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驱动下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生态环境构建*
2019-12-09苏杨王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苏杨 王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区块链金融产生背景
(一)普惠金融概念深化
2005年普惠金融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目前,普惠金融的金融体系日渐复杂化。《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中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惠普金融有利于改善我国金融环境发展的特点,对于经济的重新转型和结构优化上有如助推剂。同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升资源的配置的水平,有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发展。*
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动力来源于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改进运用,从而扩展我国惠普的空间发展使其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产品丰富多样、服务日益完善、参与主体来源广、数字化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且可持续化等诸多新特征。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可以使得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架构经历着质变的转换。以信贷为例,在实践中,首先是构建产业集群合作平台,然后通过业务链去链接信贷多方参与者,从而使得投资方、借贷方和服务提供商在链条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信贷环节的简单化和模块化,在业务的诸多方面,各参与者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和优势,并且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补齐业务的短板,最后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因而有助于形成有机的借贷生态体系。但是,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仍待提高、商业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性不强、设施建设不完备、消费意识与消费素养还需提升。
(二)传统金融的成本困境
传统金融因其资金资本雄厚,营业网点分布广泛,风险管理强,服务过程的面对面交流等优势,在金融服务领域有着压倒性的主体地位。传统金融因防范风险而设立的条条框框,可以有力的保障安全,但其担保抵押登记、贷后管理等管理机制同时也增加了传统金融的资本投入和运营成本,降低了业务推广效率及客户体验感,目标服务群体量远远小于资本需求体量。传统金融大规模的社会成本付出,对比普惠金融、持续金融等理念,使得其与为全社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全社会共同进步的金融本质相去甚远。
(三)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管理需求
互联网金融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中,实现金融业务的技术化,使得传统的融资业务可以在技术的结合下更加便利和多元。互联网金融其实是数据的蓄水池,在对信息的有效处理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下,互联网金融通过建构平台提供便捷信息服务,使得人们在信息决策的基础上进行信任的选择,使得交易在无需第三方的介入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破除了信息的不对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供给者和需求者在无需中介的连接下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选择的交易,因而没有中介的费用、没有操纵的垄断利润、没有交易的成本。互联网金融以其成本优势、信息优势成功开辟一条新型金融渠道。
互联网金融为投资者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存在着一定缺点,主要体现在监管滞后、信用风险大、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第一,监管滞后。立法不完善,致使监管出现漏洞。如支付宝业务最开始的五、六年即使没有支付业务许可证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完全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正是由于监管实施的不到位,使得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后屡次出现了资金被卷跑的事件。第二,信用无法考量和保证。我国的信用体系不牢靠,网络金融削弱了权威机构的参与。由于没有专业人员和实体渠道的控制,网络金融违约付出的成本低,从而频发恶意贷款欺诈、批量逃逸等金融违法事件。第三、网络安全建设不到位,没有较好的防御和挽救措施,一旦互联网金融遭遇恶意攻击,很难尽快恢复来维持正常运作,直接会导致信息泄露资金丢失的后果。
(四)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
在我国金融领域,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仍需努力。中国自2004年金融机构大规模运用现代科技,全面使用IT系统开始,金融科技就步入了1.0时代。2007年移动支付工具支付宝的诞生,昭示着我国进入金融科技2.0时代。2016年起,金融科技逐渐运用于资本市场的多个领域,我国金融科技投资额数值较大位居前列,随着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出现,它将促进金融和科技的创新集成,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得我国金融科技进入3.0阶段。
(五)金融体系规模和复杂性上升
在《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已经占GDP的300%,其中股票和债券的市场规模庞大,保险业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此外,小型的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产品、短期批发融资和非标准信贷资产的业务增长非常迅速。随着金融体系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将会有诸多因素威胁金融的稳定,需要提高风险的甄别度,谨慎处理金融业务交易
二、区块链金融生存逻辑
(一)不可信验证机制
区块链被认为是比特币的创新应用,因为它是网络上所有交易的“不可信”验证机制。用户可以信任世界各地存储的“采矿会计师”而不是必须与交易对方(另一人)或第三方中间人(如银行)建立和保持信任。作为分散式无信用交易新体系架构的封锁链是关键的创新。封锁链允许在全球范围内解除所有各类交易的中介和权力下放。区块链在意义上是不可信的,即用户不需要限制在一般的信任体系中,可是必须得信任区块链系统中的协议。链条中的“区块”是按顺序贴在分类账上的交易组合,也就是添加到“链条”上的交易组合。区块链分类账可以与区块探索者、互联网网站(例如,比特币区块链的www.bucchain.info)一起仔细检查,如果你想查看交易流程,只需输入区块链地址(也就是大家公有的钥匙地址,如1dpzhxi5bejn6sriukjh)。比特币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买卖交易的通用数字货币。从个人的交易过程来看,比特币的交易离不开地址、私钥和钱包软件这三个重要元素。地址是你接受别人比特币的地方,通过对地址的查找,别人就可以将比特币寄给你。而私钥是你将比特币寄给别人时需要有的密码,类似于用你的银行卡去给被人转账时必须输入自己的密码。wallet软件是管理比特币的软件,你可以在电脑上通过这个软件自行对比特币进行管理,不需要在银行或公司去统一注册账户;如果你有地址的私钥,你可以用私钥从任何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访问与该地址相关的比特币(当然包括,智能手机)。钱包软件还具有记账的功能,记录了该货币进行的所有交易,用于验证比特币交易的分散式计划的一部分。
