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思考
2019-12-08胡永生
胡永生
内容提要:人民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华,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有效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问题,是新时代我军军事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必须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刻认识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面临的风险挑战,坚持政治与军事相统一、生产力科技力与战斗力相统一、平时与战时相统一、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相统一,多措并举、协调推进,不断推动新时代人民战争思想创新发展。
人民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华,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民族复兴和强军兴军的特点规律,洞悉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和时代特征,深刻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同时强调,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有效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问题,是新时代我军军事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
(一)战争规模以局部战争为主,要求人民战争由“全民参战”向“全民向战”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联系和共同经济利益不断增多,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逐步变小。特别是在核威慑条件下,战争双方都将努力控制战争规模,避免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这就决定了未来信息化战争将以局部战争为主。但局部影响全局,全局支撑局部。一旦爆发局部战争,组织人民战争的方式方法虽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动员全国人民参战支前、动员广大群众同时奔赴多个战场,但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人民战争思想必须始终坚持。要通过采取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积极开展拥军优属等应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定团结,为打赢战争夯实有力基础,实现由“全民参战”向“全民向战”的转变。
(二)作战时间迅疾短促,要求人民战争由战时支前向平时蓄势转变
现代战争消耗巨大,交战双方都需要缩短战争进程。信息化战争,武器系统快速高效、威力巨大,使缩短作战周期成为可能。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时间升值、节奏加快,速度成为争夺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哪一方能够迅速积聚战争资源、释放作战效能,哪一方就更容易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达成作战企图。这就要求人民战争的内容和重心,必须由过去临战动员为主转变到平时准备、超前备战为主,确保战争突然到来时能够快速反应、坚决打赢。
(三)战争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要求人民战争由人力、物力参战为主向科技、信息支援为主转变
在淮海战役中,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了胜利,是传统意义人民战争获胜的典范。未来信息化战争,尽管人力、物力依然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却是科技和信息。人民战争必须把着力重点放在聚合军地科技优势上,由传统的突出人力、物力支援,转变为突出信息、技术、智力支援,为打赢战争提供科技支撑。
(四)作战领域向陆海空天电全维拓展,要求人民战争由单一战场向多维战场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战空间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势,特别是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都将成为双方对抗的重要领域。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攻击和破坏对方网络系统、有目的地制造和引导舆论走向、炸毁重要军事目标影响对方军民士气等,都是作战进程中的重要战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须立足多维空间的对抗,在网络安全防护、重要目标防卫,以及心理攻防、舆论宣传等多领域做好准备,发挥人民战争的综合效能。
二、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面临的风险挑战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从国际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同我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妄图策动“颜色革命”;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在一些地区日益频繁,信教群众日益增多、渗透势力呈现不断扩大之势。从国内看,多种思想观念杂陈、各种角色竞相发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时有出现,恶搞经典、亵渎英雄、抹黑领袖,攻击否定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反动言行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反动势力和错误思潮,平时会对我国政治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战时极有可能转变成瓦解我军民意志、干扰我战局进程、动摇我执政地位的现实危险,是人民战争面临的最大风险挑战。
(二)和平积弊的思想锈蚀
习主席深刻指出,思想的锈蚀比枪炮的锈蚀更可怕。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指明了思想锈蚀的极端危害性。当前,受市场经济和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一些人的国防观念、敌情观念逐步淡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逐步退化,尚武精神、斗争精神逐步弱化,“不思战、不谋战、不务战”的和平积弊还没有从思想上根除,“天下太平、无仗可打”的麻痹思想在社会上也客观存在。没有打仗的思想准备,人民战争就缺少意志、精神、心理的钢铁长城。
(三)后备力量建设存在差距
后备力量是“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战争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后备力量调整改革,优化民兵结构布局,重塑预备役力量结构,创新编组管理,改进军事训练,推动了后备力量转型发展。但与信息化战争要求相比,一些客观差距依然不能忽视。比如,在力量编建上,新质力量建设比较滞后,信息化战争所需的网络信息、电磁频谱、气象水文、海洋测绘、战略投送、装备保障等新质力量还很缺乏;在军事训练上,还存在人员难召回、训练难开展的问题,组织训练往往局限于走队列、练体能,导致训练质量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在武器装备上,与现役部队装备代差过大,难以有效遂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任务。这些客观差距,无疑会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带来消极影响。
