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小说市民形象的塑造
2019-12-06张然朔
张然朔
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著名长篇小说,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重现了老北京市民的性格特征,作品重点描摹了老北京的普通老北京市民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典型的老北京市民形象,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文学造诣。
关键词:《四世同堂》;老北京市民形象;塑造;老舍
一、老北京的“京味”底色
老舍的长篇作品大多以北京为故事背景,主角都是北京人。后来的《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等长篇小说及短篇集《赶集》《樱海集》中的部分作品都是以北京城为描写对象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并不是唯一的专门描写老北京市民的作家。但与同时代作家特点不一,他是深入日常生活的肌理,用“俗”与“白”两者组合的方式来表现市民的内在个性。老舍前期作品大都是着重刻画三两个中心人物,以次要人物衬托出主要人物的特点,让读者对主要人物更加印象深刻。老舍后期作品与他前期作品也有所不同,作者不再拘泥于两三个中心人物,以《四世同堂》为例,小说描绘了更为生动更为波澜壮阔的场面,作者一口气描写了一百多个人物,而主要人物就已达到四十多人,小说表现的生活场面从幽深的小胡同到偌大的公园,从北京城到凋敝的乡村,各个层次的市民形象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典型人物的集中刻画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首先是描写的典型人物,集中笔墨使其形象丰满。在陈旧气息浓郁的老市民中,祁老人是最成功、最生动的一种。他是四代家族中年纪最大的老人,代表着痴迷于旧规则和旧生意的传统商人。他偏颇地以贵贱等级来区分小胡同的老百姓们;当庙市上泥捏的“兔儿爷”消逝之后,他独自一人黯然神伤;当国家生存危机已经蔓延到门口时,他仍然固执地按照旧规定管理家庭,天真地认为日本人只是爱占小便宜,也许只是觊觎卢沟桥上的狮子,用三个月的食物和破缸抵挡着大门,来避免灾难。然而,当他试图顺利地领导这個家庭和平生活但却遭受日寇更强烈的侵扰时,他开始对日本人产生了抱怨甚至是怨愤。当他知道孙子瑞丰恬不知耻成了日本人的走狗,祁老人用家法惩治了孙子以泄心头之愤;曾孙女小妞子被“共和面”夺去了年幼的生命,他说咬牙切齿地要去找日本人讨回公道。
作者对全新的市民形象如祁瑞宣这样有素质的人物描写较多。自北平沦陷后,祁瑞宣就陷入了无法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他爱国,他感受到了亡国之耻。中国的一城一地的失陷都引起他极大的精神痛苦。他身居北平,心连着前线。他想为国捐躯却又不知怎么办,又离不开家。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与“爱家”的矛盾,实际上即是“全忠”与“全孝”的矛盾。他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这个“四世同堂”家庭的“中坚”。他对祖、父辈要尽其孝,所以他不能丢下他们出走,他对兄弟要尽其“悌”,所以他对祁瑞丰的胡闹和胖菊子的无耻行为尽量容忍,对祁瑞全的一心出走是百般的不放心,他虽然不爱自己的妻子韵梅,但也努力尽到丈夫的责任。在他的身上明显地存在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而这种“孝悌”思想,恰恰变成了他“全忠”的阻力。这个人物虽然是一个英文教员,而他的思想性格却完全传统的,是一个性格十分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以人力车夫小崔等小人物为代表的贫苦穷人,比如大赤包贪图享乐,一门心思靠谄媚日本人获得物质生活的满足。她靠揭发钱墨吟、巴结李空山当上了妓女检查所所长,希望利用自己的女儿招弟巴结日本司令,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蓝东阳完全忘记国耻,靠陷害他人坐上了铁路学校校长的位子,靠“告发”师生、克扣学生伙食获取一己私利,他们给人的感觉往往不是属于一个阶级、一个社会势力,而是一种偶然的市井无赖。但在事关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对日本侵略者却是如此的清醒,认识到真正的叛徒的特点,永远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或侥幸。
所以说,老舍创作的作品是成功的,他描述的事件和塑造的人物是生动的、具体的,而不是失败的、单薄的、概念化和脸谱化的。
三、人物性格的网状冲突
《四世同堂》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描述了被占领的地区的苦难和史诗的抗日斗争,人物关系复杂而纠缠。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老舍先生用起雄健的笔力,以祁家四代人为核心,将复杂的情节和众多的角色与角色的矛盾和情感纠葛结合起来,并以放射状和网络化的方式展开。民族矛盾是一条暗藏的纲领性的主线,隐晦地统领着各类复杂的矛盾,指导每个角色的活动。家庭矛盾是小说表现的重点之一,围绕家庭矛盾形成了一个集中而复杂的矛盾体系,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正与邪的对立纠缠在父子、兄弟等关系图谱之中,展示了不同类型的角色。
四、“俗”“白”结合的艺术风格
《四世同堂》有强烈的北京特色和烟火气息。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通过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悲欢喜乐、爱恨情仇以及家长里短等日常场景展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艺术风格的“俗”。
所谓“白”是指老舍使用语言的明白晓畅、朴素自然,充满了北京方言的“京味儿”,特别是日常口语的使用,更是可谓“一绝”。《四世同堂》是用北京人的真实口语生动地表达小羊圈胡同居民的生活。尤其是运用熟练的北京口语进行日常对话,这是老舍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
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是始终如一的。在《四世同堂》中,也详细地描写了都市生活尤其是贫民胡同生活中充满幽默风趣的生活趣味。这种幽默风格并没有成为小说再现人物的手段和行文语调,但它使用滑稽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叛徒,而且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情感褒贬倾向。老舍认为“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字里硬挤出来的”。因此,老舍的《四世同堂》里并没有出现幽默风格和小说的时代悲剧背景不相容的现象,反而是这种含蓄的幽默风格扩展了小说的表现边界,让小说显得更加摇曳多姿。
老舍之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地位,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擅长描述旧北京市民的生活,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他站在战争的高度又超出了单纯描写战争的范畴,他用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描写老北京市民却不局限于矛盾本身,而意在批判国民隐藏的市侩心理和市民意识,展示他们的复杂性格和探索国家自立自强的正确路径。老舍先生思想的深刻性与艺术的多样性,使《四世同堂》深入、全面的描述老北京市民的生活,以及对老北京市民形象的塑造,已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北京文学出版社,2000:25.
[2]老舍.四世同堂·序[M].北京:文艺戏剧出版社,2000.
[3]吴怀斌,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