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历史的框架之下

2019-12-08陳彦如

收藏·拍卖 2019年7期
关键词:克里斯蒂安学说框架

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一生都在拓宽与深入的过程。

如果没有去广东省博物馆看新展“大海道”,绝对不知道中国的水下考古在学术成就上在今时今日中的地位。也就不会产生这一期带有致敬之意的专题。

去年在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来自“南海1号”的南宋金颈链,以及与此有关的水下考古团队集体亮相,共同在大众视野里留下惊鸿一瞥,也留给人们思考水下考古学到底给人类历史留下什么样的财富,或者对当下有什么现实意义。综艺节目或许只给观众在心灵里埋下种子,必须要走进博物馆里去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随后更进一步查阅各种记录资料,才算在认知系统里达到真正的进阶。

凡尘俗世里的人、事与物,想要抽离那点凡俗,甚至进入历史序列的范畴,几乎都要经历四部曲:梳理、归纳、总结、定位。其中定位决定顶层设计的最终框架。

因为有定位这样的最终框架,以致“大历史”观念成为近年来风靡世界的新学说。

这个学说由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他认为大历史就是把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连缀成一种贯通的且令人兴致盎然的叙事,说明万事万物的来龙去脉,其中包括宇宙的起源、恒星与行星—包括地球—的来历,以及地球上数以万亿计的生物如何与人类共享我们的地球家园。他的这种历史观综合了宇宙史、生物史与人类进化史、人类文明史,开辟了科学与人文交汇的一个新疆域。

比尔·盖茨是大历史学说的首席推动者,他认为:“大历史可以为我们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历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学校里,科学和历史是分开教授的—有专门的物理课,也有专门的讲述文明起源的课程—但是大历史打破了这一界限。每当我学到新知识,不论是生物学的、历史学的,还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我总是会努力将它放置在大历史的框架中。再也没有其他课程会对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这样的学说让很多人得到的很大收获是:之前在不同地方看到或听到的零星知识复活了,而且被串联了起来。正如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所说:克里斯蒂安教授贯通的史观史识及其一系列作品,相较于既往碎片化的研究,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意义。

所以我们本次专题,是在大历史框架下的一次定位型记录。

还有,这期在采访雕塑家夏天时,其实也多次探讨如何有效串联起碎片化信息,现在终于可以有个答案:在大历史框架中去梳理、归纳、总结、定位。

有时候会想或许这样的方法可以解决对广州这个城市文化身份的困惑。顶着“文化沙漠”这个帽子走了好几十年的广州,与希腊亚历山大、意大利罗马一样有超过2000年历史,而且城市中心从未转移。在新时代里,更应该找回自己。

猜你喜欢

克里斯蒂安学说框架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Rn上的测度双K-框架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空间诗人”的快乐建筑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迷上千纸鹤
全地形攀升
美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