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雪山旅游圈构建战略研究
2019-12-08杨洪飞李庆雷左俊辉
杨洪飞,李庆雷,2*,左俊辉,2
(1.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力助推器。为了更好地促进开放型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区域合作、圈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战略。轿子雪山是距离云南省会城市昆明最近的一座雪山,是昆明北部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轿子雪山旅游发展水平低、知名度低、尚未形成旅游品牌,构建旅游圈是轿子雪山提高知名度、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分析轿子雪山旅游区发展现状与问题、归纳了轿子雪山旅游圈构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轿子雪山旅游圈的构建战略,以期把轿子雪山旅游圈打造成为昆明市北部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提升轿子雪山在昆明北部旅游圈、云南省内以及西南片区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旅游圈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素
(一)旅游圈的概念
在学术界对旅游圈的研究已有一些案例,如环太湖旅游圈、大桂林旅游圈等。综合学者的观点,可以把旅游圈界定为:依托某个或多个具有特色、开发价值高的资源条件,以游览地和接待地为核心,借助交通、信息网络,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使各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及整体效益息息相关,形成圈式一体化发展的旅游空间合作体系[1-2]。
(二)旅游圈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旅游圈应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整体效益最大化。旅游圈的构建是为了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其中整体效益的核心就是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力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二是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旅游圈是某个空间组织内连续的独立地块,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三是具备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旅游圈以完整的交通环线为依托,贯穿并联系各旅游片区,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协作。交通网络条件的完善与否关系着旅游圈的协作紧密程度。四是具有层次性。旅游圈与其他圈一样,具有中心和边界。从旅游圈的动态发展分析来看,旅游圈存在三种模式:发展、辐射、扩展。这三种模式以不同的中心层和不同的吸引物为核心,不断从内向外扩展。五是旅游产品存在互补性。旅游圈内的各旅游资源、产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又具有互补性[2]。
(三)旅游圈的构成要素
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旅游圈,应包括如下五个构成要素。第一,资源特质。资源是构建旅游圈的基础要素,而资源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使构建旅游圈占据优势。将各地区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增强旅游圈内各地域的核心吸引力。第二,交通网络。交通是构建旅游圈的重要要素,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多样的交通方式使各地域单元连成一个旅游圈,保证了旅游圈内各区域的可达性和协作交流的便利性。第三,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作为旅游圈构建中的核心要素,其主要内容在于探讨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旅游地与其他旅游地之间的空间关系两个方面。良好的区位条件对一个地区开拓客源市场和提高当地的旅游竞争力具有不言而喻的优势。第四,市场共享。市场共享是构建旅游圈的有利要素,稳定的客源市场保证旅游圈的游客来源。市场共享促进市场重叠、扩大,为旅游圈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第五,共赢目标。共赢目标是构建旅游圈的保障要素,利益是旅游业发展永远不变的主题,只有各方都得到相对均衡的利益,旅游圈的协作发展才能稳定、长远地进行[3]。
二、轿子雪山旅游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概况
轿子雪山位于昆明北部乌蒙乡境内,东接东川区,西临禄劝县,南倚寻甸县,属于乌蒙山系拱王山余脉,是距离云南省会城市昆明最近的雪山,也是全国纬度最低的季节性雪山[4]。轿子雪山旅游区内设有游客中心、观光缆车、游览栈道、休息亭、指示牌、旅游厕所等设施。转龙镇、倘甸镇住宿以农家旅社、非星级酒店为主,近年来新建了旺统国际花园酒店、轿子雪山大酒店。
(二)现状
