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06王卓

中国市场 2019年28期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济学

[摘要]文章以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作为分析依据,以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现状为分析对象,并结合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迫切性。重点分析其中比较重要的六个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和经济模型来说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济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8066

1引言

我国的加工贸易成长迅猛,从改革开放至今,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几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但在目前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存在诸多问题,如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经营主体多为外企、技术水平低等。在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势在必行,这对于维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保持经济新常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而文章正是通过重点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比较重要的六个影响因素,来为促使其更好发展找出相应措施,这对于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在价值链中向上端延伸,继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文章在国内学者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所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影响转型升级因素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选取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STR、技术水平T、实际有效汇率REER、教育水平EDU、贸易开放度TO这六大因素整理并构建了影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因素的理论框架。

假设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STR、技术水平T、实际有效汇率REER、教育水平EDU、贸易开放度TO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

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01年至今,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进程中的转型升级阶段,为了研究其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3]文章利用2001—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相关变量做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文章所用数据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5年)、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

假设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STR、技术水平T、实际有效汇率REER、教育水平EDU、贸易开放度TO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

31变量和样本的选取

(1)选择加工贸易的增值率(VAR),用VAR的水平来衡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程度。

加工贸易增值率VAR=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总额×100%

(2)外商直接投资(FDI)。文章利用每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权衡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参数。[4]因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是用美元计价的,所以文章将每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按照每年的平均汇率折算成了人民币金额。

(3)产业结构(STR)。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以制成品为主,因此能够影响它的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所以,文章选取第二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我国产业结构的状态。

(4)科学和技术水平(T)。文中运用索洛余项的算法来计算技术进步,然后用技术进步速度与经济总产出增长率的比值表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具体算法如下。

上述(3)式中,LnY表示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LnA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LnK表示资本输入的增长率,LnL表示劳动力输入的增长率,T代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产出弹性原理,可以给出α=06,β=04。

(5)国民受教育水平(EDU)。文章中对国民受教育水平的度量用每年的教育经费支出在本年GDP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6)实际有效汇率(REER)。文章使用的REER基础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計算。

(7)贸易开放度(TO)。文章用历年贸易总额与各年GDP的比值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

32模型的构建

文章对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的实证研究采取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33回归分析

在对已选择的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前,有必要对它们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以便于把最适合的解释变量运用到模型中,从而保证回归分析的准确性。

从表1中可知:FDI、REER与VAR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TO与VAR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STR、T、EDU与VAR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各个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大,这说明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多重共线性。

采用 EVIEWS 80 软件对上述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第一次估计时,将所有的解释变量均纳入模型中,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回归结果可看出,在95%的置信区间内,FDI和TO对VAR有显著的影响。除FDI和TO之外,其余四个解释变量都没有通过统计学检验,并且P值很高。这说明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多重共线性,所以需要对自变量进行剔除。文章采用向后剔除的方法,首先剔除 P 值最大的解释变量,直到所有解释变量都落在95%的置信区间内,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以上对加工贸易增值率VAR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量检验之后,得到的最终模型中修正的R2 约为092,各解释变量的T值都在95%的置信区间内,模型的F值约为504,F统计量的概率即P值为0000002,DW值约为154。以上各项指标的数值表明新模型拟合情况很好,模型中现存的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影响。

整理后得出如下方程:

34回归结果的经济学解释

在上述对VAR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发现原本选取的六个解释变量中,真正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的是以下三个: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STR和贸易开放度TO。而科学技术水平T、国民受教育水平EDU和实际有效汇率三个解释变量被排除在模型之外,原因是它们三个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并不能对被解释变量VAR产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并非最适合引入该模型的变量。

341外商直接投资FDI

回归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模型中FDI的回归系数约为-1353,是负数,并且其系数值比较大,T值也在95%的置信区间之内。造成FDI与VAR呈现负相关的可能原因包括以下两个:第一,我国作为工业上并不强劲的后进国家,技术水平并不够强劲,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准还达不到要求。这一点限制了我国进行高水平的加工贸易,从而使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限制[5]。第二,加工贸易所固有的大量进口原料及半成品并大量出口制成品的特点,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和国内的产业在结构上没有足够的相关性,这个也成了我国国内加工贸易从FDI中获得好处的障碍。

