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步沙发展沙漠林下经济模式探讨

2019-12-09谢珲甘肃省武威市委党校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肉苁蓉沙漠养殖

■ 谢珲(甘肃省武威市委党校)

古浪县的八步沙位于祁连山河西走廊的东端,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曾经的八步沙风沙肆虐,严重侵害着周围2万多亩农田地,影响着10多个村庄,给3万多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从1981年冬天开始至今,三代人前赴后继苦干38年,治沙造林21.7万亩,植树1000多万株,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极大的改善了生存环境,也创造了丰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生态效益的展现,要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挖掘更大经济产业,通过借鉴“以森林换生态、以森林造宜居、以森林富百姓”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以巩固生态环境和换取经济收入。

一、八步沙发展沙漠林下经济的区位优势和条件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这个产业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而沙漠林下经济,就是指沙漠地区发展的林下经济,因其自然环境有其独特性,所以发展沙漠林下经济主要得看沙漠环境之下可经营的产业。而古浪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发达,且生态类型多样化,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14.06%,现有林地102955.33hm,南部的祁连山形成连片的山杨林、沙棘林;中部绿洲区集中种植着枸杞、红枣、黄冠梨等特色经济林;北部沙区已经形成大面积的梭梭林、花棒林及天然生长的白刺、红砂等,为发展沙漠林下经济提供了林地资源和林荫条件。

二、八步沙发展沙漠林下经济面临的困难

一是沙漠林下经济还没形成规模,无法带来规模效益,更满足不了市场批量需求,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项目开发落后,产品包装不成熟。沙漠林下经济可借鉴经验有限,加之自身没有很好的研究和挖掘,更没有深入基层调研,好项目难找,精品项目开发更是欠缺,许多项目很难达成共识,导致项目储备不足,发展模式单一。

三是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不到位,有项目无技术情况较为严重。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示首先是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四是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不配套。目前,沙漠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的基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而一些专业机构,比如沙漠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务协会以及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无法给农民提供发展林下经济的技术服务,即使农民有发展意愿,但后期保障欠缺,农民也只能望而却步。

五是龙头产业带动乏力。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发展必须借助外界强大合力和政府宣传造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单打独斗来发展,势必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充分发挥地方龙头企业和域外企业的带动辐射,加快产、供、销一体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沙漠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八步沙发展沙漠林下经济模式选择

(一)政府助力推动沙漠林下经济发展

(1)政府借势,推动沙漠林下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一要尽快出台沙漠林下经济普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凝聚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将沙漠林下经济培育成带动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及农民创收的新经济增长点。二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一方面政府采用“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全方位引导沙漠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开展沙漠林下经济试点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发展沙漠林下经济的意义,让农民从思想深处接受这一经济概念。切实用好各类专项资金,林业相关部门要紧盯专项资金的流向和用途。科技部门配合做好种养殖适用技术图书、手册的发放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三要加强技术支撑。强力整合现有的专业技术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完善沙漠林下经济专业技术服务组织体系,随时对农户进行实用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林草知识培训,解决好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培养农民技术骨干,技术带头人。四要科学合理规划。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沙漠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大力推动八步沙种养殖在林区的发展。五要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扶贫、脱贫项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各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建设资金,着力完善林区基础设施及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沙漠林下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2)各部门相互借力,打造沙漠林下经济示范样板工程。建议林业、林草等相关部门在前期规划、证件办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打造林下种养殖龙头企业方面,政府可采用招标方式,扩大地域范围招商引资有目标地选择专业合作社进行培育和扶持。不断壮大林场和企业规模,形成沙漠林下经济带。更要把生态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中,依托沙漠林下经济搞生态休闲农业,借助大众来推广宣传沙漠林下经济,不仅发展了经济,还保护了环境,更收到巨大的社会效应。通过大力培育沙漠林下种养殖能手,由此引导、带动和帮助其它农户家庭加入到沙漠林下种养殖行列中,走出一条惠民、富民捷径。

(二)沙漠林下经济模式借鉴

(1)林禽模式。八步沙林场可以和农户协同成立沙漠林下经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合作社”“林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注册“八步沙溜达鸡”商标,以十亩多地为养殖基地,养殖沙漠土鸡。2018年年底,5000多只溜达鸡售出收入在50多万元。

(2)林药模式。八步沙林场大力种植肉苁蓉、枸杞等沙漠经济作物。由于枸杞、肉苁蓉不仅抗旱能力强,而且其经济价值高,八步沙林场逐步扩大其种植范围。2018年,流转黄花滩移民区沙化严重的5300多亩土地发展肉苁蓉产业,不仅当地3000多农户有土地流转收入,而且还有在肉苁蓉种植基地长期务工的稳定收入,可谓产生三项社会效益—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助力脱贫攻坚、解决“治沙缺钱”问题。

(3)林油模式。我们的油料作物一般以大豆、胡麻、花生为主,而它们属于浅根作物,具有天然的固氮根瘤菌,从不与林木争争水肥,且覆盖地表程度比较广,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4)林草模式。主要选择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集中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既防风固沙,又能改善生态环境,还可食用。如紫花、苜蓿等。

四、八步沙发展沙漠林下经济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在走访农户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沙漠林区内还可散养土鸡,生长周期为4个月左右,方可出栏,每只鸡纯收入在100元左右,而林区的杂草、虫子都是土鸡生长的食物来源,且供应充足,既节省饲料的开支,还净化林区内空气、阻断病源传播,更是降低养殖带来的风险。

(二)生态效益

沙漠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沙漠的林地资源和林荫条件,搞养殖、种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利共赢。比如八步沙林场对沙漠的有效治理,不仅为周边绿洲生态移民、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提供生态绿色屏障,还为全国治沙提供治沙经验,其生态效益并非一般。

(三)社会效益

随着林、草业体制机制的深入改革,沙漠林下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干旱沙区农民增收脱贫的新渠道,切实解决了压沙营造林只投入没收益的普遍局面。基本实现了农民有收入、资源正增长、生态持续好转的良好局面。如八步沙林场通过成立古浪县漠缘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肉苁蓉、枸杞经济产业,仅肉苁蓉产业每亩每年可收入2300元以上,可为周边群众提供3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15000元以上。还成立了古浪县八步沙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十余户贫困户参与到合作社中,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通过对八步沙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选择,来进行梭梭林下养殖、梭梭嫁接肉苁蓉、散养溜达鸡、生态经济林等,真正有效的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又利用沙漠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林业发展,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这三大效益。

猜你喜欢

肉苁蓉沙漠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内蒙古药品评价性抽验中肉苁蓉质量分析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肉苁蓉-巴戟天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比较研究及市场现状分析△
走进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