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恶心呕吐管理的研究进展

2019-12-09陈丽晶综述钱金桥审校

云南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恶心受体

陈丽晶综述 钱金桥审校

(1.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麻醉科,云南 昆明 6502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手术后24h内,在非选择的手术病人中的发病率为30%,在高风险病人中的发病率高达70%。PONV能导致伤口缝合张力增加,伤口裂开不愈合,食管破裂,脱水,电解质失衡,眼内压、颅内压增高,潜在再手术的风险,心肌缺血,极少数病人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因此而死亡[1-4]。由于PONV增加了病人的不适,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因此,为了有效预防PONV,临床医师对于高风险的病人,采用以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5-HT3) 为主的多种药物联合治疗PONV。近年来,国外研究已经提供了许多关于止吐药的新的研究报道,本文对止吐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一、PONV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及引起呕吐的受体的相关药理学

在1999年,Apfel等人开发了PONV简化风险评分系统,在病人因素方面,没有PONV病史;女性病人,<50岁;有运动病史或者PONV病史;不吸烟,这些因素对应的PONV发生率分别为10%,21%,39%,61%。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因素: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使PONV的发生率高达79%,使用了挥发性麻醉药或N2O,长时间麻醉,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某些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妇产科手术和斜视手术)也是重要影响因素[5]。引起胃排空延迟的因素主要是存在腹部病理情况、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颅内压增高、吞咽史和胃饱满的患者,致使发生PONV的风险增加[6]。目前,恶心和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通过不同的感受器通路: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胃肠道系统中的迷走神经通路、前庭系统神经元、大脑皮质反射性传入通路和中脑,传入到脑干呕吐中心激活呕吐反射,通过多巴胺受体、5-HT3受体、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和NK-1(神经激肽-1)受体被神经递质的激活从而引发呕吐。呕吐中心也可因为受到肠道或口咽的干扰、运动、疼痛、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的刺激而引发呕吐。其中多巴胺D2受体,5-HT3受体与恶心呕吐有关,NK-1受体位于后应变区,被认为在呕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6]。临床医生了解高危因素,可以对患者进行识别和预先判断,采取预防用药干预,从而降低PONV的发生率。

二、止吐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1.多巴胺拮抗药

甲氧氯普胺是一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吐剂,属于苯甲酰胺类,是普鲁卡因酰胺的衍生物。主要作用在CTZ触发区和后斑,以及在胃肠道周围抑制D2受体。Wallenborn等人进行一个大型的多中心的研究,比较不同剂量的甲氧氯普胺(10mg、25mg和50mg)和术中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mg联合应用以预防PONV,通过研究评估副作用最小而预防PONV最有效的甲氧氯普胺的剂量。25mg和50mg剂量甲氧氯普胺均有效预防早期PONV(0~12h),但只有50mg剂量减少PONV(12~24h),10mg剂量的甲氧氯普胺是没有止吐效果的[7]。

氟哌利多是一种抗精神病药,在英国,氟哌利多用于预防和治疗PONV或预防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中吗啡衍生物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对于PONV,成人的剂量为0.625~1.25mg(老年人或有肾或肝损害的人为0.625mg)。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2001发布了一个黑匣子警告,担心使用氟哌利多会导致QT间期延长和恶性心律失常而发生死亡。这一决定一直是争论的焦点[8]。最近的研究表明,低剂量使用氟哌利多(0.625~1.25mg)预防PONV并不增加心律失常或心脏死亡的风险,并且低剂量氟哌啶醇(静脉注射1~2mg)在对抗PONV方面也是有效的[9]。

氨磺必利(APD 421) 是一种拮抗D2和D3受体的药物,也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现在已经发现低剂量的APD 421在预防术后呕吐方面是有效的。Kranke等人进行了多中心、双盲的临床实验,在中度-重度风险的外科手术病人中,在麻醉诱导时,随机静脉注射APD 421(1mg、5mg和20mg),5mg的APD 421可明显减少恶心呕吐的不适感和PONV以及降低病人对止吐药物的需求[10]。

