国首条国家森林步道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梁野山捷文段”一期18公里,并对外开放;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武平“国字号”生态建设项目,是全省唯一一个跨省流域的山地河流型湿地公园,坐落其间的千鹭湖湿地公园于2018年7月开园,深受游客青睐;依托梁野山景区建成全省最大的“森林人家”集聚区,经营特色餐饮、客家民宿,销售林下经济产品。

(四)在完善设施上求先行,营造高效便捷服务的新局面

建成永武、古武两条出省高速,“双龙”铁路龙岩至武平段已开工建设,“赣龙厦”高铁和浦武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打造武平旅游“一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环城快速通道,实现县域城区、景区互联互通。完善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提供便捷旅游交通服务,开通旅游观光车、景区公交,丰富共享单车、汽车租赁、旅游包车等服务,为游客提供多元、个性出行服务。建立客都汇旅游集散中心,强化客运站、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游客中心的功能完善,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等便捷服务。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厕所,已完成新建和改建116座。建立武平旅游综合信息管理、“A级景区WIFI全覆盖”“果子带你游武平”等智慧旅游平台。

(五)在品牌塑造上求先行,唱响“来武平·我氧你”的城市品牌

多渠道创新开展营销推广,充分发挥福建首个“中国天然氧吧”的金字招牌效应,策划推广“来武平·我氧你”旅游宣传品牌,在各类旅游推介、节庆活动中植入宣传的同时,通过央视央广、知名网络媒体、动车、公交车、地铁等媒介平台,多层次多维度宣传武平旅游精品线路及景区景点,“来武平·我氧你”旅游口号已深入人心,口口相传。

二、武平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存在问题

(1)旅游配套要素不完善。旅游市场企业经营主体少而小,从业人员少,“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六要素短板多。

(2)体验娱乐项目不丰富。武平观光类项目多,体验性、主动性项目少,缺乏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娱乐产品,景点也较少开发一些参与性娱乐活动。

(3)“+旅游”融合深度不深。各乡镇、部门对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受资金缺乏、景点不特等先天条件影响,发展旅游的信心不足,尚未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合力。

(4)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经营理念落后,激励制度不健全,缺乏旅游龙头企业。旅游人才紧缺,整体素质不高。

三、武平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建议

(一)实施客源引流工程

针对重点客源地出台精准引流政策,强化与客源地知名旅行社合作,科学设计一日游、两日游、一周度假游等旅游线路。制定出台过夜游奖补政策,全面拉动流量经济。针对不同群体,策划不同主题的体验项目,增加“好吃”“好玩”“好看”的项目,重构核心吸引,培育旅游品牌,通过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地、全时体验、主题游线的打造,形成以梁野山创5A级景区为龙头,各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让武平四季可游、昼夜精彩。

(二)实施要素配套工程

坚持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宴、名厨,扶持武平风味小吃品牌店、客家药膳养生餐馆、素食馆、咖啡馆、酒吧、休闲吧、茶室等建设。大力发展有灵魂的民宿、特色主题酒店、休闲度假酒店,打造武平旅居体验型的全域住宿体系,构建武平多样融合的住宿特色。引进旅游车队、汽车租赁、共享汽车服务企业。扶持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大型商场,建设购物一条街、武平特色产品走廊。策划特色体验性娱乐活动项目,扶持培育娱乐休闲企业,鼓励引导乡村举办旅游采摘和农事节庆活动。

(三)实施融合发展工程

促进“农业+旅游”,发展乡村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田上农耕、农家消费等旅游业态。加快“文化+旅游”,挖掘武平历史文化资源,抓好汉剧、十番音乐、“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民间绝技、民俗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创作一批旅游演艺精品剧目。推进“养生+旅游”,以生态、康体和客家药膳、药疗为重点,打造健康养生产品。开发“研学+旅游”,着力培育国家、省、市、县中小学研学基地,打造中小学研学品牌,拉动流量经济。发展“体育+旅游”,开发环梁野山半程马拉松赛、自行车爬坡赛、登山徒步赛等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建设自驾游露营基地、房车基地、航空运动、户外运动基地。

(四)实施管理提升工程

与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引进先进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开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景区、酒店、旅行社、演艺中心、餐馆等相关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积极对接政策,持续引进文旅行政、企业管理人才,加强本土文旅人才培养,通过“山海协作”“高校共建”等形式,对文旅人才进行系统知识、业务培训,组织前往云浙等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文旅队伍的素质。

猜你喜欢

武平全域景区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All Is Well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Major Obstacles i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Senior High Students
提高武平炒绿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技术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