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渗透深覆盖层大孔径抗滑桩施工技术

2019-12-09赵华勇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22期
关键词:侧模河砂底模

赵华勇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2)

1 概述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为大渡河干流水电梯级规划的第十九个梯级,坝址位于大沙坝~月儿坝河段, 1#堆积体位于坝址区左岸下游岸坡地段,为覆盖层内部蠕滑形成的堆积体,稳定性极差,开挖切脚或爆破振动等均有影响。1#堆积体下方为S306 省道,从库、坝区左岸通过,是乐山至汉源的交通命脉。

根据1#堆积体覆盖层土质边坡为土坡的特点,设计采用了抗滑桩、挡墙、预应力锚索、排水及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滑动、坍塌。1#堆积体下部前缘采用抗滑桩加固处理,抗滑桩断面为矩形(3.1m×4.1m),布置间距6m,排距5m,双排梅花形布置,桩长14~32m,总数量87 根,孔桩位于原省道S306 路面上,桩顶高程603.5,桩底高程分部在571.5~589.5 间。

2 国内外现状分析

抗滑桩自20 世纪60年代在我国铁路部门应用以来,至今仍在滑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矿山、环保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抗滑桩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抗滑桩施工方法主要为人工挖孔,开挖和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即开挖一段支护一段,交替循环作业,支护方式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的传统施工方法为:钢筋安装→底模安装→侧模安装→混凝土浇筑)。支护过程中,由于模板上开孔位置相对固定,而结构钢筋安装规范是允许存在偏差的,致使每节护壁钢筋每次穿孔特别困难,而且吊空底模安装难度大,难以完全固定,易出现脱落跑模现象。不仅对护壁进度制约较大,而且质量难以保证。

3 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本工程性质为边坡治理,其中,抗滑桩属于深覆盖层大孔径抗滑桩,如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抗滑桩用于堆积体加固在国内水电史上尚属罕见。具有工期要求紧、施工强度大、安全风险高、不稳定特征明显等。

1) 施工承包合同明确要求,2011年5月31日前需完成1#堆积体抗滑桩的施工。若抗滑桩施工跨入6月份主汛期,大渡河流量增大、水位抬高,桩体渗水量增加,抗滑桩施工功效大大打折扣,工期不可控,安全经济风险较高,若抗滑桩不能按期完工,上部承台板、挡墙将无法按期浇筑,影响过坝公路通车。

2) 抗滑桩位于堆积体坡脚处,抗滑桩地质组成以中粗砂、卵砾石为主,夹部分碎石,大块石及少量粉砂粘土,结构松散,少量桩井存在流砂现象。堆积体地段岩体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抗滑桩在覆盖层中开挖深度达20m,桩身开挖过程中渗水量大,土质流动性大,呈流塑状,桩身护壁四周坍塌严重,成孔困难,开挖过程中极易坍塌。为了保证桩井开挖过程中井壁的安全,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护壁。

3) 工程支挡线后侧边坡较陡,覆盖层以松散堆积体为主,在区域内地表水渗入、边坡开挖、暴雨及地震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可能诱发浅表层堆积物滑移,直接影响抗滑桩施工安全。

4 技术方案研究

1#堆积体抗滑桩开挖过程中按照掘进一段、护壁一段的原则进行施工。护壁分段高度1.5m,桩井开挖和支护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护壁钢筋安装、立模搭架和混凝土浇筑。抗滑桩在覆盖层段护壁为双层竖向结构钢筋,共136 根,嵌岩段护壁混凝土钢筋为单层竖向结构钢筋,单层竖向结构钢筋,共60 根。护壁采用C20 钢筋砼结构,二级配,保护层厚度3cm。

施工初期,采用有底模施工,现场采用组合钢模作为吊空底模,侧模采用P3015 模板。摸板安装前,先按钢筋设计图纸在底模上开孔,孔径大于竖向钢筋直径。护壁开挖完成后,先进行钢筋安装,再将底模从下往上套入竖向钢筋,竖向钢筋穿过底模10d(d--钢筋直径,10d 为一个焊接长度)保证下一节钢筋连接长度。由于模板上开孔位置相对固定,而结构钢筋安装规范是允许存在偏差的,致使护壁钢筋穿孔特别困难,而且吊空底模安装难度大,难以完全固定,易出现脱落跑模现象。钢筋、底模安装完成后进行侧模安装,侧模安装时顶部预留20cm 顶口用于下料,人工用铁锹将混凝土通过顶口下料,人工软轴振捣器振捣。

因施工进度缓慢,安全、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经项目部技术人员研究,采用干净河砂取代底模,侧模采用P3015 模板。护壁开挖完成后,先进行钢筋安装,再用干净河砂将竖向钢筋底部埋住,埋入深度稍大于10d(d-钢筋直径,10d为一个焊接长度) 保证下一节钢筋连接长度,填砂位置应适当超出护壁结构以外一定宽度,防止因混凝土下料冲击、挤压河砂,造成混凝土外露,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填砂完成后进行侧模安装,侧模安装时顶部预留20cm 顶口用于下料,人工用铁锹将混凝土通过顶口下料,人工软轴振捣器振捣。

5 结语

本项目研究成果为深覆盖层地区抗滑桩护壁混凝土施工提出了一个新的施工工艺方法,采用干净河砂取代木模或组合钢模充当护壁底模,减小模板投入量,提高护壁施工功效,缩短孔壁开挖面的暴露时间,可实现快速成孔目标,且河砂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施工原理简单,操作方便,经济效益明显,易于推广。

猜你喜欢

侧模河砂底模
类矩形砼管片钢模的设计与制造
水动力因素对砷在河砂中迁移影响的柱试验与模拟
自冲铆接中底模对压铸件裂纹影响的试验分析*
大规格电镦侧模辅助成形方法及装置研究
灵活实用的金属型低压铸造机
铁选废石人工砂替代天然河砂配制预拌混凝土的研究
移动模架底模折叠设计
河砂表面形貌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河砂耦合石灰沉淀法处理高浓度酸性含氟废水的研究
高桩码头大型墩台施工底模拆除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