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课程设计
2019-12-09刘权辉
□刘权辉 陈 倩 陈 亮
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超过85%的学生考虑过创业,只有不到4.5%的学生会付诸行动,而仅有0.3%的学生创业成功[1]。创业成功率极低,“散伙、亏损、失败”等对创业成功与否的负性描述弥漫于大学生群体中。他人替代性的经验很容易让个体联想到自身相似的经历,特别是失败的经历,因此,极高的创业失败率对大学生创业自信心有较大的挫伤,使得不少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对于许多有较强创业意向或曾经经历创业失败的学生来说,甚至无法从内心真正认可自身所具备的创业能力,进而抑制有效创业行为的产生。Stumpf 曾指出创业授课内容、形式、过程方法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水平有直接影响[2]。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提升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角度设计满足学生所需的、与创业相关的个性化、精准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增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内在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意义巨大。
一、课程教学对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综合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自身某种创业行为能力的判断和评估,由此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影响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创业者拥有的资源变量及所处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提供的教育支持及客观环境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双创教育的持续升温,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双创基础教育课程,但各院校对双创教育的内涵理解各有不同,由此产生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也不一样。第一种观点认为双创教育在于教会学生具备创办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创造财富和增长价值的行为。持这一观点的院校在双创课程开设中多以教会学生如何创业,输出经验性的创业技能为主,学生实践能力强,但因缺乏相应创业知识的积淀,遇到问题时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评估创业风险的能力有限,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容易挫伤自信心[3]。第二种观点认为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养成创新习惯[4]。持这一观点的院校在双创教育中多以广谱式双创课程为主,通常面向单一年级开设课程,向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机会等基本知识的理论教学,部分院校同时搭建相应的实践平台,但条件有限,抑或追求形式多样化,缺乏目标聚焦性,学生参与其中,也困惑其中,实践演练难以与课堂理论知识相链接,创业实践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第三种观点认为创业教育是让学生具备创业实践所需的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冒险精神、创新精神[5]。这种观点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尽管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双创教育实践中积极寻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但是,在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专创融合的过程中却面临许多困境,部分高职院校将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中,但因专业课教师缺乏对双创教育理念的充分认识,难以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相关元素[6],难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产品创新和专业技术转化,学生主动选择创业之路还需要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不同的价值诉求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必然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无锡商业职业学院提出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7];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季枫构建了以创业课程教学为主体、以实施“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环境建设”为支撑的创业教育模式[8];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兴苗提出三段推进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级联动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9]等等,高职院校以创业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模拟实践平台为支撑,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效能感上积极探索。但是,不可否认,随着双创教育的不断推进,双创课程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明显问题,这也为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效促进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创造条件,引进校外资源,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创教学内容,虽然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教材脱离实际
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广谱式双创课程教学,学校面向单一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向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机会等基本知识的理论教学,教材多为校本教材,内容偏重创业理论;另一种是侧重创业技能训练的双创教学,多以输出经验性的创业技能为主,学生实践能力强,但因缺乏相应创业理论知识的积淀,遇到问题时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评估创业风险的能力有限,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容易挫伤自信心;还有一种是寻求双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但实践中链动资源较多,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未形成完善的教学及实施保障体系。
(二)双创实践教学资源匮乏,追求形式多样化,缺乏目标聚焦性
双创教育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英国德比大学创业管理中心David 教授曾提出“以机会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学习模式,并强调创业教育要与“问题解决为核心”及“行为研究”学习方式相结合[10],由此可见,创业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之内,应该还要与实践相结合。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双创实践平台资源的开发有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课程内容设计追求形式的丰富多样化却缺乏目标聚焦性,学生参与其中也困惑其中,实践演练难以与课堂理论知识相链接,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
(三)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差异性
当前高职院校参与双创教学的教师多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师资为主,其中还有部分一线辅导员、行政人员,他们本身缺乏创业经历和系统的创业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将双创课程等同于普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以广谱式教育标准,向学生普及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知识,没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对学生缺少个性化、差异化指导,使得许多创业学生在创业路上倍感无助,有些学生的创业项目刚开头就煞了尾。
三、基于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索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是江西省高职院校中较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院校,为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双创教育服务,在课程设置上做到 “通识基础—专业深度—精准定制”递进衔接,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取得一定成效。
(一)精准式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依据
研究表明,没有效能就没有行为,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其创业行为的选择,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潜在创业者关键的先决条件之一[11]。为此,学院在双创课程设计中借鉴学者韩力争扎根理论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的研究结果,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分为创业能力效能感、创业个性效能感、创业环境效能感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由不同的子维度构成(见图1)[12],该研究结果同时也验证了班杜拉关于行为起因的三元交互作用论,即个体、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决定论,也就是说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受个体因素、创业能力外显因素及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精准式双创课程设计将通过创设完善的创业环境,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从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个性出发,通过显性课程的设置、实施、跟踪指导以实现双创教育的课程目标。