2.5-HT3受体拮抗药

5-HT3受体拮抗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阻止PONV的药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没有其他常用的抗呕吐药的镇静、烦躁和锥体外系副作用,唯一缺点是价格高。在西方国家,昂丹司琼作为第一代最经典的5-HT3受体拮抗药被广泛地使用,很多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昂丹司琼,使PONV的发生率下降了25%[11]。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FDA警告:昂丹司琼禁用于QT间期延长的病人[12]。帕洛诺司琼是最近FDA批准的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用于管理PONV。与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相比,帕洛诺司琼具有正的协同作用并能与受体的变构结合,因此,帕洛诺司琼具有更高的效能,帕洛诺司琼的5-HT3受体结合亲和力至少比其他5-HT3受体拮抗剂高出30倍。帕洛诺司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已在多次大的III期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13]。Chun等人的研究证实,帕罗诺司琼0.075mg静脉注射,可显著降低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14]。

3.NK-1受体拮抗药

NK-1受体是P物质受体之一,也是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主要介质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速激肽家族已被人们所认识,在确定NK-1受体在迟发性呕吐中的作用之后,开发了NK-1受体拮抗剂(NK-1ra),可以改善呕吐的发生率和控制延迟反应[15]。NK-1受体拮抗药是一种新型的止吐药,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有潜在的治疗作用。NK-1受体拮抗剂在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便秘、疲劳和打嗝[16]。阿瑞匹坦是目前用于化疗后止吐的药物,但有数据显示该药可能对PONV也有效,在最新的对比性研究中,在第1个24h内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与口服40mg的阿瑞匹坦药效相似,而阿瑞匹坦在24~48h的止吐效果更好。其他新的药物,例如罗拉匹坦和卡索匹坦均用于化疗后止吐,罗拉匹坦是一种半衰期长(180h左右)的选择性NK-1受体拮抗药,而卡索匹坦尚在开发研究中[17]。

4.皮质激素类

地塞米松是一种抗炎药物,属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适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地塞米松的抗呕吐机制不完全清楚,对需要麻醉的病人预防性的静脉注射4~5mg的地塞米松,其效果等同于预防性的静脉注射4mg的昂丹司琼。在Benevides等人的一项研究中,地塞米松、氟哌啶醇和昂丹司琼联合应用降低了PONV,并说明了止吐和消耗阿片类药的必要性[18]。这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也是目前各指南用于PONV治疗的联合用药,地塞米松联合其他止吐剂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优于单次止吐,缺点是用药复杂,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

5.加巴喷丁

加巴喷丁是一种γ-氨基丁酸类似物,1994年FDA批准用于治疗癫痫,并随后批准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不宁腿综合征。在2003年Guttuso等人首次报告了加巴喷丁具有抗恶心效应,9名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使用加巴喷丁后减少了恶心呕吐[19]。目前,对于加巴喷丁的研究倾向于化疗后的抗恶心呕吐,需要更多地研究加巴喷丁对PONV的治疗效果来提供临床上的使用证据。

6.咪达唑仑

咪达唑仑是一种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含有γ-氨基丁酸受体位点和氯离子通道,主要影响中枢苯二氮卓受体。可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及肌肉松弛作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后,可产生短暂的顺行性记忆缺失,使患者不能回忆起在药物高峰期间所发生的事情。作用特点为起效快而持续时间短。无耐药性和戒断症状或反跳。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对正常人的心血管影响轻微,对心肌收缩力无影响,无组胺释放作用,不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因其镇静作用,常用于麻醉诱导。国外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咪达唑仑拮抗PONV的机制是减少CTZ的多巴胺输出,并且由于咪达唑仑形成GABA苯二氮卓类复合物,减少了5-HT的释放。咪达唑仑预防性给药降低了围手术期的PONV的发生率,术后早期的疗效明显优于晚期,而在麻醉诱导时使用咪达唑仑则降低了术后恶心(PON)、术后呕吐(POV) 和PONV的发生率。此外,咪达唑仑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副作用的发生[20]。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已经发现小剂量(2mg) 的咪达唑仑比10mg的甲氧氯普胺更为有效。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2mg的咪达唑仑等效于静脉注射4mg的昂丹司琼[21]。

三、展望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PONV的防治和管理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新型的止吐药也展开了更多地临床研究,尽管国外有最新的研究报道咪达唑仑作为止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国内,咪达唑仑仍然没有作为止吐药被广泛应用,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少,并且咪达唑仑的说明书中也没有标明其止吐作用。希望以后,有更多地研究证实咪达唑仑预防PONV的作用,并将小剂量的咪达唑仑作为止吐药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恶心受体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P2X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浓度*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题出的太恶心
做题做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