2010年昆明市成立了“昆明市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雪山旅游开发区”(简称“两区”,现已撤销),托管相应区域,着重打造核心景观轿子雪山,带动区域旅游发展,为轿子雪山旅游圈构建铺垫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更加完善,以轿子雪山专线为依托,修建改造多条乡镇公路增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住宿档次逐步提高,建设高端酒店如凤仪大酒店、旺统国际花园酒店等,并加大资金扶持农家乐、小旅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游憩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在景区增设观景台、停车场、休息亭等设施,改造周边乡镇及景区内厕所60余座;旅游项目数量显著增加,如转龙国际健康怡养度假地、轿子雪山浪海子大峡谷生态旅游区、轿子雪山彝人圣都等项目的建设,推动区域旅游发展。
轿子雪山旅游综合收入从2010年754.5万元增长到2016年5 812万元,增加了5 058万元;接待游客量从2010年7.89万人上升至2016年61.9万人,增加了54万人次。在全市旅游收入中的占比约上升了2个百分点,接待量上升了3个百分点,增速较快,发展潜力大。在轿子雪山周边区域中,轿子雪山交通收入最高,红土地镇餐饮收入最高,转龙镇住宿收入最高,正逐步形成游在轿子雪山、住在转龙、吃在红土地的格局。目前,轿子雪山客源市场以省内为主,其中昆明游客占比70%以上。其他30%的游客主要来自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苏、北京以及港澳台地区,即游客主要来自昆明及周边省份和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三)问题
轿子雪山目前旅游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综合收入低,在全市旅游收入中占比少;接待服务设施落后,接待服务设施比较陈旧且不齐全;经济发展落后,区域旅游开发的财政资金严重不足,省市扶持资金有限。
三、轿子雪山旅游圈构建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轿子雪山旅游圈范围界定
根据旅游圈定义和轿子雪山相关情况,界定轿子雪山旅游圈为:依托轿子雪山、红土地、普渡河等优势资源条件,以转龙镇、倘甸镇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借助交通线路和信息网络,促进各区域的沟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空间协作体系。其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域一共9个,包括雪山乡、乌蒙乡、转龙乡、倘甸乡、红土地乡、凤合乡、舍块乡、联合乡、金源乡。
(二)轿子雪山旅游圈构建的有利条件
分析轿子雪山发展现状,可知轿子雪山目前基本具备旅游圈的构成要素,即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品质俱佳、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市场前景广阔、区位条件好、政策保障共赢目标。
1.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品质俱佳
区域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覆盖面广,开发潜力大。自然旅游资源有轿子雪山景观、红土地景观、普渡河景观、花海景观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彝族和苗族村寨、传统民俗风情、古老特色建筑物、炼铜遗址、造纸遗址等分布在各乡镇。在1 200多年前,轿子雪山被南诏王册封为五岳之首,称之为“乐尼白”,与云南地区其它名山高黎贡山、点苍山、蒙乐山和玉龙雪山等比肩[5]。
2.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以昆明至轿子雪山旅游专线为依托,省道和乡道贯穿联系各主要旅游片区,构成了轿子雪山旅游圈的内部交通线。随着龙东格高速公路(东川—宁南、巧家)、禄劝—倘甸—寻甸高速公路、东倘二级公路(倘甸—凤仪段),2020年建成通车,对外交通体系的完善指日可待。
3.市场前景广阔
轿子雪山旅游圈包含于“川滇黔”大旅游圈之中,又是滇中国际大旅游圈与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圈的交汇点,能够共享国内外广阔的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又可以扩大市场辐射范围。随着轿子雪山旅游圈交通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改善以及昆明融入国家高铁网,昆明乃至云南的旅游市场前景会更加可观。
4.区位条件好
轿子雪山位于昆明北部,是距离省会城市昆明最近的一座雪山,距离昆明仅100 km。依托省会城市,有利于优化轿子雪山旅游地和客源地的关系,促进客源地的扩大,使更多游客“走进来”。
5.政策保障共赢目标
国家及云南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如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6年《“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通过这些政策为轿子雪山旅游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轿子雪山旅游圈共赢目标提供了保障。
(三)轿子雪山旅游圈构建的制约因素
目前,轿子雪山旅游圈整体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多数旅游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缺乏全域性、整合性旅游开发,旅游发展整体水平较低。
1.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轿子雪山景区毗邻的三县经济发展落后,接待服务设施比较陈旧且不齐全。住宿餐饮服务设施规模小、品质差,现有接待能力为4 000人/天,已不能满足目前和潜在旅游需求。重要旅游片区之间缺乏休憩服务点,且未开通旅游巴士。区域内道路等级偏低,各乡镇之间来往需要较长时间,一些景点难以进入[6]。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轿子雪山区域内存在大资源、小旅游的现象。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优势资源如雪景、峡谷、红土地等开发尚浅,未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核心产品。旅游活动仅限于传统的大众观光阶段,产品传统、单一,未形成成熟的旅游线路[7]。