图1 基于扎根理论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
(二)精准式创新创业课程构成模块及作用路径
根据上述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维度,学院双创师资团队经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最终设计出“一体两翼”的精准式双创课程:“一体”即创设精准双创服务平台;“两翼”则指创业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及创业个性训练课程模块(见图2),精准定位,提升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图2 精准式双创教育课程构成模块
1.创业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及作用路径。创业能力是学生创业自信的重要来源,它包括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学生拥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则表现出更加愿意尝试,敢于试错、主动解决问题,且经常会有新的点子和想法产生;领导能力在创业团队组建中更易突显和培养;学习能力是学生拥有创新能力的前提;沟通能力、执行能力是工作效率的保证[13]。组织富有成效的创业技能培训、学习、实践是培养锻炼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为此,学院的创业能力课程模块设计了四大训练专题,包含创业团队构建原理和步骤、心理能量训练、语言能力与人格魅力训练、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训练。四大专题各包含不同课程内容,如语言能力与人格魅力训练专题由“自我内部语言训练、流畅表达能力训练、气息语音训练、增强正向人际沟通能力训练、人格魅力四维激发训练”等构成,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及深。心理能量训练、语言能力与人格魅力训练、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训练三个专题则融入创业团队构建原理和步骤训练模块。
以拥有心理学、团辅经验的创业导师为主要师资,授课过程中运用团体辅导、教练技术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团辅初始阶段,通过破冰之旅快速缩短成员间的陌生感,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团队规范,该阶段心理能量训练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有意识地处理焦虑与期待、负面情绪和冲突,承担自我情绪后果,加强自我责任感,学生心理能量的增强会使他们更加乐于与其他成员沟通,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随着团队凝聚力和信任感逐渐增强,团辅进入工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创业导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导师会在真诚的团体协作气氛下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将感悟转化为行动,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问,乐于表达,充分发掘、提升自身语言和人格魅力,学生在良性的课程互动中不断感受自身综合能力的增强。创业能力课程模块的实施需要创业导师善于观察、记录学生的阶段性变化,针对学生的不同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创业个性训练课程模块及作用路径。创业个性是大学生选择是否创业的关键因素,体现的是大学生拥有的冒险精神、不服输的态度、坚持的毅力、诚信意识及在创业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学生拥有良好的创业个性更易促使发生创业行为并达成创业成功[14]。戴维·麦克利兰认为,想要有所成就的人经常会为自己设置一个较高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在逐级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个体所感受到的成熟感会越来越强,会更加乐于冒险和挑战[15]。因此,创业个性训练课程模块设计六大主题,包含行业市场调研、创新创业项目选育、项目商业模式设计与论证、项目方案撰写及优化、模拟企业职能运营规划和程序、模拟企业业务阶段职业运营。六大主题包含不同课程内容,以完整的创新创业项目选择、设计、优化、呈现、模拟运营为依托而设计,课程任务不断推进的过程犹如一个电竞游戏不断进阶的过程,一个课程任务的结束是另一个课程的开始,吸引学生不断挑战新任务。该课程模块授课以企业创业导师为主,学生以在创业能力训练课程模块中组建的团队为单位参与课程。先由企业指导老师或院校专业指导老师向学生发布行业调研需求,学生参与调研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在调研中学生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冷漠拒绝、不配合、甚至是刁难,这就需要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说服能力,同时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态度和不放弃的毅力以实现阶段课程目标。调研结束后由导师安排调研报告分享会,以帮助学生团队确认自我创业领域,而后进行团队项目商业模式设计、论证,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和优化,模拟运营。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会不断接受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学院导师的线上线下点评、指导,抑或修正改进,又或推翻重来,项目经历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信心逐步建立,成就感不断积淀的过程。
从广谱式创业教育层面来看,普及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需要学校营造积极宽松的创业氛围。而精准式双创教育,以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个性为目标,需要高职院校更加充分地挖掘整合优质创业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提供精准资源对接和创业跟踪帮扶。围绕两类课程模块的实施,学院又打造了校企协同跟学平台和项目孵化实践平台。其中校企协同跟学平台以辅助课程教学为目的,包括由专业教师和校内创业导师组成的项目专业社群,由行业专家和校外企业导师提供的项目阶段会诊服务,及校企人才对接平台三个资源对接帮扶模块。平台融合校友资源、院校长期输送人才的就业单位资源,为创业学生提供短期见习实践平台。项目孵化实践平台是为有创业项目的学生打造的免费项目运营空间,包括校内自建空间、校企合作空间及校外政府提供的创业基地。
(三)精准式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
创业能力训练和创业个性训练课程实施的(以创业团队为单位参与课程)师资配备主要有学校创业导师、学校心理学专业教师、企业创业导师+学生助教2 名。授课形式主要为线下课堂教学(理论讲解+团辅活动)、线下课堂训练(团辅活动+自我演练+案例教学+小组演练)、线下课外训练及课堂展示(任务驱动教学)、线下课外调研、线下调研汇报、线上过程汇报、线上项目汇报、项目路演展示等。教师指导要点包括:关注学生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绪状况;提供团队组建和成员分工过程性指导;协助制定团队任务计划,协助建立并加入团队沟通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对团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过程性考评;课外训练,教师要与学生团队确认训练时间与前期准备;训练及汇报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及团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在创业个性训练阶段可能出现的畏难等情绪进行及时引导。
四、精准式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精准式双创教育课程以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构成维度为基础而设计,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个性为目的,通过显性课程的实施,进而提升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大众创业,万从创新的热潮下,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号召,着力构建创新型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历经四年的实践探索之路,学院精准双创课程日趋成熟,校内外实践平台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看到了更多资源,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他们内在敢于尝试的勇气和自信心。从学院整体创业氛围来看,据统计,2016年,学院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数78 个,2017年,项目孵化数217 个,到2018年,学院学生创业基本实现年级学生全员参与,项目孵化数量达2786 个,学院创业氛围浓厚。在创业项目落地方面,截止2019年6月,学生在学院创客空间落地网创项目10 个,文创项目3 个,打造了10 余个江西本土农特产品品牌,其中已落地项目6 个,缘蜜、淑媛辣酱、艾精隆等4 个项目年销售额均超2000 万元。在创业取得的成果成效方面,2018年,学院在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一枚、银奖两枚、铜奖一枚,获奖总数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并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先进集体奖,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创业导师和优秀创业学子;2019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以普及为基础,以精准为突破,学院探索出一条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之路,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色、职教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