(四)军民融合尚未完全破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的擘画推动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落地、落细、落实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省级以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运行机制不完善、军地需求对接不顺畅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还没有攻关突破,军民融合对军队战斗力的基础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影响了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发挥。
(五)国防动员能力建设相对薄弱
国防动员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枢纽,是遏制和打赢战争的重要支撑,也是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重要保证。实践中,国防动员在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有的动员理念落后,局限于人力、物力传统动员模式,对信息动员、科技动员研究不深;有的动员需求提报不精准,对将来可能在哪儿打仗、打什么仗、需要动员什么等问题,还没有搞透见底,潜力调查不深入,心中无数;有的动员模式老旧,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方法,对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不够;有的动员法规滞后,法规不配套、修订不及时,特别是经济动员、人民武装动员等法律法规,一些内容还比较陈旧,不适应国防动员工作实际需要;等等。这些薄弱环节,平时不利于高质量做好动员准备,战时也不利于高效进行潜力转化,难以迅速满足人民战争对各类资源的战略需求。
三、信息化条件下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治与军事相统一,发挥政治上的巨大优势
坚持“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的基本观点,从政治高度思考军事问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通过发挥政治上的优势,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提供保证。应突出发挥好“三个优势”:一是发挥思想引领优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军地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引领强军实践,为打赢人民战争提供理论指导。二是发挥组织领导优势。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把握方向,为打赢人民战争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三是发挥国家制度优势。充分用好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抓实人民战争准备,为打赢战争提供坚实基础。
(二)坚持平时与战时相统一,厚植全民国防的强大战争势能
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平时与战时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应把平时准备与战时运用统一起来,努力形成强大人民战争势能,为慑战、应战、胜战提供力量支撑。重点要抓好“四项准备”:一是抓好思想准备。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部署,加快国防教育立法步伐,探索国防教育机构实体化,以及国防教育常态纳入党政干部培训、大中专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的方法路径;盘活用好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教育资源,打造一批军地共建共用的军史馆场,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忧患意识、国防观念和爱国热情,为打赢战争奠定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二是抓好资源准备。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落实国防需求,依据作战需要抓好战略物资储备,重点抓好高科技装备和信息产业资源的生产、储备、更新工作,搞好战争潜力调查统计,确保人民战争拥有雄厚的战争资源作基础。三是抓好力量准备。持续推进后备力量调整改革,重点编强城市防空、重点目标防卫、支援保障、预编预备役人员等参战支前力量,扩大网络攻防、频谱管控、新装备维修、气象水文、海上民兵等新质力量编组,强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和新装备操作技能训练,实现国防后备力量由“庞大”向“强大”的转变。四是抓好动员准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国防动员联合指挥机构,战区探索成立国动委,加强对战区所辖省份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和指挥;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机制,重点建立健全动员潜力核查、军事需求对接、军地联训联演等机制,提高平战转换和快速动员能力;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法规,建立国防潜能向战争能力转变的制度及立法,规范兵员动员、信息资源利用、通用物资装备征用等办法,确保国防潜力向战争实力顺畅转化。
(三)坚持生产力、科技力与战斗力相统一,增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从国家层面破除军民二元体制,打通以整体国家实力支撑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的通道,为打赢人民战争奠定坚实基础。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具体工作:一是统标准。在军民通用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物资器材生产等领域,实现军用标准与国家标准相统一,真正实现寓军于民、军民通用。二是搭平台。探索构建统一的军民融合平台,着力解决民参军不知道部队需求、军融民找不到地方优势资源的问题,为融合发展架通信息桥梁。三是融需求。把民用领域储备国防能力作为根本方法,把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推进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研发、人才战略工程、战略物资储备等方面兼顾军事需求,预留军事“接口”。四是抓创新。加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新技术领域的军民融合力度,军地合力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形成一批军民融合创新成果。五是建体系,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社会化保障体系,在军民共建共用共享中提高融合效益。
(四)坚持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相统一,提高体系对抗整体制胜的能力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突出体系对抗的特点,坚持在抓好军事斗争的同时,重视发挥非军事领域斗争的作用。应重点关注“六个领域”的斗争:一是打好金融贸易战,尽量减少金融贸易领域动荡对全局稳定的影响;二是打好网络攻防战,充分发挥地方信息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网络人民战争;三是打好心理防护战,筑牢精神防线,为人民群众穿上心理“防弹衣”;四是打好舆论法理战,及时封堵负面宣传,在政治和舆论上掌握主动权;五是打好重点目标防卫战,运用人民群众力量提高重要军事、民生目标的防护效率;六是打好维护社会稳定战,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稳定,为打赢战争创造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