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广东省惠东县城象山—糖锅山地质灾害的分析

2019-12-09陈志勋

有色金属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挡土墙泥石流工程地质

陈志勋

(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广东 惠州 516000)

1 区内地质环境条件

1.1 气象与水文条件

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严寒和酷暑,雨量充沛,且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7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900.9 mm,最大24 h降雨量547.2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697.2 mm。年平均气温21.9℃,年平均霜冻2次。相对湿度82%。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秋初多吹东南风,秋未和冬季多吹西北风。每年有3~4次8~10级(最大12级)的台风侵袭本区。

勘查区无地表水体,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没有常流性溪流,仅雨季期间局部低洼沟谷地段存在暂时性流水,且汇水面积小。

1.2 地形地貌

勘查区属剥蚀丘陵地貌,丘顶形态为长条状,区内有一条季节性冲沟,冲沟横截面呈“V”字形,在雨季时有水,旱季时无水。测区地形为北东高、南西低,勘查区内最高的标高为125.5 m,最低标高36.5 m,相对高差89 m。区内斜坡坡度上陡下缓,坡角21°~32°,自然排水条件较好。山坡植被繁茂,多桉树、灌木及杂草等。坡脚处由于工程建设形成的人工边坡坡度为65°~78°。

1.3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区内地层与岩性:根据地面综合调查(0.031 km2)内和综合前人资料,勘查区地层较简单,只有侏罗系和第四系,未见岩浆岩。

2)区内地质构造:勘查区地处广东省东南,大地构造属于华南褶皱系。位于惠东县羊草岗花岩体南面,粤东北—粤中拗陷带的紫金—惠阳凹褶断束中。北东向深圳断裂西北面。据调查,勘查区内未见大的断层。受深圳大断裂和平山断裂的影响,勘查内岩石节理发育,岩石较为破碎。

3)地壳稳定性:区域新构造运动是以大面积的上升运动为主。勘查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带。据地震局的资料统计,自1508年以来,区内有记载的地震不少于40次,从未见过灾害性的地震,只有1~3级地震。

1.4 水文地质条件

勘查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勘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雨量充沛,因此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根据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以及本次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和专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区内第四系富水性差,水量贫泛;基岩主要为凝灰岩,虽裂隙发育,但多被充填,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构造破碎带富水性较好,富含构造裂隙水。场地地下水主要通过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1.5 工程地质条件

1)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其特征:区内可分为土体和岩体二种工程地质岩组,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可划分为坡积土、坡残积土,岩体工程地质类型为碎屑岩岩性组。

2)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根据本次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和专门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各岩土层可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层呈松散状态,工程力学性质差;残积层砂质粘性土,呈可—硬塑状,工程力学性质较好;全、强和中风化带岩石,自上而下工程力学性质渐好,承载力渐高。区内断层未发现活动痕迹,历史上无大的地震灾害记录,场地处于地质构造活动相对微弱,基本稳定的地质环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3)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形成顺向坡。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引发滑坡等;勘查区地形较陡峭,风化土层较厚,当强降雨或地表水使岩土体呈饱和状态时,其粘聚力降低,这时边坡稳定性差,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区人工边坡坡度大,大部分地段未进行支护,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 勘查区地质灾害现状及稳定性评价

2.1 勘查区地质灾害现状

象山—糖锅山一带,处于惠东县城北侧丘陵地带,坡度较陡,坡角25°~32°,人工边坡坡度角>60°。在强暴雨的影响下,山洪水流冲刷而下,造成崩塌成群出现,其崩塌物形成低频率泥石流,人工边坡产生滑坡。区内已发生滑坡3处、崩塌5处,泥石流2处。

2.2 已发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

1)滑坡:勘查区已发生的滑坡有三处。一是已采取挡土墙支护,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二是一古滑坡,目前也处于稳定状态,对此滑坡的坡脚严禁开挖破坏,否则会发生滑动,形成古滑坡复活;三是一滑坡体未进行削坡和挡土墙支护等处理措施,虽然目前处于暂时稳定的状态,但一旦有雨季到来或受强降水的影响,会立即再次滑动。

2)崩塌:由于本勘查区的崩塌灾害多发生在半山腰或其以上地段,有的崩塌体已被坡面洪流冲刷形成低频率坡面泥石流,冲刷至坡脚堆积区,处于稳定状态。

3)泥石流:勘查区内已发生的3处泥石流由于流通距离短,规模小,泥石流物质都冲至坡脚,现都已经清理完毕,处于稳定状态。

3 勘查区边坡现有支护结构概况

3.1 边坡现有支护结构的分布

通过调查访问,勘查区内人工边坡已有11处进行支护,其余大部分地段未进行支护。支护的均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为仰斜式,坡面坡角65°~90°,宽度从上至下渐增,顶部宽度0.40~0.70 m,底部宽度和入土深度不详。

3.2 现有支护结构边坡稳定性评价

通过调查,勘查区有支护结构的人工边坡目前多数是稳定的,象山段和观音山段的挡土墙支护结构好,未见变形,但也有不规范的地方。而糖锅山的挡土墙有的已变形,浆砌体强度有限,挡土墙未按规范设计和施工,经历一定的年月后的今天已不能完全阻挡土压力。

4 人工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

按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时,边坡稳定系数小于1.0,处于不稳定状态;稳定系统数在1.0~1.1之间是处于较不稳定状态;滑坡稳定系数处于1.1~1.3之间,即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根据上面的计算条件,12个边坡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工况一),边坡安全系数为1.06~1.19,处于暂时本稳定—临界稳定状态,但稳定系数安全储备不高;在连续强降水时(工况二),稳定系数下降到0.88~0.98,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产生滑动破坏。

5 结 语

5.1 结论

地形地貌条件和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是主要的致灾因素,地层岩性则是从属致灾因素,气象水文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激发因素。

勘查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可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监测预警措施和避让措施等。截排水和支护是主要的工程措施,应当进行分段设计、施工。

5.2 建议

文章建议应立即对勘查区内各地段人工边坡和自然斜坡进行专项设计、专项治理,治理方法的选择,宜以“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为基本原则。通过对勘查区边坡治理措施的选择,考虑到边坡长度较大和各坡段的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有所不同,在治理措施的选择应当根据各坡段的坡形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和稳定性,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并应当以工程措施为主、监测预警措施和生物措施为辅。

猜你喜欢

挡土墙泥石流工程地质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市政道路工程常用挡土墙类型探析
城市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数据库结构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分析
晋西黄土丘陵区深挖高填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浅议桩基托梁挡土墙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加筋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数值分析
泥石流
泥石流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