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学生拖延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12-06张予芊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自控力学生

张予芊

摘要:如今学生的拖延现象愈发普遍,拖延会导致效率低下,短期内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长期可能导致自我怀疑、抑郁等不良心理。为有效改善学生拖延的习惯,本文通过翻阅相关资料与分析前人研究的方式,从学生自身和任务特征出发,得出拖延症的形成主要与自身自控力,完美主义,自信程度以及任务本身难度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拖延现象;自控力;时间管理

1.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不良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在众多不良心理状态中,青少年的拖延症现象最为普遍。拖延,是指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1]。拖延症患者普遍缺乏自控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现实生活中,拖延症患者经常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拖延任务进度;无法准确按照计划行事等。经过温忠麟等人的实验可以得出:自尊心与完美主义对于拖延的影响最大[2]。不仅如此,拖延不仅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增加心理压力,滋生不良情绪,例如恐惧、郁等。本文基于對拖延症的研究,对拖延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有效改善拖延现象,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增加自我满足感与自我效能感。

2.拖延现象成因分析

拖延症患者在当代青年人群中广泛存在,在学生人群中则是更普遍。通过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学生产生拖延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自控力较差,完美主义,对自我不自信以及任务自身困难大。

2.1 自控力较差

自我控制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功能。自控能力较差的人通常表现为难以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容易被打断。在完成一项任务时,自控力差者总喜欢做一些与任务本身无关的事情。他们宁愿忙一些简单细小的事物,比如整理柜子、打扫屋子或者做一些愉悦的事情,例如看电影、玩手机,却不愿意面对更重要的任务,这些事情可以给拖延症患者带来短暂快乐。然而当他们发现任务依旧没有完成时,快乐将转化成惭愧、担忧甚至厌烦。许多同学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比如刚写了一道数学题就开始玩手机、背了几个单词就去看电视等等。长此以往,这种自控力差的表现就会演化为拖延现象。

2.2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起初是指强迫型人格障碍者拥有的一种内在的不完美感,总感到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3]。学术界曾将完美主义分为适应性完美主义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适应性完美主义者自我要求高,而且他们往往有能力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种积极的完美主义。但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常常吹毛求疵。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事物,常常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希望自己每个任务都可以做到十全十美,以此来体现他们的优秀。例如有人想在一周内减掉二十公斤;想凭借考试前几天的临阵磨枪获得好成绩。这类人群在理想和现实中产生矛盾,当意识到目标不现实,无法实现时,就会对此感到失望、沮丧、不知所措,从而容易消沉、自负。由此,他们常常会选择拖延来回避该任务。

2.3 对自我不自信

通常而言,对自我的不自信可分为两种表现情况:第一,惧怕失败。当追求成功动机低于回避失败动机时,个体将倾向于不断地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失败[4]。拖延患者常常具有的特质是害怕面对自己的失败,担心暴露自己的短板,害怕付出却没有相应的收获等。由此这类人群在面对任务时迟迟无法开始,希望能够通过拖延来暂时避免面对失败;第二,低估自身能力。许多人在执行任务之前总高估了任务的难度,认为自己无法很好地完成它。从而在执行过程中抱着自我否定的心态,因此未能发挥出自身的真正能力,使得没能在有效地时间内完成任务。在进行决策前,由于没有准确估计任务难度,所以总会犹豫不决,因此耽误时间,不得不拖延任务进度。

2.4 任务自身困难大

当面对较难的问题时,人们总会选择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它。任务本身的高难度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产生抵触情绪。由于任务本身困难,所以人们容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到干扰和阻碍,感受不到完成任务的意义与乐趣,从而产生挫败感,失去兴趣与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学生的奥数题,任务难度大,家长有时也不能给予及时的帮助。因此学生独自面对高难度任务所产生的压力,消极情绪等都会促使拖延行为的产生。

3.拖延现象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帮助学生有效改善拖延行为。

3.1 加强自我控制力

自控能力强的人通常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但是许多学生喜欢在做正经事的时候开小差:例如边写作业边剪指甲,边做着数学题又开始在草稿纸上画画,写着作文忽然开始哼歌。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出现拖延现象。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家长也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督促。具体而言,可以引导学生将大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根据自身能力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行阶段性奖励,以正强化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好行为。同时,学校和家长都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3.2 合理利用时间

善于管理时间的人生活质量普遍较高[5]。合理规划时间能够很好地控制拖延。提高时间利用率可以采用列表格的形式。按照紧急和重要的分类制定好每天的计划,安排好一整天要做的事情,并且一整天都尽量按照表格行事。或者准备一个本子,将一整天做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一天结束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整天做的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当有意义的事情越来越多时,一整天的时间利用率增加,拖延现象也就减少了。其实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花费一整块时间来完成。比如背课文背单词、回电话、拿快递等等,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可以记住几个单词,在拿快递的路上就可以回电话。所以,把一点一滴的时间都用起来,一整天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3.3 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偏差通常分为高估自己和低估自己两种。高估自己的容易好高骛远,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某一项工作,轻松达到工作要求,但结果往往让他们失望,最多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效果。这样的同学需要多关注一些优秀的人,认识到自己与其的差距,不要盲目自信。或者多问问周边的人,让了解自己的人客观公平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比如弱势学科或者技能短板。以此来帮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真正水平。并且当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时,要敢于直面它,改正它。而低估自己的人通常自信心不足,这就需要提高自信心。自信心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起驱动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一個人重要的心理素质,个人的成功感与失败感在心理上均直接依赖于个体的自信心[6]。老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缓解学生的自卑;家长可以通过降低标准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学生自己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比如写出了一道极少人写对的题;画了一幅受人称赞的画。甚至可以对着镜子夸赞自己,给自己“我很优秀”的心理暗示。当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时,就能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因完美主义或惧怕失败等原因造成的拖延现象了。

3.4 拆分困难工作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工作时,不要慌张,保持耐心,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务。还可以尝试将复杂的工作按步骤拆分,将一个大任务变成多个小任务,然后再逐个攻破。通常拆分后的小任务难度都会有所降低,所以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时,自信心和成就感便会增加,由此来为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创造动力。比如考试前的复习工作,多个科目无法同时进行,所以可以将任务按学科分类,按照掌握程度合理排序。复习完一科后可适当休息再开始下一科的复习。当实在无法单独完成任务时,可以自己尽量完成能承受的难度部分,实在超出能力范围的可以合理地寻求帮助。除此之外,学生也应形成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敢于挑战自我。

4.结论

拖延是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情、情绪甚至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拖延会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事倍功半的情况。由于此现象的种种弊端,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重点研究了学生本身和任务性质的特点。经分析得出四个导致拖延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自控力差,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对自我不自信和任务挑战性较大。并且本文还通过翻阅资料以及结合现实事例,从老师、家长、学生本身出发,对应给出了四点对策,其中学生自主改善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对策分别是加强自我控制力,合理运用时间,以及形成合理认知和拆分困难工作。总而言之,拖延是一种需要自己的毅力来改善的一个不良习惯,所以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拖延现象时,需要自觉地找到相对应的方法来对抗它。虽然改善拖延的过程相对困难,但当此现象减少后,生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将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9-12.

[2]马静.大学生拖延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2013(11):234-235.

[3]方新,钱铭怡,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3):208-210.

[4]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4).

[5]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

[6]李小霞.团体辅导对初中生自信心培养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自控力学生
11招,提升自控力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
学生写话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