3.宣传力度小
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客源市场局限性明显,对轿子雪山的形象感知只停留在雪景等,这些不利因素极大地限制了轿子雪山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
四、轿子雪山旅游圈构建战略
充分利用轿子雪山构建旅游圈的有利条件,努力克服制约因素,力争将轿子雪山旅游圈打造成为昆明市北部旅游圈的核心,提升轿子雪山旅游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重点实施如下战略。
(一)抓“硬”促“软”,提供优质服务
轿子雪山目前旅游发展限制因素为交通及配套服务设施,因此轿子雪山构建旅游圈,抓硬件旅游服务设施是基础,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接待能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连通互联网等。同时促进软实力的提高是保障,引进旅游专业人才,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旅游圈内外交通网络
一方面,加快龙东格公路、禄劝—寻甸—倘甸高速公路的实施进度,尽快打通外部交通,建立对外快速交通体系,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另一方面,要升级改造各景区、乡镇之间的交通道路,完善内部交通体系,尽快建立各旅游片区之间的快速通道。例如,在轿子雪山、红土地地区,建立跨景区一站式游玩体验;开通观光巴士,覆盖全乡镇、全景区;景区内设置慢行交通,如可在坡度较平缓的红土地景区设置自行车观光线,解决最后一公里观光线路问题。
2.提升接待服务能力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星级酒店、特色客栈、特色餐饮的建设与完善。倘甸镇、转龙镇加快建设星级酒店、特色客栈,接待量应各达到5 000人次/天。倘甸镇的餐饮引进国内外知名菜系,提升餐饮档次水平;转龙镇餐饮纳入当地特色菜,突出健康养生的理念,实现倘甸高档次餐饮与转龙镇健康养生餐饮的优势互补,整体提升轿子雪山区域的餐饮水平。另外,重点推进景区、车站、旅游服务点、酒店等区域和旅游线路无线网络、3G/4G网络的覆盖,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3.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旅游建设软实力
专业旅游人才是轿子雪山旅游圈发展的关键,必须加大力度培养旅游人才,形成良好的旅游发展软环境。开展校企培养模式,开辟专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生源市场。制定人才奖励制度,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吸引旅游专业人才“留下来”。在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景区景点要逐步配备专业导游或电子导览设备[8]。
(二)以“点”带“面”,促进产业融合
依托轿子雪山区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根据目前产业发展现状,优化产业要素配置格局,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形成以轿子雪山旅游区为核心,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9],促进开发者、当地居民、政府利益均衡发展,树立三方利益主体共赢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旅游业融合农业
依托金源乡、联合乡、红土地镇的田园风光、农事活动、民俗文化,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观赏农村风情,提高参与性,丰富旅游体验。在开发过程中,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服务,共同促进观光休闲农业发展。餐饮要注重以绿色饮食、农家餐饮为主;住宿应基于农村住宿资源、体现农业特色;商品开发则应以农业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体现农业特色。
2.旅游业融合工业
以倘甸产业园区的绿色农产品、中药材资源为依托,加快工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创建天然健康食品产业化示范基地、医药产业集群。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特定的生产程序规律,定期举办参观基地、学习工业生产操作的活动,展示工业发展成就、促进工业产品营销,把工业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创建城镇型休闲创意基地,建设创业园区、生态养生区,如倘甸花道人间、转龙平安福湿地公园。
3.旅游业融合文化产业
轿子雪山在历史上是东方“乐尼白”,舍块乡拥有法噶王石城遗址,转龙镇彝族风格的传统建筑数量众多,红土地镇有古老的农耕文化和纯朴的彝族风情。整合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新内涵及历史意义,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合旅游发展新亮点,如千年彝人圣都、彝族火把节、《法噶王》舞台剧表演、红土地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等。
(三)由近及远,开拓客源市场
按照距离衰减规律,旅游客源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按照这一原理,轿子雪山应明确一级、二级、三级客源市场,并根据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与市场拓展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营销目标,按计划推进