(二)程序化智能合约
区块链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新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程序化的智能合约则是区块链的核心支撑。程序化智能合约是以区块链中存在的共识机制为基础,将参与者们的协议条款等转化为加密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发生的事件与代码相符合时,便会实现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相互辨识与验证,状态和条件无误时,接着就会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系统的运转下自动执行。从更根本的角度来说,智能合约就是将程序化和数字化的对象储存在区块链这一数据管理系统中,在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匹配对应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对象在自动执行的合约中确定和改变状态,在发送、储存、执行中通过脚本语言来管控区块链上数字对象,也就是实现对链上智能资产的分配转移与控制。因为程序化智能合约的订立是参与者们之间的相互协商的过程,不会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利益不对等的情况;当这种内嵌式合约执行时,其过程是公开、透明、无杂质的。而且由于区块链信息的运行机制致使单方面篡改的操作根本无法实现,因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从起始到终端的过程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而且这种系统直连的方式十分有利于企业之间的融资合作以及供应链的准确结合。
(三)数字化账本下的价值交换机制
区块链技术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创新发展,它通过数字化的计算机协议在无需第三方的情况下实现多方参与者的价值交换,将互联网从最初的信息平台转变为价值交换的平台,克服了互联网不能提供信用保障的问题。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均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分布式的记录,实行的是留痕管理,即交易信息的产生和变化都会有相关的痕迹,然后通过区块的形成进行交易信息的打包,同时通过时间戳的印记进行区块与区块之间的链条链接,从而可以追溯和验证。区块链是没有中心把控的交易过程,它的运作是在每个区块中确立临时的中心节点,通过统一下发命令,统一执行操作,使得区块中的所有节点得以有共识的指令,从而保证了账本的精确性的和一致性。数字化账本是以占多数节点的相同记录为准,而这多个节点的记录就可以作为每项交易前风险评估的来源和具体业务情况确定的基础,数字化账本是面向整个互联网的共享账本,在整个过程中实行信用管理,从交易撮合到交易完成均是基于共享账本,与此同时因为数据具有一致性,可以减少核对和审查环节,实现交易的快速结算。区块链充分运用加密技术,在数字化账本中基本上不会暴露个人信息和主体业务的关键环节。数字化账本下的价值交换在公共链、联盟链以及侧链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点对点交易、智能合作交易以及私密交易等多种形式的交易
三、区块链金融对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融资信用可掌握,成本相对下降
在区块链金融不可信验证机制下,小微企业的融资可以摆脱对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依赖,可以直接与投资方进行合作,融资的信用额度评估来源于企业数字化账本的交易记录,数字化账本可以精准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为小微文企业提升融资信用,推动批量精准获客。同时小微文化企业的信息获取更加便利,选择的余地更大。融资风险处理可以基于智能合约进行提前预估,事中调整,全程监管,从而有利于交易的顺利进行。区块链金融可以推进小微企业的融资进入一个主动式双向选择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被选择过程。
(二)“联盟链”打造创新型融资模式
“联盟链”致力于在区块链金融下使得小微文化企业和融资机构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交易模式。首先是小微文化企业之间的联盟,在客观分析,合理考量的基础上,通过业务合作,分担融资成本,实现双方融资信用的提升;然后是融资机构之间的联盟,充分利用区块链金融无需中心把控和分散式储存的优点,形成有效的融资供给环境;最后是小微文化企业与融资机构在联盟链的准则下,实行精准配对,多方监督,有效监管,提升交易速度和质量,构建公开平等的融资生态圈。
(三)Token(通证)为融资发力
Token(通证)其实就是区块链金融下的一种凭证。小微文化企业利用Token可以实现其实体经济数字化,例如实现知识产权等智力资产的注册,数字化账本的记录和痕迹管理可以有力的保障其安全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版权的自治管理。Token具有高的流通性和分割性的优点,小微文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利用版权或者知识产权在价值衡量的基础上进行资产抵押,实现高效的交易和流转。此外有利于小微文化企业供应链上的融资管理,上下游企业之间凭证的公示,可以清楚的知道薄弱的环节,从而可以实行准确的融资方案。
四、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生态环境展望
区块链金融下,小微文化企业可以更好的解决融资成本高、融资成功率低、融资渠道少的问题。一方面在区块链金融下,有利于文化产业提升信息化程度,使得小微文化企业在协同发展业务的基础上共同推进融资,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微文化企业与社会经济的连接,提升资产管理的质量,促进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的创新转型。在区块链金融构建的价值交换的机制中,促进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生态环境朝着开放、公平、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既高效又安全,使得小微文化企业可以助力共享经济发展,同时搭上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从而产生更加先进化和可持续化的融资方式。
区块链金融是技术+金融的产物,它十分有利于提高金融业务的便利程度,小微文化企业可以在充分利用技术和信息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性的优势,提升无形资产和智能资产的利用效率,打通自身、投资方、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壁垒;可以在增强小微文化企业运营实力的同时,有利于构建金融服务机构和小微文化企业对接的平台,在多维度的交流和多因性考量中,推动融资活动朝着多样化和精准化发展,使得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生态环境朝着多层次融资体系发展,实现有效运营和资金到位的双重结合,推进小微企业的融资进入一个主动式双向选择过程。
五、结语
区块链金融重新建构了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环境,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渠道,使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性顺利的融资。在信用机制的重构下,有利的减少了融资的阻碍,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数字化账本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智能合约实行风险的管理。“联盟链”打造创新型融资模式,Token凭证提高资本流通效率,优化产业链的管理。区块链金融对于推动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对于构建一个良好且持续的融资环境仍然需要深入实践和不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