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意义
2019-12-08王益庸
文︱王益庸
王羲之对中国书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为中国书法树立了一个标杆,建立了一种范式。在王羲之之前,中国书法的审美可以有多个发展方向。在王羲之之后,历代学书者几乎都笼罩在他的影响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后世学书者在王字的标准与框架内无论如何创新,但基底还是王字,仍然无法超越王羲之。
所以说,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为“书圣”,不仅是因为字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影响力。就像关羽被称为“武圣”,并不是因为武功最高,吕布就有可能比他高,但是影响力跟他没法比。后世书家几乎都是以临摹王羲之的字为开端的,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
王羲之对中国书法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张芝所开创的草书风范大大发扬,并派生出了新的行书书体。在王羲之全方位的书法艺术成就里,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的行书。他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精彩绝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经典意义的作品。以王羲之的《兰亭序》带头,后又有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东坡的《寒食诗》,分别为“第二”“第三”行书,其他书体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比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文化心理现象。王羲之的创造性和他的人生哲学,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状态和书法艺术的技法状态达到了高度统一,开创了文人书法艺术的审美风格,对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影响无可替代。
就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来说,过去、现在与将来都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王羲之”。不要去质疑“二王”作品的真伪,因为历代临写“二王”作品的书家都没有超过“二王”的水平。后世对“二王”作品的评价,都是建立在《兰亭序》和《十七帖》之上的。如果真出现了这么高水平的的伪作,那何必还要伪呢?署上自己的真名不就万古流芳了吗?难道李世民、虞世南、褚遂良、张怀瓘、孙过庭、苏东坡、米芾这些人都错了吗?其实,“二王”书法传承有序,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还有2290纸。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还有243帖。历代对“二王”书风的阐述评论,基本上都是前后一致的。这是中国书法史发展的一个基本状态,这个状态的形成,并不是人为生造,也不会因任何臆断而改变。王羲之就是王羲之,说他的人照样在临习王羲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