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旗袍分析中西方服装在美学上的应用和影响

2019-12-08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流行色 2019年8期
关键词:旗袍服饰美学

刘 欣(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中西服装史

1.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饰历史源远流长,古典书籍中留下了种种的服装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至今,不同时期的历史时代都会有着对服装不同的理解,才产生出不同时期的服装设计上的不同,例如款式、色彩和图案。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服装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1)中国服装史的历史意义

服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但不是人类出现的初期就有服装,人类的演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中国直立猿人元谋人和西候度人处于寒冷的龙川冰期,他们已经知道用火取暖。中国服装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2)中国服装史的发展进程

史传夏朝第一位国王夏禹,曾领导人民战胜洪水灾害。在治水过程中,他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提倡节俭,崇尚黑色。商周时期,高级的服装用料如绢、缣、绮、锦、绣和精细的麻织物都为大奴隶主贵族所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衣冠服饰应以西周的礼制为准绳;墨家主张衣冠服饰和生活器具应以尚用为目的。诸侯各国因地理条件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国在衣冠服饰的崇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夏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朝是金德,崇尚白色;周文王以火胜金,色尚赤;秦以水德统一天下,色尚黑。

魏晋时期妇女的服装也大有不同,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筒肥大,裙长拖地,下摆宽松。隋唐服饰有着一些相似之处。都以官位品级来区分,多小袖高腰长裙,裙系到胸部以上。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代古服装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样,多采用于明代服饰。主要是用丝绸和棉花,普遍以交领式衣衫、盘领衣、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束腰袍裙。在清朝,服饰发展得更加迅速,清代的男服分端罩、衮服、补服。衣服中的图案主要以品级来区分。而女服主要以朝褂、朝袍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服装文明迈向平民化、大众化。到了民国主要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主。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轻便。

2.西方服装史

(1)西方服装史的历史意义

西方,应该是一个宽泛的区域概念。西方服装史,其涵盖的区域基本上类似西方美术史,将源头上溯至埃及,再延伸至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埃及的胯裙、希腊的长衫正是在这充满艺术之梦的土地上诞生的。应该说每个区域、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服装风格都是具有其特色的。西方传统服装注重强化性感,即以服装来表现活生生的人。

(2)西方服装史的发展进程

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因考古发现众多而显得不那么陌生,这些发现多半位于欧洲北部,那个时期的男人下身穿着长及膝盖的羊毛裙,腰部系着带子,两肩搭着椭圆形状的外套;女人则一根布带把无数细绳串起来缠在腰部,上身穿羊毛紧身衣,袖子长到肘部,并用一根细绳或一根宽带作头饰,上坠各式青铜或黄金首饰。然而,在古埃及女子的服装同样简单轻薄,一种是主要流行于旧王朝和中王国时期,与上衣缝在一起的宽大长袍,袖子细长;第二种是始于脖下,状如直筒的长袍,并用带子吊在身上,带子有时窄得可以从两乳间穿过,有时宽得直接覆盖在两乳之间上。

古罗马时期的服装由羊毛、亚麻、棉花和丝绸面料制成,色彩丰富,并饰有各种流苏、饰带和腰带,标志着褶皱工艺的顶峰。古罗马服装主要由缠腰布、一件或多件长袍以及宽大的“托加”长外袍组成。15世纪时的意大利服装并未受到哥特人的影响,并在其与世隔绝的庇护下滋养出一种更自然的也更奢华的时尚。他们通常穿衬衣外面的普尔波万,袖子饰有开衩或开口,外面还套着齐膝紧身外衣、赛衣小长袍和宽袖外套,颜色也是五花八门的。

(3)西方服装史在美学上的应用和影响

西方文明起源于地中海畔的古希腊,古希腊的服饰是西方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服装造型以体现人体美和真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具体体现在一是装束美,二是形体美。古希腊时期的服装一直沿用着缠绕和披挂式,宽松自由的服饰在不经意间就可以体现出人体轮廓美。在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美学理论中,“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学观念下,西方的服装大多数强调夸张的人体之美,突出个性,这与中国人在服装造型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西方服装更是强调的是形式美,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地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中世纪以后西方服装大多采用竭力表现人体的立裁,无论挂在衣橱还是穿在身上,都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始终保持着相对静止的立体几何空间效果,反映了一种自我扩张,以人工的手段获取更大的空间,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在这种唯理的服装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服装更多强调的是形式美。

