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山水画的构图

2019-12-09周卫见

影剧新作 2019年1期
关键词:景物布局山水画

周卫见

山水画,是一门描绘自然山川景色的绘画科目,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后,逐渐脱离了人物画而成为中国画门类中一门独立的画科。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萌芽于两汉三国时期,独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山水画构图是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评价一幅山水画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它不仅仅是简单组织画面景物形象,更是一种画面创作主题和画面意境的综合表现。在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其笔墨技法,同时也要注重整幅作品画面的构思构图,要善于运用构图方法,遵循构图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和表现力,才会有山水画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一、山水画构图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山水画的构图,也称山水画的章法、布局,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构图是作者根据作品创作主题思想的需要,运用审美的原则把所要画的景物形象和作者的内心情感,在画面上加以组织安排,注重画面的对立统一的总体结构布局,使作品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创作主题以及营造良好的画面意境。构图的过程是作者对作品思考和认识的过程,是对山水画进行整体布局的过程,对作品的表现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又被称为“经营位置”“置陈布势”,是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著《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之一法,深入研究山水画的构图原则是山水画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这里的“经营位置”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章法,张彦远认为绘画前经营位置,进行构思构图,是绘画的总体前提和要领。可见古代画家对构图极为重视,认为构思构图是绘画创作过程十分重要的环节。中国山水画构图是画家思想情感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不论是全景山水、边角山水还是界画山水,山水画的构图对整幅画面的表现效果都至关重要。通过构图,画面中各部分景物增强了联系,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绘画创作实践中,在确定了作品创作主题内容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构图,然后才是考虑如何用笔用墨和设色等问题,画面的构图布局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二、山水画构图的常用方法

构图作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构图布局方法影响着作品的创作主题及画面的整体表现效果。在构图时,我们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构图方法。山水画构图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一书中提出的“三远法”,即“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所谓高远,即仰视,人站在山下仰视山巅,这种画法能使人感觉到画面山川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深远,就是俯视,人站在山顶,俯视前方,从山前看到山后,画面山重水复,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山水画面的深远之势,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平远,即平视,人站在平地上,视觉角度由近及远,重在描绘近景,淡化中景,稍加远山衬托,作品给人一种空旷、幽远之感,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对画坛影响深远,对山水画构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清代画家石涛在其所著的《画语录》中提出的“三叠两段”山水画布局法。所谓“三叠”,即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这其中有云雾、溪流作为过渡,一眼望去远近明显;“两段”,即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成两段。这种山水画布局方法,一般近景为崖石坡树,中景为山峰林屋,远景为远山。在整幅画面中,山地的平缓,山峰的峻秀,树木的林立,远近及上下之间构图层次分明,远近有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构图的平衡之美。石涛的“三叠两段”山水画构图法,亦在清代以来的山水画发展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山水画构图的一般规律

山水画构图是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对山水画进行构图的过程,也就是对作品进行结构布局的过程。在对山水画进行构图时,要想使作品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同时使画面取得较好的表现效果,需要遵循构图的一般规律。

(一)画面景物的主次

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画面景物的主次位置对于表现创作主题具有重要的影响。画面中的景物有主要景物与次要景物之分,主要景物是指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次要景物一般用来衬托主要景物,在画面中居于次要地位,起点缀作用。画面中有主有次的层次关系更易让人体会到作品的深层内涵。

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不能只凭它们的形象与数量来决定,还要根据彼此之间所产生的变化以及画面的效果来确定主次关系。元代美术鉴赏家汤垕在《画鉴》中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谓如山水,则山水是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皆是宾。”主景与次景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有机体。主景对次景要有照应性,次景对主景要有向心性,两者布局恰当,画面才会和谐,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画面景物的疏密

山水画构图中景物的“疏密结合”是作品画面层次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景物形象从局部到整体,都具有疏与密的关系。画中景物形象的疏密程度,要依据作品的整体布局需要而定。山峰树木是山水画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峰与山峰之间、树木与树木之间,如果距离过于紧密,则会让人感觉到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而如果相隔距离过远,又会让人感觉到整幅画面的松散零碎而没有整体感与和谐感。

根据作品创作主题的需要,山水画构图布局要处理好疏密的关系。画中有密处,也有疏处。画家黄宾虹说:“疏中疏,密中密,疏更疏,密更密,密不通风,疏能走马。”这形象地说明了构图疏密的对立统一关系。山石树木疏密布局得当,则画面中可以体现出疏是为了表现密的效果,而密是为了衬托疏的效果,达到一种平衡之美。

(三)画面景物的虚实

在山水画构图布局中,画面景物的虚实处理对于表现山水画的意境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实”,是指画面上轮廓突出、形态具体的明确清晰的景物形象,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谓“虚”,是指作品中分量不大、形态抽象的散淡模糊的景物形象。

要创作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在构图时必须围绕创作主题,主要的地方要实,次要的地方要虚,近景实,远景虚,要“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能更好地体现山水画的意境美。画面中虚实结合能使作品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人对画面产生意犹未尽之感。在一幅山水画中,一般山川、树木为实,其间留着空白,不着墨色为虚,虚中体现出来的是云雾环绕之感,如此画面就更为自然,呈现出山水画的意境美。

(四)画面景物的开合

山水画构图的开合,是构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是指景物的展开与分布,是对整幅作品的整体铺陈;“合”,是指景物的合拢与组合,与“开”相呼应。开合就是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物形象。例如近处一座山峰,远处也有一座或几座山峰,这样前后远近相呼应,就构成了开合关系。

山水画构图的开合形式多样,可以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前后之间形成相互呼应。明朝书画家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说:“分合乃大宗纲也。有一幅之分,有一段之分,于此了然,则画道过半矣。”开与合是对立统一的,有开必须也有合。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把握好景物开与合的关系,能使作品根据创作主题的需要表现出或宁静幽远、或蜿蜒曲折、或大气磅礴等画面效果。

(五)画面景物的取舍

在山水画作品的创作中,当创作主题内容确定后,我们需要考虑画面景物的取舍问题。所谓“取”,就是从作品的立意和创作主题出发,“搜尽奇峰打草稿”,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素材,同时进行概括和提炼,去粗取精,汲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所谓“舍”,就是从所搜集的素材中舍弃与创作主题不相关的内容。

在构图时,我们既要立足于大自然本身的景物,同时又要能体现作者的自然情感表达。黄宾虹曾说:“取舍不由人,取舍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这里说的“取舍不由人”,是指大自然中的景物是不可改变的。“取舍可由人”,是说为了作品创作主题的需要,应该从搜集的素材中进行取舍,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实行“拿来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所搜集的材料才能物尽其用,从而使作品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又能体现创作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自我情感,使作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四、结 语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艺术风格和画法,主要包含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和没骨山水等。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之一,我们在研究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其构思构图的研究。山水画构图对于表现作品创作主题和画面表现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水画构图过程中,要重视其常用的构图方法和规律,运用好构图方法,切实遵循构图的一般规律,这样山水画面才会有更好的表现效果,山水画的创作主题也才更为突出,同时也会使山水画更有形式之美与意境之美。

猜你喜欢

景物布局山水画
四时景物皆成趣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写写冬天的景物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Face++:布局刷脸生态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