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芝1号、2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2019-12-09马慧慧
马慧慧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 236065)
阜阳地区是我国芝麻的重要生产基地主产区之一,临泉县曾是全国芝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在芝麻种植时,大多数农户采用重茬地块,导致芝麻枯萎病、青枯病、茎点枯病、疫病等病害难以控制,产量低而不稳。在种植的过程中,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缺乏高产品种,且品种类型单一、病害和渍害严重。芝麻产品一致性差,商品品质低劣。芝麻种植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户大都采用人工,给大面积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针对芝麻生产遇到的问题,结合本地区生产条件,芝麻生产应注重选育高产抗病、耐病、适应性广的品种。2016年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育出适应当地种植的阜芝1号和阜芝2号2个品种。2016年11月,2个品种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专家组评审通过,审定登记,编号为皖品鉴登字第1504001和皖品鉴登字第1504002。
1 品种选育过程
芝麻新品种阜芝1号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小籽白为母本,固镇农家品种作为父本,2009年开始杂交,结合海南加代,经过7代纯合,品系代号为09-54-09-07-03-02。该品种增产明显,农艺性状较好。
芝麻新品种阜芝2号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皖芝1号为母本,07H629品种作为父本,2009年开始杂交,结合海南加代,经过纯合,品系代号09-156-85-23-18-06。该品种增产明显,农艺性状较好。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阜芝1号
主要特征特性:阜芝1号全生育期87.7 d,株高164.1 cm,始蒴部位63.6 cm,空稍尖长4.8 cm,主茎果轴长95.7 cm,花色为白色,蒴形为四棱形,籽粒色为白色,单株蒴果数71.1个,每蒴粒数63.8粒,千粒重2.93g,单株产量11.89g,无分枝数。
产量表现:经安徽省芝麻新品种鉴定试验,合肥、宿州、阜阳3个试验地,3次重复,小区产量平均2.84kg,折合产量为1420.65kg/hm2,比对照增产13.03%。
2.2 阜芝2号
主要特征特性:阜芝2号全生育期90.3 d,株高163.8 cm,始蒴部位63.1 cm,空稍尖长4.9 cm,主茎果轴长95.9 cm,花色为白色,蒴形为四棱形,籽粒色为白色,单株蒴果数67.4个,每蒴粒数65.5粒,千粒重2.91 g,单株产量10.5 g,无分枝数。
产量表现:经安徽省芝麻新品种鉴定试验,合肥、宿州、阜阳3个试验地,3次重复,小区产量平均2.63kg,折合产量为1 315.65 kg/hm2,比对照增产4.2%。
3 栽培技术
3.1 适应地区
经试验验证,阜芝1号和阜芝2号适合皖北地区以及与阜阳市种植环境相似的地区种植。
3.2 播前准备
3.2.1 选地。选用地势高,土层深厚,便于排灌,肥力中上,3年以上非重茬地种植。
3.2.2 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用2.5%咯菌腈SC(适乐时)按药种比1∶100或50%多菌灵WP按药种比1∶200药剂拌种,即拌即播。
3.2.3 整地。前茬小麦等作物收后,进行机械灭茬(秸秆粉碎还田),根据土壤和地表杂草情况,旋耙2遍。
整地要求耕层上松下实,地表平整、细碎;大面积种植田块,疏通排水沟渠,开好畦沟、腰沟和围沟;间作套种地块,应留好预留行。
底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00~450kg/hm2,硫酸锌15 kg/hm2,硼砂 3 kg/hm2;有条件的配合施农家肥15 000~30 000 kg/hm2,播前结合整地翻埋土中。
3.3 播种
3.3.1 播种时间和播种量。芝麻夏播于5月中旬到6月中旬进行。间作、套种要服从主作物的播种期。用种量为4.5~7.5 kg/hm2,土壤墒情不足或晚播时应加大播种量。
3.3.2 播种方法
(1)免耕条播。对前茬留茬矮(低于20 cm)、杂草少地块,在墒情适宜条件下,利用条播器直接抢墒免耕条播,播种深度1~2 cm,浅播浅盖,条播行距30~40 cm。
(2)旋耕条播。对杂草多、土壤干硬,前茬留茬高地块,先进行灭茬,再进行施肥、旋耕、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1~2 cm,播种行距40 cm。
(3)旋耕撒播。在灭茬旋耕后,人工撒种,撒种后轻耙一遍。
3.4 田间管理
3.4.1 苗期管理。6月10日前夏播地块,留苗密度15.0万~22.5万株/hm2;6月10日后播种(至6月30日),每推迟5 d播种,密度增加1.5万株/hm2。
播种后出苗前用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 200 mL/hm2,对水750 L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
出苗后10~20 d用5%精喹禾灵EC 1 500 mL/hm2或10.8%高效盖草能EC 750 mL/hm2对水600 L喷施进行茎叶处理。
1~3对真叶期进行1~2次间苗,达到苗不挤苗即可;4~5对真叶期定苗。
3.4.2 花蕾期管理。及时防治田间病虫草害,初花期追施尿素(45~75 kg/hm2)等速效肥。
3.4.3 后期管理。生长后期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较多,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田间病害。盛花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液1~3次,喷施时间应在下午16:00后进行。初花后30 d进行打顶,摘掉顶端1~2 cm。
3.5 旱、渍、病、虫害防控
3.5.1 旱、渍害预防。当芝麻出现旱象时,应及时抗旱浇水。遇连阴雨天气,田间出现积水时及时清沟排涝降渍,受渍后及时追肥、防病。
3.5.2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1)主要病虫害种类。皖北地区芝麻病害主要有茎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球黑孢叶枯病、疫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盲蝽蟓、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
(2)农业防治。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种植;及时清沟排水降渍;合理轮作,减少越冬菌源;科学施肥,培育壮苗等;发现零星发病株时,及时拔除、销毁病株。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地灭蛹;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3)物理防治。利用诱虫灯、萎蔫的杨树枝把、糖醋液、性信息素等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①病害防控。苗期:用70%甲基硫菌灵WP或75%百菌清WP 500~800倍液喷雾防治,在发病初期用药。花期及后期:选用25%嘧菌酯EC 1 000倍液或50%咪酰胺锰盐WP 1 500倍液喷防1次;终花期后,换用30%己唑醇SC 2 500倍液或25%戊唑醇WP 1 200倍液喷防,兼治多种叶部病害。疫病在发生初期选用69%烯酰·锰锌WP 1 0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锰锌WP 500倍液喷雾防治。
施药间隔期为5~7 d,每种化学农药在芝麻生长期内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
②虫害防治。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和蟋蟀,用4.5%高效氯氰菊酯EC 1 250倍液,于幼虫3龄前傍晚喷杀,3d后喷施第2次,或25%敌敌畏EC(5 g)加清水1 L,喷于切碎的青草上或炒熟的麦麸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地里诱杀。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WP 1 5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AS 2 500倍液喷雾;红蜘蛛危害发生时,选用1.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3 000倍液喷雾,兼治蚜虫。
芝麻生长后期主要害虫为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选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5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SC 5 000倍液或10.5%甲维·氟铃脲WG 1 500倍液或150 g/L茚虫威SC(安打)2 000倍液喷雾防治。
3.6 收获
大部分芝麻叶片脱落,茎秆由绿变黄,下部少量蒴果微裂,籽粒呈本品种固有颜色。
芝麻成熟后及时收割打捆,避开中午高温和强光照射。捆成15~20 cm直径的小捆,每4~6捆支成棚架,以利晾晒、通风干燥和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