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画内 注目画外
——浅谈画者的修养
2019-12-07王卫平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王卫平(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修养,指的是人的综合素质。对于画者来说,需要怎样的综合素质呢?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求取学识和专业的充实完美。
培养高尚的品质是画者的首要。
清•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光明正大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品质,决定画者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画者的创作态度;创作态度,影响画作的品格,画品的优劣决定一件作品能否彪炳史册,在世人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一个画者能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能不能对绘画艺术的进步、发展、创新有所贡献,能不能为世人留下有影响力、值得珍藏的作品,成为一个令世人尊崇的人,与画者之品有关。
范宽,北宋三大家之一,人品、画品皆被世人称颂。《圣朝名画评》(刘道醇)道:“性温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为范宽。”《宣和画谱•山水二》载:“始学李成,既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则千岩万壑,恍然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于挟纩也。故天下皆称宽善与传神,宜其与关、李并驰方驾也。”
范宽之画品极高,有一种感人的力量。李霖灿在《中国美术史稿》中说:“记得刘国松氏对我说过,有一次他对这幅巨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凝眸深思,竟然‘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并对刘国松何来‘感激’之情进行了解析:“刘国松氏不过是被范宽的‘诚恳’所感动了而已。试看那千笔万擢不厌其烦的‘雨点皴’法,若不把山的庄严伟大,从心坎中画到了顽石点头誓不罢休,哪个人能不为范华原的‘诚恳’所感动?”诚恳的创作态度,以其无穷的正能量感动了世人,征服了世人。后世的“元四家”、明代的唐寅,清代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
笔者是晚辈,不敢评介范宽先生的画作,借《何谓高山仰止——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赏析》一文带大家感受一下,文曰:“近观此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集合成雄伟的山川形象,形成独具面貌的‘雨点皴’,落笔苍劲,层层积累,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浑厚天成。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再以浓厚的墨色渲染,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观者身临其境。
在《溪山行旅图》面前,最能体会何谓高山仰止。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马队铃声似乎也渐渐进入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情画意在一动一静中显现出来。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又处于和谐之中。
近代山水大家傅抱石在《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的必胜》一文中总结了中国美术的伟大精神:“第一,中国美术最重作者人格的修养;第二,中国美术在与外族、外国的交接上,最能吸收、同时又最能抵抗;第三,中国美术的表现,是‘雄浑’‘朴茂’,如天马行空,夭娇不群,含有沉着的、潜行的积极性。”历代山水大家以自己独有的人格修养和独特的目光关注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关注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从不同的角度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记录着时代面貌的变化,不仅以自己的艺术作品影响着社会,引导着大众,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为人类留下了有着“光明正大之概”的丰富而宝贵的艺术财富。
学识和专业能力,决定画者的洞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学识会影响画者观察社会的深度、艺术主张的形成、创作方向的确定。专业水平会影响画作的质量。
近代山水大家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1921年,以名列榜首的成绩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期间常常去旧书店,研读古代画史画论方面的著作;1925年,以学生的身份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1 9 2 6年,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并留校任教于附小;1929年,为编写教学讲义完成了《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一书,提出了“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人品、学部、天才”及“提高中国绘画的价值”和“增进中国绘画对于世界贡献的动力及信仰”的思想;1933年,在徐悲鸿的鼎力推荐下获得了公派赴日留学的机会,到了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于史学泰斗金原省吾的门下,从翻译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绘画》和《宋代之绘入手》,开始了对中国绘画史的更为专业和系统的研究,完成了《论顾恺之至荆浩山水画史问题》、《中国绘画理论》、《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在许多领域填补了美术史论研究中的空白,并为其形成独特的画风奠定了基础;1935年6月,因母病回国,并在1936年,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研究毛泽东诗词,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新的题材让他在艺术上获得了新生,也显示了他过人的艺术才能。
1959年,周恩来总理点将,傅抱石先生和关山月先生一起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以毛主席词《沁园春•雪》为基础,反映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壮丽景色的巨幅画作《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完成于1959年9月,高550cm,宽900cm,“近景青山绿水,代表祖国的南方,远景的冰天雪地代表祖国的北方,中以长城、黄河贯穿,这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动脉,画上两大动脉,使整幅画面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象征我们伟大祖国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 红太阳,标志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主席亲自为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
《江山如此多娇》是一项政治使命,没有崇高品质之人是不可能担当的,没有丰厚的学识和专业素养是不可能完成的。
笔者以前辈为榜样,努力培养一个画者应该具有的高尚品质,努力蓄积一个画者应该拥有的学识和专业素养。立足画内,求取学识和专业的充实完美;注目画外,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