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课堂”的区域实践探索
2019-12-06许光发
许光发
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以“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为平台,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最大化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让每一名学生在体育课堂享受特色项目体育教师的授课。以此为契机,番禺区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关于“体育大课堂”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实施,研制下发《番禺区中小學“体育大课堂”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9月开始在选定的8所初中、16所小学推广实施。实践表明,这一改革举措不仅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增强了体育科组教师的合作意识,而且促进了学校体育特色品牌的塑造,20余项运动项目在全区中小学蓬勃开展起来,并涌现出番禺区化龙中学、市桥星海中学、石碁沙涌小学和沙湾中心小学等一批体育特色项目学校。
一、“体育大课堂”的内涵
番禺区的“体育大课堂”是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在同一年级或同一水平的多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课在同一课堂授课,由一名或多名体育教师主导,其他教师配合主导教师,进行相应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番禺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体育大课堂”有两种形式(表1):一是,师资不足或缺编的学校,可根据学校体育发展实际,聘请有专项技能的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进行大班教学,如,石楼中心小学3个班、洛城中学2个班一起上课;体育师资、运动场地充足的学校,可参照高中选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已经掌握了学校特色项目(每个学期“体育大课堂”安排的项目作为学校特色项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运动项目进行体育学习,还没有掌握学校特色项目的学生仍采用“体育大课堂”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如,市桥星海中学、沙湾中心小学是3~4个班安排在一起上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项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兴趣的发展,促进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和“一校多品”的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将“体育大课堂”与其他各班单独安排的体育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有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体育大课堂”教学,其他2节(或3节)不集中安排在同一时间,但结合“体育大课堂”内容进行巩固、拓展、提升,为下一次“体育大课堂”授新、比赛中技术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体育大课堂”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最后1节、下午第1节和下午最后1节,以便于和课外活动充分结合,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各项班级体育竞赛活动。
二、“体育大课堂”的操作案例
以师资不足或缺编的学校为例,针对“体育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每个学期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按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1个模块(18学时)的教学活动,每6周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6次课。第1单元(学期初期):主要是体育项目的技术的传授、技术的掌握,体能核心素质的训练;第2单元(学期中期):体育项目的技术传授及实战运用;第3单元(学期后期):技术的拓展及升华,实战中的精准掌控、适时运用,此阶段主要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特色项目的班级竞赛为主。如,番禺区石碁沙涌小学实施的花式跳绳“大课堂教学”,水平三每周同时安排3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授课。教师采用“1+3”的配置,即1名具备主持特色项目的主导教师,主要负责新授内容的示范讲解和教法指导,3名任课教师协助组织实施。为便于管理,主要是通过器材(3种颜色的跳绳)来区分不同班级的学生,同时各班又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设1名小组长协助任课教师管理。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如沙涌小学的“体育大课堂”,以跳绳为主要学习内容,第1单元:第1~3次课安排单人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第4~6次课安排单人组合动作的学习;第2单元:第1~2次课安排双人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第3~4次课安排双人组合动作的学习,第5~6次课安排多人组合动作的学习;第3单元:第1~3次课安排单人、双人、多人或小组花式跳绳创编学习活动,第4~6次进行花式跳绳班级创编展示和比赛。比赛的组织工作全部由学生负责。目前该校获评为广东省跳绳特色项目学校。
三、注意事项
1.班级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4个班级以内,否则不便于管理。
2.“体育大课堂”开设的项目要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学校的特色项目的发展选择实施,以此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
3.体育科组全组教师要协同配合,集体备课,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4.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争得班主任支持,加强家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