342产业结构STR

回归结果显示,产业结构STR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模型中产业结构STR的回归系數约为748,正数且系数值较大,表示当产业结构增加一个单位时,将带动VAR增加748个单位。T值约为516,在95%的置信区间内,说明拟合情况很好。产业结构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加工贸易的发展及其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占比在40%以上,这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对其转型升级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343贸易开放度TO

回归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TO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模型中TO的回归系数约为-112,表示贸易开放度扩大1个单位,会导致加工贸易增值率VAR降低112个单位。T值约为-566,在95%的置信区间内,说明拟合情况很好。一定限度以内,一国贸易开放度越大越有利于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开放度过大会造成外贸依存度过高,反而会对本国的对外贸易及其发展造成负面影响[6]。由上述系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可以断定,目前我国存在着贸易开放度过高的情况,造成了外贸依存度过大的局面。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转型升级。

344科学和技术水平T

科学和技术水平T因其作为解释变量却影响不显著而被排除在模型之外。但从表1可知, T与VAR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约为038。这说明在我国,技术水平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推动作用但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大多以简单粗加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很低,且没有掌握到过硬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国并没有强有力的技术优势来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第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存在也阻碍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依赖发达国家跨国带来的技术转移,失去了依靠自主研发来使自己技术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为技术转移设置了障碍,这就造成了我国很多企业很难拥有先进技术[7]。

345国民受教育水平EDU

国民受教育水平EDU因其作为解释变量却影响不显著而被排除在模型之外。但从系数的相关性分析中可知,国民受教育水平EDU与VAR的相关系数约为058,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工贸易增值率的提升。但是在回归分析中,EDU对VAR的影响并不显著,除了受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可能的原因还有一个,即目前我国在加工贸易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投入不多,从而导致人才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很大[8]。这也许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瓶颈的关键原因。

346实际有效汇率REER

实际有效汇率REER因其作为解释变量却影响不显著而被排除在模型之外。但从表1可知,REER与VAR的相关系数约为-079,说明两者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EER对VAR的负面影响可能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人民币汇率升高并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更不利于其转型升级。第二,REER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常用的指标。我国加工贸易所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比较,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9]。也就是说,在失去了价格优势之后,中国加工贸易所生产的商品,其产品本身与在其他国家商品相比较时竞争力很低。即在我国,REER太高不利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4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41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一个现状是外资企业主导,本土企业不成规模,与外资企业无法竞争。要加快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鼓励国内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政府一方面需要出台有利于本土企业发展的政策,为其进出库降低限制条件,给予其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面要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补助,从而为其发展营造稳健的宽松的环境。只有内资企业的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才能搞活我国加工贸易的市场,才能改变我国加工贸易处于低端价值创造的窘境。

42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技术创新

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技术含量低,较为核心的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的较少。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的领域,不可避免地位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关键是因为我国的自主创造性低,创新能力不够,不少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在企业支出中,创新研发比重常常被最后考虑。政府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建立健全创新机制,给予中小型企业人才支持,鼓励大企业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打造规范有效地创新体系。为加工贸易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43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工贸易中人才需求量大,专业性强。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应加大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全面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在“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影响下,培育高技术人才。加工贸易中所需人才最主要的包括两大类:一是涉外型人才,要求他们精通语言、国际通行惯例及法律;二是加工贸易中的研发技术型人才。

44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汇率持续攀升对我国这种出口导向性的国家来说并非好事,政府应制定积极合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尽量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稳定。

45保持合理的贸易开放度

作为实力仍需加强的后进国家,贸易开放度过高会导致外贸依存度过高,这将造成经济发展中时刻可能爆发的潜在风险。贸易开放度过低,将不利于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却仍保持闭塞的状态发展经济并不能取得好的成果。所以,我国政府应谨慎而为,保持合理的贸易开放度,在促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本土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丹我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0

[2]韩清清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3] 彭星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嵌入制造环节的空间碳排放效应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2

[4] 周媛,孙利国际资本外逃影响因素解析——来自中国1986—2013年的经验证据[J].南京: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58-64

[5] 朱淼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6]葛翠翠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0

[7]孔祥荣河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EB/OL].[2015-09-30].http://maxbook118com/html

[8] 章静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及其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6

[9] 杨国柱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对策[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王卓(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海洋经济。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