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神合一的花鸟瓷雕艺术
2019-12-07冯国华
/冯国华
人类艺术活动有两种主要方式和形态,一是着力对自然界物体外部形态进行摹仿的摹仿艺术,二是经过特定的抽象而创造远离事物的自然形态的几何形态艺术。前者倾向于模仿或逼真再现自然物象,而后者倾向于强调线条、形体、色彩之组合关系和谐的美感。瓷雕艺术就兼具了两者,其通过刀刻技法的发挥,再现三维的物象实体,从而表达艺术精神。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瓷雕已经提升为一种精神文明,是艺术殿堂的瑰宝。在瓷雕艺术中,一件好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一、形神兼备
花鸟画雕刻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形似是它的基础,而神似是艺术最高和最终的审美旨归。如果只达到了形似,却没有应有的神采、气韵,没有内在的灵魂,就不具生命的活力。追求神似,除了技艺,还应提高审美层次和艺术素质的修养。艺术家们通过对材料的感知,与之形成一种灵魂呼应,给人们雕刻出“传神”的作品。每一种原材料都具有独特的思想,雕琢时一定要正确把握材料的灵魂,不仅要在雕刻的精湛上下功夫,还需要在长期的创作中积累经验,进而创造出精美的作品。进行雕刻时,还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根据原材料自身特性,针对性进行新雕刻技术创新,让新工艺体现出雕刻作品独到之处,增加文化内涵,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为了体现出雕刻作品的“灵魂”,凸显作品特色,艺术家必须将雕刻作品当作一种生命进行对待,感受雕刻隐藏的内在意蕴,带动雕刻技术向更长远的方向发展。随着自己艺术上的逐渐成熟,通过艺术夸张,营造出一种不刻意追求形似却刻意追求神韵的艺术境界,通过夸张获得最大限度的展示,那么追求神似就水到渠成了。只有将灵魂和雕刻相结合,才能展现出雕刻作品的价值。
二、虚实相生
中国古代绘画,在虚与实、藏与露、隐与显的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理论,创造了一种具有东方艺术典型特征的空灵飘逸、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瓷雕艺术在虚与实的把握处理上也形成了独具的艺术特色,真实又迷幻的布景,营造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环境氛围。避实就虚,以一当十,以无代有,不仅克服了瓷雕造型的空间与局限,还大大丰富了成品效果,提高了瓷雕艺术品位,营造出象征意义的艺术神韵。
三、静中求动
任何事物,从任一时间横断面上审视,都存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任何作品都是以一种静态展示给观众的,这一静态表现从时间的角度上看,就是现在这一阶段,然而这一静态又必须有一种强烈的动感,否则,它会缺少这一造型的“过去”和“未来”的内涵。大自然的花虫草木都在一种特定环境下,动作行为全部凝固于一刹那,这一刹那的造型应该是这一时刻前的心理状态、相互关系和动作行为的结果,同时又应该预示着传达出这一时刻之后的心理活动、相互关系和动作行为的发展和延续。使观赏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联想和审美能力,获得对生活更深的感受和艺术美感。认真地深入现实生活,捕捉时代灵感,然后用雕刻作品表达出自己强烈的个性艺术语言。
瓷雕的传统题材十分广泛,有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宗教故事,还有山月、花木、飞禽走兽等等,都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花鸟题材的瓷雕艺术。
首先我们来了解花鸟画这个传统题材。花鸟画经历了长期的孕育,先秦时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理论家们都为古代花鸟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后世画家们理论的基础点,加上画家们不懈努力的实践活动,最终让古代花鸟画这艺术奇葩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前,花鸟画作为我国艺术表现对象,一直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在陶器、铜器之上的。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一些动物都具有神秘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意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顾景秀的《蝉雀图》,袁倩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绎的《鹿图》等。直到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才独立成为一门别于其他画科的学科,这为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追究花鸟画独立成科的原因,不外乎花鸟展现的是一个有生命的世界,处处显示着诗情画意。艺术宝库之一的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是其主要艺术成就所在。现今能欣赏到的唐代花鸟画形象,除了唐代墓出土的残片和人物画中的陪衬之外,大量的则是散布于莫高窟壁画中。唐代画学著作多不胜数,画学的发展为花鸟画的独立成科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支撑。五代是绘画史上最兴盛的时期,山水花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徐黄流派的出现,为日后花鸟画发展提供了两条途径。宋代发展进入到了黄金时期。在题材上,宋代出现水墨梅、兰、竹、菊等。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托于四君子的身上,这种文人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了新的内容。元代花鸟画受到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文人的志气。明代除了山水画之外,也擅长花鸟画并有成就,徐渭的淋漓尽致、畅快,陈道复的携雅洒脱,代表了文人画的两种不同风格。当今画坛,花鸟画整体上已经不太引人注目,但是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则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决定了花鸟画艺术内涵的两大特色:一是赋予自然生物的人格化象征寓意,二是充分表现自然生物的生命活力。两者的融会统一形成了中国花鸟画鲜明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类似题材大相异趣。现代中国花鸟画是在传承并变革了古代传统花鸟画的不断演变中生发而形成的。从传承的一面看,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技法、样式的简单延续,而且继承了整个中国画的美学传统。综合中国花鸟画繁荣的景象,陶瓷领域的花鸟画艺术也伴随着国画花鸟画的繁荣而繁荣。从元、明朝青花瓷中的花鸟画花边、云纹、折枝、瓷瓶局部的装饰到近现代完全独立于画面之外的陶瓷花鸟画门类的形成,从传统陶瓷花鸟画到陶瓷现代花鸟画的演变和发展,其中国画的构图和西方绘画的色彩对陶瓷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它既有中国花鸟画的形式美、构图美,又有陶瓷器型的装饰美和材质美,用笔用色以及绘制的过程通过几百年无数艺人们的努力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它区别于其他画种,独成体系。
任何一件精美的雕刻艺术品都必须经过精雕细琢才能完成,只有不断发挥思维创造力,对雕刻作品的灵魂进行深层次分析,让每件作品都能体现出雕刻艺术家的审美能力和专业技术。随着历史的车轮在前进,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逐步提高,雕刻瓷艺术正在创造无愧于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与时俱进,反映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技艺,更应当表现出不同于以往艺术作品的特色,具有时代感。通过作品的创作形式,既要可以表现出陶瓷雕刻艺术品的生机和活力,又要能够充满生命的气息,既要生动和传神,又要内蕴创作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