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12-06张志敏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交流素养老师

张志敏

在“汉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学好其他课程需要一定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开展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是那么积极主动,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提升。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也就是学生的学要先于教师的教,教师在学生的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精读教学前,学生必须预览。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忽视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一看到“预习”字眼的作业,直接忽略不计,亦或随便读一遍课文,查查生字,就算预习了。第二天来上课的时候对课文内容根本就不熟悉,只等着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这样的现象着实让老师无可奈何。所以,我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五读”预习法,对课文预习加以细化和明确。一读字,二读词,三读句,四读段,五读文。课堂上指导他们怎样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切实有效。比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当堂预习:一读字,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助字典,解决读音障碍,5分钟左右;二读词,词语的学习,一方面是帮助理解课文,另一方面是积累运用。我要求学生不但在书上标注字音,还要记得课后把重点词语的解释写在积累本上,3分钟左右;三读句,在读通读顺长难句子之后,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3分钟左右;四读段,这第四遍读,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思考段意,2分钟左右;五读文,快速浏览,运用段意串联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2分钟。预习全部结束,用时15分钟。剩下的25分钟分析课文内容,先让小组讨论解决了部分不理解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我们|”和“导游”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其中的含义。整节课,在学生的“自学”基础上,完成了老师的“教”。事实证明,学生之所以不会学,主要是因为不得法,只要老师指导得当,学生是可以较好地完成自主预习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思考的欲望

上海市特级教师程红兵在《教师教学执行力》的报告中提到:教师要做到脑中有纲(课标)、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在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主动学习呢?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吸引学生。其实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老师能够利用好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就能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因而,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就成为课堂的关键。

1.设计容易产生认知冲突的探究问题

如果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原本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本能地再去追求平衡,因此,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实现心理的平衡。所以,老师如果设置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就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碰撞,学生就愿意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解决问题,交流的积极性更高。

2.设计开放性的探究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解决的途径不固定,因此当问题的情景条件不确定时,学生会展开思维,愿意交流讨论,从不同的维度探讨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或结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可以获得展示的机会,更能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交流问题:“你觉得是在高墙大院中的‘我的生活好,还是生活在乡下的闰土的生活好呢?你喜欢做哪一個?为什么?”学生对此各持己见,小组间不仅交流得热闹,甚至最后持有不同意见的双方还辩论起来,这样的问题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促进了认知活动的发展。

三、创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情·知教学”理论认为,如果把情感和认知这两个客观的过程统一于教学中,就会收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绪基础时,其认知活动必然活跃。适合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一项成功的教学活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见过一些名师上课前都会以轻松的聊天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比如管建刚就曾以自己的姓氏为话题,问学生:“班上可有姓管的同学?”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他会非常兴奋地过去和这位同学握手,说:“幸会,幸会!终于遇见和我同姓的人。”然后顺便给学生简单介绍姓管的名人,如管仲等。这样一来,孩子们紧张的情绪瞬间得到了缓解,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为接下来的新授课作了情感铺垫。所以,课堂上和孩子们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

当课堂有了轻松愉快的基调后,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活跃的。这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英国文学巨擘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手里拿着一个苹果,我手里拿着一个苹果,你和我手里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互相交换这些想法,那么每个人都会有两个不同的想法。”所以,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和同学、老师交流思想,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那么,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发生了冲突之后,将会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知识理解会更透彻。比如:在学习《最大的“书”》一课伊始,我引导学生观察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文章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吗?”学生会提出:“最大的书是什么?”“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最大的书有多大?”“最大的书上面都写了什么?”“‘书字加引号是什么意思?”等等,然后围绕所提的问题,让学生读书,批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学生对同学的问题很感兴趣,所以都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变得很积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猜你喜欢

交流素养老师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六·一放假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