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思维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拓展

2019-12-08浦秦夏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3期
关键词:素养思维大学生

■浦秦夏(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5 年6 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与此同时,“互联网思维”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最主流、最流行的思维模式。很多高校开始思考如何将互联网思维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育提升工作相结合,并以此作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思维的起源

百度公司创始人率先提出“互联网思维”一词,意指未来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联网做生意,都要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于2011 年式提出“互联网思维”概念,开启了各行各业思维方式的转变之路。2013 年,央视新闻联播发布了题为“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的专题报道,让这个词汇开始走红。2014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在各行业发展中的影响逐渐加深。

互联网思维,即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且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全面审视、系统化的一种思考方式。其“用户需求至上”“追求用户信任”“树立服务意识”等特点成为各行各业参照的新思维标准。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学体系未完善,学科界定模糊

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是大家熟知的,但是该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和收效,大部分高职院校还不能准确的定位。从学校到学生,很多人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从商”。在一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显示,有31.2%的同学认为创业学习目的是“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选择“赚更多的钱”的占30.3%,选择“解决就业”的占23.3%。

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应该体现在“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等方面,是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多种的整合,应重视对学生开拓能力、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根本是思维和方法的改变。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但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规格、创新能力等界定不明确,也缺乏该教育的渗透性落实,与专业教学的过程脱离。虽然在当前推进“课程思政”的进程中,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学生软实力的“渗透性”教育,但是依然少有高校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更谈不上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师资队伍多元化,教学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内容从创新素养,到创业实操,涉及较为广泛,不是传统的单一学科或职业技能传授。但是,当前高校中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来源比较多元,大多没有实战经验。有管理学生的辅导员,他们懂沟通,不懂专业;有学校一线的专业教师,他们懂专业,不懂创业;有创业成功的外聘教师,但是他们又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师资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有限,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创新性,教学效果没有进行必要的跟踪和评估,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

(三)教学内容缺创新,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具有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评估标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经形成。而在国内,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很多只是挂牌,把某些具体工作进行了专门的划分,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内容和能力都尚待完善。

教学内容上,没有完成的过程性、递进性教育。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习缺乏目标性认识,提升不明显。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教育之间没有关联性、渗透性、融合性。教育的形式还停留在选修课、讲座等形式上。

(四)评估标准不明确,质量保障不足

在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各地各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是提高了,但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还非常低。在多种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比例超过半数,但是实际真正付诸实践的却还很少,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创业率仅在2%左右。除了前面提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本身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服务系统还不够健全,大学生的创业环境还未成熟。另外,大学生自发的创业项目有局限,技术性强的创业项目缺乏资金,技术性较低的简单创业形式又不获得学校的支持,得不到可行性的引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在短期内得到体现。

三、互联网思维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育工作的融合

(一)引入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模式

研究表明互联网思维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例如“跳跃式思维”“逆反式思维”“效率质量思维”等一些紧扣时代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可以使创业者们产生更多的创业想法,看得更高更远。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要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尤其要在新时代、新技术、新思潮中,获取适合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新动力。被动观望、因循守旧的教育形式终将被淘汰。既然“互联网思维”在各行业发展中的影响逐渐加深,作为职业教育主阵地的高等学校,就应当了解和探索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和内涵,将其融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之中,增强教育的实效。

(二)改革形式,提升服务意识

高等学校在顺应时代,围绕区域经济,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作为重要抓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程,纳入总学分中;思考和改进此类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引导力;也可以考虑弹性学制,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进行学分互认等;积极聘请校内外专家、投资人,学生身边的创业典型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兼职导师,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对一专门指导,跟踪孵化;对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主动将其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修改专业人才评价标准,重订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

(三)丰富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创业理念、理论、实践三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精神、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三个模块。首先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领航者创业实训》《创业基础》《创新与创业选修》等课程,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让学生对这一素养的产生基本的认识和诉求。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遴选并分类指导,真正从当前的经济形式和学生的真实诉求出发,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培训,进一步夯实其理论知识、激发其创业激情,增开了《网店运营与管理》《网上经营实务》《网络创业营销实务》等互联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增设当下流行的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如B 站、公众号等及时更新创新创业相关的资讯。

(四)搭建平台,提高教育实效

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辟了专门场所,同时,各高校也在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鼓励大学生开设网店、微店等各种创新创业形态。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创新创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注重实践创新,提供多种载体,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比如,以竞赛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性的“挑战杯”竞赛、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业大赛,让学生置身创业实战场景,从而提升创新意识,激发创业活力,为创业实践奠定基础;以社团(工作室)为载体,成立创业协会,成立专业工作室,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利用校企合作的载体,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基于校企共同体,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时俱进,用最新的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树立用户至上及服务持续化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素养,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方法。

猜你喜欢

素养思维大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