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总纲领
2019-12-06唐任伍
唐任伍
【摘要】在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关键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了一个蓝图、擘划了一个总纲领,使未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中国之治”已经指日可待。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制度优势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描绘了一个蓝图,开启了新的航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拥有5000多年文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从“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每人打一把镰刀”的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走完很多西方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并从世界边缘重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什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靠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有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才有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坚持党指挥枪;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等十三个方面。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源泉以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依据。
制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规划探索一条与西方不一样的、保障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而“制度”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经国序民”必先“正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制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地完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步走”,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基础上的“第五个现代化”。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早就作出了战略安排。当前,“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的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已经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此可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总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三步走”战略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步走”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的。
四梁八柱,纲维有序,支撑起“中国之治”的制度安排
“制度”好不好,关键看疗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治好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巨人”,而且让中国从一穷二白变为繁荣富强。当然,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统筹谋划,注重解决“制度”中的深层次障碍,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一批结构性矛盾,克服了一些制度上的梗阻,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出了“十三个坚持和完善”,为下一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起了“四梁八柱”,擘划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
制度兴,国家兴。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体系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支撑,其重要性和作用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决定》反复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等等。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如此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和地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此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关键。《决定》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可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不能实现,制度优势能不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党。
总之,在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和监督等各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架起了四梁八柱,使未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当前,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中国之治”已经指日可待。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编/孙渴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