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12-06党金荣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数点小数创设

党金荣

摘要:通过爱意充满课堂,创意引领课堂,探究贯穿课堂等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爱意充满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首先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创意引领课堂——创设自然的引起数学兴趣的情境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常常把自己当做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等等,都可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就没有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而是这样进行的:

上课伊始,便在黑板上写出1、10、100三个数。

师:它们相等吗?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此时,学生露出惊诧的表情,教室里一下子沉寂下来,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

生1:1元=10角=100分。

受到启发,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手来:

生2:1米=10分米=100厘米。

生3: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师: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等式吗?

生4:0.1米=0.10米=0.100米。

进一步推理:0.1=0.10=0.100

师:看到这个等式中的三个小数,你有什么发现?想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价值?(师注意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三个小数末尾零的变化上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的问题情境充满挑战,学生的智慧被激活,探索欲被提到十分强烈的程度,更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三、探究贯穿课堂——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空间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如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节时,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套数字卡片及一颗纽扣,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观察小数点(纽扣)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变化情况,思考并小结规律。如23.45,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几?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后是几?如果这个数缩小100倍,小数点应该怎么移?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出相应的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比较、思考、发现规律。

由于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在探究中直接或间接获取成功。不但在探索新知课上给学生自主“创造”公式或定理等知识的机会,而且还可在复习课中给予机会。例如:复习课上,教师除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外,可让每个学生设计两至三道试题然后将学生设计的试题适当调整,并以此作为单元试验题。学生自己设计试题,大多偏爱找自己的薄落知识点。并且希望再次得到强化,这就充分调动了學生深层次的学习内驱力。测验后,教师又可以组织学生交换试卷,自己评卷、析错。这样有效地控制了类似错误再次出现,提高了学习效率。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四、生活融入课堂——建立数学与实际相连的观念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在教学“利息”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项特殊的作业,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数点小数创设
小数点添在哪儿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