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2019-12-08杨铮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营销界 2019年51期
关键词:信贷管理信贷风险评级

■杨铮(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地区的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新的时代发展背景,面临着愈发激烈的行业挑战、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于信贷风险的管控是一项关键任务。信贷风险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以及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益,为此有必要明确信贷风险管理的改革重点,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共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

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难度也很高的工作。但是就当前的实际工作概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信贷管理方式简单落后的问题,问题的体现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客户的信用评级体系并不能保证精准,所以无法保证评级的科学性、权威性,银行对于贷款方的资产信用情况多依靠主观经验进行判定,所以并无十分明确的标准,这也使得评级的结果无法保证合理。其二是信贷客户的选择缺乏根据,也缺乏合理的信贷投放政策,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出现风险的几率更高。其三是客户申请贷款时的审批过程过于随意,操作不够规范,因此使得违法人员与行为有漏洞可钻,提升了风险几率。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内控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对于风险管控来说是必要前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农村地区的诸多商业银行已经相继制定了对于信贷风险进行管控的规范制度,但是实际上在实际的管控工作过程中,部分制度一方面可能存在可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即是说在实际开展管控时的可利用价值不高。另一方面在执行上无法得到保证,无法确保落实到位,在贯彻落实上大多流于表面,规章无法落实,只有形式,没有实践,违章操作的问题屡见不鲜。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因权限过大,而且部分部门身兼数职,岗位与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严谨,权责利的落实不到位,所以很容易引发风险[1]。

(三)信贷服务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

信贷服务对象的选择决定着信贷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因其自身的特征以及政策上的局限性,决定着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因为大企业多数集中在城市当中,而中小型企业的信誉情况以及经营情况是无法保证的,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几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是中小企业生产技术革新不及时、结构也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局面混乱、抗风险的能力也无法保证,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趋势下,中小企业更容易面临亏损甚至是破产的危险,那么银行也必然会隐蔽受到影响,遭受风险。其二是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积累不足,所以在申请贷款时,并没有充足的资产用于抵押担保。而且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包括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等,在归属上不够明确,所以银行也很难处理,这会对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产生很大限制。

(四)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信贷管理人员是落实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但是就目前的概况来看,许多信贷人员普遍存在诚信意识薄弱以及能力素养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在工作能力与意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部分信贷人员的工作态度散漫、责任心不足,进而导致贷款前期的调查不到位,贷款过程中的审查把关也不够严谨,贷款之后同样会出现诸多差错,引发资金风险。而且因普法不到位,犯罪成本不高,所以许多信贷人员存在法律知识薄弱或是知法犯法的问题,这更是引发风险的不利局面。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优化信贷管理制度

健全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信贷资金得到科学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来说,要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城市银行在发展步调上达成同步,必须要须要首先做好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建立独立的信贷管理机构,完善信贷部相关部门的内部横向制约制度,以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其次是要严格落实国家所提出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现有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以确保信贷管理有据可依,更加合理。最后是要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要做好对于信贷风险的监控,通过系统性的搜索获取信贷风险信息,并且完成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保证在信贷风险产生影响之前做好防范,在大量采集风险信息之后,要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信贷风险防控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规范信贷管理规程

信贷的全流程的规范,是提升信贷质量的重要条件,为了规范信贷操作的实际流程,必须要首先落实贷款的全流程管理,一般来说首先应当提升信贷管理的精细度,保证信贷款风险真正得到防范。首先,要对信贷管理的权、责、利进行明确,要保证法律责任得到落实,保证贷款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信贷管理过程当中的前期调查、中期审核以及后续的跟踪,都要有专人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将责任与利益关联起来,规避人为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其次是要确保资金的实贷实付及贷放分控制度得到落实,这样的制度能够防止出现贷款资金闲置以及被挪用的问题。此外在贷款方提出贷款申请并且已经申请成功之后,应当采取分批分期发放的形式去完成贷款的放款。要落实实贷实付。最后是要做好贷款的全过程管控,对于授信的审查审批程序进行管控,要提升放款的审查力度,确保信贷开始流向实体经济[2]。

(三)优化客户授信评级系统

客户的授信评级是一项基础工作,为了不断提升信贷客户的整体素质,必须要首先做好综合测评,得出客户授信等级信息,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开展贷款经营决策的关键依据。为了保证客户授信评级的合理性,首先要对信贷客户综合测评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对客户授信评级的落实,能够有效筛选客户,保证准入门槛更高。为了做好评级,必须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其一是要建立起独立的风险评级小组,将评级任务落实到人,针对评级的主要对象以及评级的方法等都必须要做出详细规定,以保证客户的授信评级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其二是要事先完成信息的采集与整合,要对贷款方的信息做好搜集、通过前期收集的数据去分析贷款方的信息,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数据库,并且要做好对于信息数据的动态监管,要实时对贷款方的信用评级信息进行跟进,一旦对方的信用情况产生变化,评级也应当随之变动,只有保证贷款方信息的随时更新,才能够有效防范因评级不合理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其三是要对贷款方的承贷能力做好考察,包括偿债能力、综合贡献情况等等,都要做好评估分析,进而控制信贷风险。其四是要对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进行建设与更新,完善系统分支,建设独立的数据库,以确保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处理,并且更加方便地进行共享,进而提升银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效率以及对于风险预测的精准性,对于风险防控的决策能力。

(四)提升信贷人员队伍质量

信贷人员队伍的质量没决定着信贷管理的整体效率与质量,也决定着信贷风险能否得到及时控制与解决。为了保证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必须要做好信贷人员队伍的培养,要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提升信贷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水平,这是优化农村地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关键手段。为了真正确保信贷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首先必须要做好准入管理,要明确信贷人员的准入要求,做好招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落实个人责任制,将责任与利益关联起来,才能够确保信贷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提起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以更加严谨额态度对待工作,自然能够得到更理想的工作成果[3]。

三、结语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一项关键业务,而信贷风险的管理决定着信贷业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以上文章当中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分析了信贷风险管控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分享给相关人员。

猜你喜欢

信贷管理信贷风险评级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管理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精细化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