结合轿子雪山目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目标市场,近期客源市场为“以昆明为主”拓展到“川滇黔大旅游圈”,中远期客源市场为川滇黔全域及广州、上海等旅游需求较旺盛地区。根据目标市场,有针对性推进各层次市场的建设、维护,由近及远,引进客源。
2.创新营销方式,提高针对性
重点营销精品旅游线路以及高品质、具有特色的资源组合,增加精品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其次,着力改变在宣传促销上原本各自为政的局面,强化各地的联合促销,形成宣传促销整体,营造旅游圈鲜明的旅游形象。最后,开展多种营销方式,不断拓宽宣传面,如事件营销、名人营销等[7]。
3.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客源市场
转龙镇打造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引进康体、疗养、健身类项目,如建设休闲山庄及平安福湿地公园等。倘甸镇、凤合镇打造城镇休闲创意基地,设计商务型、休闲型项目,如建设都市农庄、高科技农业基地等。红土地镇主打节庆型、文化型和体育型旅游产品,如摄影节、越野自行车比赛等。各地以独特主题塑造不同体验,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在旅游圈内共享客源市场。
(四)打造旅游精品,推动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产业,全行业融入其中,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为游客提供一个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全方位旅游需求[10]。轿子雪山应在提升龙头景区、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重点打造三条旅游线路
根据对客源市场、资源现状、游览主题、季节组合的综合分析,按照“吃、住、行、游、购、娱”需求链,依据轿子雪山的交通设施状况,重点推出三条精品线路。一是天边之旅——踏上昆明之巅。线路为转龙→轿子雪山→雪山/乌蒙乡→舍块乡,适合10月至次年2月出游。游客既可以体验转龙健康怡养之居、攀登轿子雪山最高峰雪岭,又可以感受舍块乡保留着的亘古宁静,探索大厂原始森林的神秘。二是诗画之旅——临摹大地之色。线路为倘甸→红土地→联合→金源,主要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魅力,包括红土地绚丽斑斓的色彩、联合和金源的乡村田园生活。三是动静之旅——游花海、观峡谷。线路为倘甸→轿子雪山→普渡河大峡谷,适合5—7月出游。游客可以感受倘甸牡丹花以及轿子雪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的宁静之美,游览雄浑壮阔的普渡河大峡谷。
2.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是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景点发展向全域发展的一种模式,关键是对自然、人文、社会、产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统筹安排空间布局,合理搭配四季、四时产品,推进旅游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的融合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旅游发展,构建涉旅部门齐心协力的发展格局。在推动轿子雪山全域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重点控制全域旅游开发平衡,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深度推进产业融合,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重生态保护。
3.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发挥精品旅游、全域旅游等新动能的驱动能力,实现旅游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以精品旅游线路和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推进轿子山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和产品升级换代。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型、开放型、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的发展要求,按照“优存量、强增量、调结构、补短板、重品质、提效益”的发展思路,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优质旅游目的地,助推轿子雪山旅游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构建旅游圈是当今旅游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也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构建轿子雪山旅游圈,有利于资源整合、优势叠加;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知名度、促进旅游“走出去”;有利于树立整体鲜明的旅游形象。诚然,构建轿子雪山旅游圈是一个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过程,需要区域内各地区在资源整合及统一配置、市场共建、信息共享、旅游精品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关于轿子雪山旅游圈的研究,也还有许多需要深化的方面,如旅游资源差异化互补性开发、旅游形象与品牌共建、旅游一体化运营管理等,这构成下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