二、中国旗袍在美学上的应用和影响

1.中国旗袍的历史意义

《辞海》中的“旗袍”一词定义为:“旗袍原是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右开大襟,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之分”。从目前专家学者们的观点来看,“旗袍”一词存在多种解释。这些不同观点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第一类观点:满族被称为“八旗”或“旗人”,所着的服装也就同称为“旗袍”,“旗装”。第二类观点:虽然“旗袍”由清代旗人之袍装演变而成,但“旗袍”一词仅用于指称民国时期的实物。但大多数的人习惯将民国以后所演变而成的女性袍服被称为“旗袍”。与第二类观点相一致,我们将近半个时期的旗袍划分为四个时期;1920年代、1930年代、1940年代、1950年代与1960年代。

2.美学在中国旗袍上的应用

(1)用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旗袍的设计原理

以清代旗装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绣花在同款型的旗装上所呈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领口精美又细致的绣花不仅让旗袍更美观,还让旗袍在风格上迥然不同。花色的明暗、花朵的大小、花样的选择均从小细节上更加凸显旗袍的高贵典雅,圆领彩绣镶边女旗装就比元宝领镶边女旗装看上去更为富贵,因为花纹更为精细,并且黄色包边比黑色更炫目。诸如此类的绣花艺术或小家碧玉或大气端庄,不同的绣花设计总是表达着不同风格的美丽,充分展现出满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旗袍特别注重盘扣的设计,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手段,又开始风靡一时。长袖盘扣、短袖盘扣、对襟盘扣、斜襟盘扣,就连后开衩的直筒连衣裙也缀上了几颗盘扣,恰似一只只欲飞未飞的“蜻蜓”。盘扣还是那个盘扣,但缀在不同款式的服装上却表达着不同的服饰语言。盘扣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等。形形色色的盘扣中尤以古老的手工盘扣最为精巧细致,它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性和智慧,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2)用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旗袍的图案设计

图案在表达设计美的方面着明显的视觉冲击,我们可以直观地从美学角度的方面看出由不同图案的布料设计出来的旗袍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神韵,比如整片都是福字的大红旗袍给人的感觉就是喜庆;而淡雅的花纹就会给人素颜清新的感觉。总之,不同的图腾设计就会制造出不同的美。现代常见的旗袍图案为织锦缎,配以传统的中国纹饰如双鱼、富贵花、梅花等,还有以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的手绘旗袍。

(3)用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旗袍的发展历程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仿照西方各国服饰,颁布了服制条例,规定男女礼服式样,从此中国自上而下地开始接受西式服装与穿着习惯,人们也似乎一夜之间抛弃了满人的袍服。然而1920年代,旗袍又在中国的另一时尚中心城市——上海重登舞台,并作为女性的流行服饰大行其道。1920年代旗袍初行之时,样式与清末变化不大,其特点是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较长。而后又经历了马甲旗袍、倒大袖旗袍等不同的流行款式时期,旗袍的式样越发合体,而长度渐短。1929年4月,民国政府制定“服装条例”,长身旗袍成为了“国服”。193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时代,不论地域特征,也不分年龄大小,全民皆是旗袍。从技术来看,此时的旗袍除了肩袖部分仍大多数采用连身平直结构外,身片处理采用了大量的西式造型方法,出现了前后身片的省道,长袖旗袍的腋下分割(开刀)等处理余缺的结构,使旗袍更加合体,也正迎合了1930年代女性开放的服饰衣着观念。1939年前后,由于胸省和肩省的运用,装袖和肩缝的出现使旗袍变得更加合体,曲线更加性感,这也是近代中国女性服装形象的一次重要变化。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还有手表和皮包,构成了那个年代最时尚的潮流。1940年代,由于物质的缺乏,旗袍的样式也简洁实用,长度在小腿中部和膝盖之间,袖子也逐渐由短袖变成无袖,形成了战争年代旗袍轻便简洁的鲜明风格。抗战胜利以后,旗袍也越来越来呈现出便捷简单的现代化特点了。1950年代以后,由于新制度的建立,中国都市女性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大变革,旗袍也逐渐退出了日常的生活舞台。1960年代,由于西方主流服饰潮流的影响,旗袍从外形轮廓上来讲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旗袍的长度短而开衩高,下摆刚刚到膝盖,甚至可以更短;第二是皮袍色彩图案夸张而现代,除了几个典型的细节元素外,其整体风格与西方的流行连衣短裙区别不大。

猜你喜欢

旗袍服饰美学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我来说说旗袍美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