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研究
2019-12-09胡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胡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属于培养技能型高校,是我国老动力转型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高职院校队伍的不断增加,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毕业生呈几何倍增的趋势,更是加大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一、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义
就业质量是“工作生活质量”和“体面劳动”的统称。第一次被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首先提出就业质量一词。由于各国文化历史的同,对就业质量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对就业质量的定义也尚未形成统一,较具有启发的就业质量概念有以下几种:李军峰等认为教育质量具有相对复杂的内涵,其认为就业质量是劳动者在就业全程中的多个指标的综合评判,是一个综合各方面满意度的概念,具体体现在就业机会、职业环境、工作氛围等、薪资待遇是否符合个人的预期值等。刘素华就就业质量进行概述,其立足于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认为微观层面的重点是指工作收入、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等方面体现劳动就业状态的指标;宏观方面强调劳动者群体,主要体现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就业者群体的整体就业状态内的各个指标因素,主要会用平均工资水平、社会参保率等进行衡量。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概念也是众说纷纭,秦建国通过将客观方面的物质条件和主观方面的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将就业质量界定为企业工作本身的好坏和毕业生对工作各方面要素的满意度,从高职毕业生的角度出发,以主客观来两方面对就业质量进行了阐述,该理论具有十分的普遍性。
就业质量是学生家长和社会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直接关乎着高职院校的招生率,所以加大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业是指劳动者有能力和意愿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就业就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形式。劳动者通过这种形式创造自身价值。就业不仅仅是劳动者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更是获得社会认可、尊重的关键。大学生相对其他就业者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所以如果其不能够得到就业相等的转化,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生存发展,同时也会严重的打击社会和家庭对教育认同和积极性。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一定的困境。所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稳定社会发展,建筑富强国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不仅从根源上推进了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理论,对构建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丰富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全面清晰地反映就业质量的实况,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教学质量。
二、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整体还比较低,专业对口率较低,离职率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面还是广泛的,但是中小企业依然是经管类毕业生的主要选择,但是中小企业常伴有生产规模小、工资待遇较差的现象。毕业生的离职率相对较高,就业不稳定。
(二)专业技能与岗位不相匹配
虽然经管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面也很广泛,但是很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的匹配度不够,对岗位缺少必要的认知,就算求职成功,但是当发现工作与自己预期不一致时,就会大大加大离职率,导致专业对口率也出现下降的现象。
(三)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由于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所以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也不高。同时由于企业的经管类岗位也较少,多以在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还不完善,容易使给毕业生造成不公平的现象。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过于单一,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忽视了社会生产的需求,不能够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需求。在选择就业指导老师时,忽视教师的实际情况,很多的指导老师根本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就业新形势的了解,往往是照本宣科,忽视就业实际情况。所以导致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如同虚设,不能够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很好的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环境。
三、提高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政府就业支持
加大政府就业支持,就是要改善宏观的就业环境,提高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调控力度,改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就业岗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所以就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政府应该以最大化的我毕业生创造就业的机会为优先原则。使就业岗位与生产结构相协调一致。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体制还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还有待提高。部分中小企业的用人制度还不完善,用工制度不规范的现象也十分的普遍。所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要加大政府对劳动市场的监督力度,维护和谐的劳资关系。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定期整顿工作,切实的保护好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合作,督促其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保障。完善监督制度,制定问责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提高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要更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对自身综合素养和就业形势和岗位环境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在找工作时不能只局限于大中城市,也不能只求高薪职位的工作。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性格特长、专业技能、兴趣爱好等,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在找工作时要拥有高能低就的心态。要明白多年的在校多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累积,是其得到升华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途径,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加大力度提高个人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自身获得技能和学习技能的能力。将提升个人技能作为贯穿整个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所以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和沟通协调的能力。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设计长远的目标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挖掘新领域。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目前我国劳动就业的增长点正在不断的转向城乡非公有制的建设中。所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要转变自身观念,尽快的形成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同时高职毕业生要改变本土观念,形成跨区域就业观念,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机会。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环境,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刻留意本专业的岗位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能力、智力、性格、特点、兴趣、优势等方面加强对自身的认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三)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的课程知识,同时还要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团队协作、沟通技能等技能,提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经济市场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毕业生要明白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单靠个人英雄主义是很难完成企业工作的,加强企业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才能够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毕业生能够进入企业之后快速的融入企业。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减少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和意识,将自己融入到团队合作中,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的胸怀,将团队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在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出特色办学理论,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导向,以用人单位实需求为人才培养标准,才能最终在就业竞争中取得胜利。不断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提升教育优势,强化市场需求。同时加强与本地的企业的精诚合作,改进目前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课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引进金融管理专家来校幵展实践教学,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帮助大学生加大业余时间的管理利用。提升其业余时间的利用率,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改善就业质量。
四、结束语
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主要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质量、社会地位和人身安全和薪资待遇等情况进行反映。对个体工作者来说,就业质量就是一切劳动者个人的工作状况要素的总结。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作为专项技术人员,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加大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学校要加强企业的合作,密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走向,了解企业所需各类型的人才。将课堂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企业的高质量毕业生。同时也要加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还包含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政府要加大就业扶持,从宏观和微观环境中入手,改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使就业市场公平、公开化,改变市场环境,提高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