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9-12-08金乐忠
金乐忠
(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来安239200)
滁菊主要产于安徽省滁州市,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其栽培历史悠久,因品质优良,被誉为杭菊、黄山贡菊、亳菊等“四大名菊”之首,具降血压、散风热、明目、养颜、安神五大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滁州菊,单瓣色白,味甘为上。”,滁菊受到我国中医、中药行业的高度重视,《中华药典》、《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国植物志》等数十种国家权威刊物均对滁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高度评价。2002 年11 月8 日,滁州滁菊特产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2000 年以来滁州市高度重视滁菊产业,出台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滁菊生产,目前滁州市滁菊种植面积初具规模,全市种植总面积近200 hm2,其中滁州市南谯区已成为滁菊生产主产地,连片种植面积近百公顷。此外,全椒、来安等县也有滁菊种植。基于此,文中从整地、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方面对滁菊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滁菊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奠定基础。
1 土壤改良与整地
种植滁菊的田块应提倡轮作,连作地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消毒。每2 年对田块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肥力水平进行1 次定期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坡耕地应建立水土保持设施。
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平地于春季(3 月下旬),深翻耕25 cm 左右,精细平整作畦,畦高20~25 cm,畦宽70~80 cm,沟宽30 cm。沥水坡地可不作畦。如没有前茬作物的地块,可于年前秋冬季进行1 次深翻耕,以促使土壤理化性质改善,降低病虫基数。结合翻耕施腐熟农家肥22.5 t/hm2,45%复合肥525 kg/hm2。
2 育苗及移栽
滁菊一般采用扦插和分株2 种繁殖方式,相较分株繁殖而言,扦插繁殖虽较费工,但经小田精细育苗后,根系发达,可获得优质高产。
2.1 扦插
由于插条生长温度以15~18℃最为适宜,故滁菊扦插一般在每年4—5 月进行。选用健壮、无病虫的当年生枝条,按10~15 cm 取其中段部分剪下,用生根剂处理后插入备好的育苗畦上,按行株距(20~25)cm×(6~7)cm 插好,并压实浇水,保持畦土湿润。插后20 d 左右生根发芽,施用0.5%尿素水溶液促苗,注意病虫害防治与除草松土。苗龄达35~40 d 进行移栽。
2.2 移栽
滁菊苗移栽时间一般在每年5—6 月。移栽应选择晴天傍晚或雨后阴天,若遇少雨天气,土壤不够湿润,移栽时需浇定根水。根据种植时间、方法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适当调整行、株距:平地按行株距(50~60)cm ×(20~40)cm 进行栽种,每穴栽1~2株;坡地一般按行株距50.0 cm × 33.3 cm 栽种,每穴栽1~2 株;种植后压条扩株,按行株距180 cm × 40 cm栽种,每穴栽1~2 株。
2.3 压条
当年移植菊苗不打顶,待苗高达到33 cm 左右时,直接将枝条向行间两边锨倒着地,在离菊苗基部约10 cm 处用泥土压实,使之节节生根,待新枝长到33 cm 左右可再行压倒,直至达到要求栽植的密度。当年压条时间不能迟于7 月底。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一般全年进行4~5 次,要求前2 次锄草宜浅不宜深,特别是对扦插后的移栽苗,中耕深度约3~5 cm,以防伤根,以后各次则宜深不宜浅。为保护根系、防止植株倒伏,后期除草时都要培土壅根,有条件的田块可用无籽嫩草铺盖地面。亦可采用在植株旁搭架的方式,不仅防止倒伏,而且可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滁菊质量和产量。
3.2 合理水肥
滁菊幼苗期正值雨季,应注意清沟沥水,以防植株受涝烂根。滁菊孕蕾期一般在夏秋季节,该期植株不能缺水,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抗旱。
5—7 月份菊花栽种后即施入提苗肥,每月施1 次尿素150 kg/hm2,连施3 次。8 月底至9 月初菊花孕蕾时施45%复合肥375 kg/hm2;10 月现蕾时以磷、钾肥为主,叶面喷雾2 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600 倍液,间隔7~10 d 喷施1 次。
3.3 摘心打顶
摘心打顶是促进滁菊主茎粗壮,减少倒伏,增加分枝,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整个种植期分为4 次进行:第1 次在移栽时或移栽后20~25 d;第2 次约在6 月中旬;第3 次约6 月底至7 月上旬;第4 次在后期长势过旺时。移栽较迟的扦插苗摘心打顶次数相应减少。首次打顶应根据不同品种离地5~15 cm 左右摘(剪)去,以后各次保留5~15 cm摘(剪)去上部顶芽。摘心打顶必须在7 月底前完成,每次摘心打顶需选择晴天进行,摘(剪)下的顶芽全部带出菊田销毁。
4 病虫害防治
滁菊整个生育期病害以叶枯病、霜霉病为主,虫害以菊蚜虫、蛴螬、地老虎等为主。主要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用健壮植株,培育健壮菊苗。
②种植时采用种苗消毒措施,推广使用脱毒苗。
③实行轮作,合理间作,加强土、肥、水管理。
④清除前茬菊花宿根和枝叶,实行秋冬深翻,减轻病虫害危害基数。
⑤采用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
⑥利用害虫的趋避性,使用灯光、色板、异性激素等诱杀,或有色地膜等拒避害虫。
⑦采用防虫网等材料控制虫害。
⑧保护和利用菊地中的瓢虫、蜘蛛、草蛉、寄生蜂、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⑨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严禁使用“三高”农药品种,推广使用生物碱、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限量使用联苯菊酯、吡虫啉等低毒化学农药,掌握适时用药、对症下药原则,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每种化学农药在菊花生长期内避免重复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5 采收
滁菊采收一般于10 月下旬至11 月底进行,以菊花植株顶部头状花序的中心小花70%散开时为采收标准,可进行采摘。采摘要选择晴天露水干后,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一般分为3 次,首次采摘的称为头花,一般于10 月下旬或11 月上旬进行,之后每隔6~7 d 将达到标准的菊花采下,直至采摘完毕。采花时将好花、次花分开放置,注意保持花形完整,剔除泥花、虫花、病花,不夹带杂物。采下的鲜花要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编、筐篓等容器盛装,采收后及时运抵干制加工场所,为防止菊花混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变质,要保持环境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