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对岸的村庄
2019-12-06沈奕君
沈奕君
大雨过后,太阳说出来就出来,太阳一出来,气温渐渐上升,陈佳玉从屋里抱出被子,晒在外面的竹架子上,随后,端了个摇椅,在院坝打起了盹。
少有的假期,对陈佳玉来说,显得闲散而充实,她可以在村上的公路奔跑,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感受着速度的快乐,也可以到前面的河边戏水,看鱼,看白云在河里的倒影,只有这时候,陈佳玉才感觉自己仿佛真的长大了。
1.7米的个子,长头发,一双眼睛尤其动人,加上一个小小的酒窝,成为十里八村小伙子经常谈论的话题。
在陈佳玉的记忆里,村里破舊、老化、贫穷、自私,一度让她逃离,15岁时,父亲在山西煤窑出事,母亲改嫁,她不得不提前辍学,一边在镇上的小餐馆打工,一边守着老奶奶。
脱贫攻坚开始后,陈佳玉家被评上了贫困户,这对她来说,很不光彩,一旦人们谈及,她就觉得脸上无光,因此发誓要努力,摘下贫困帽。
打了几年工,陈佳玉安顿好奶奶,就踏上了南下的征途。当她漂泊几年,再回到村里,变化让她很吃惊,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消息。
“时间过得很快/快得像河里的水一样/不管心情好不好/它依然去往远方。村里变得越来越美,路宽了,平整了,沿路还种满了格桑花。我喜欢在花丛中行走,那是我的领土。家里经常吃肉,奶奶告诉我,那都是因为脱贫攻坚!”
陈佳玉所在的村叫金沙河村,是平利县137个村中的一个,也是平利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陕西省东南部,这几年村里发生了很多事,每一件都让人感触万千。
1
在陈佳玉眼里,王青山仅仅是那群干部的缩影。
2016年,王青山接到了一个电话,8421930,这是单位办公室电话,以前王青山也接到过无数次,无非是安排工作,这一次却让他踏上了另一场旅途。
去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王青山接到这个任务,还是感到有些吃惊,可是这个陕南汉子仅仅迟疑了一下,就向单位领导说,好!
自此,王青山走上了第一书记之路,目的地是金沙河村。
从县城到金沙河村,路程也就20多公里,可王青山却走了过把小时,道路泥泞不堪,山坡时有泥石滚动,因此,路上耽搁的时间长。在途中,他还出于好心,把车子停下来,顺路想带一些群众,没想到群众并不买账,这让他感到很奇怪。
沿途的荒凉让王青山心里增添了不少忧虑,荒草萋萋,人烟少见,一些破旧的房屋,悬在山坡上,只有河水缓慢向前,王青山想,既然来了,就要为群众干点事。
到达村委会后,王青山向村支部书记彭涛说明了情况,接着就住了下来。
初到村里,王青山感到很吃力,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一切得从零开始,但他清楚,要想在村里立足,必须拿出真本事,必须熟悉村情,尽管自己一再放下身子,可是群众的眼里还是明显透露出不信任,不认输的王青山暗暗发誓,要干就干出点成绩来,那一年他37岁。
王青山的到村,也让老支书和彭涛动了不少脑筋,怎么让王青山尽快融入村子,投身到工作中,是他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王青山没有在乎这些,有事没事就在村里转,沿着村委会往右走,是贺龙垭,往上走,是松树坪,往下走,是石牛河,一个个地名,慢慢地在他的记忆里生长,长成了坡坎,长成了沟渠,长成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人,遇到人家,他还会进屋坐坐,聊聊。
王青山见到张学权时,张学权正在晒包谷,一颗颗金黄锃亮的包谷籽,饱满而圆润,张学权一边停下手中的活,一边说,稀客啊,随即提了两把椅子到院坝。
王青山说,不稀客,就是路过,然后和张学权聊了起来,从他家的情况,到村里的发展,王青山问得很细,也很具体,临结束时,王青山说,张大哥,其实我是咱村里的第一书记,刚来想了解点真实情况,谢谢您了!
就这样,一户一户地走,一走就是半个月,王青山搜集了很多信息,也对村里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几只飞鸟从天空飞过,把白云的尾巴拉长了许多,一架飞机从白云中穿过,王青山凝视了很久,他在思索金沙河村怎么才能像飞机一样,飞上云端,飞到小康。
就在王青山对村里进行全面的了解的过程中,村里又来了位女干部,是镇上的副书记,叫吴琴,她的到来,为村里再次注入一股活力。
1米65的个头,梳着短发,一袭浅色衣服,让本就苗条的身材增色不少,说话干净利落,走路快步如风,看似娇弱,干起工作来,其实是位女汉子,尤其是有着多年茶叶工作经历,让金沙河村群众看到了又一缕光芒,一到村,她就对村里的产业进行布局,与王青山、彭涛等四支队伍一起,沉下身来,确定村里的产业布局。
山坡上的草黄了又青,青了又黄,转眼间已到秋天,王青山这个第一书记,已经成了村里的重要力量,忙帮扶、忙协调、忙落实。
村民对吴琴渐渐产生了依赖,大小事都要去找找这位女干部,最初的时候,由于她干事干练,作风扎实,对脱贫攻坚雷厉风行,村民还形容,真如其名。
道是吴琴却有情,如今村民赋予了她新的赞誉。
陈佳玉在广东找到了工作,做电子产品,一个月4000余元,在他到厂的第二年,王青山去看了她奶奶。
春去秋来,村里的包谷眼看着快要成熟,吴琴、王青山、彭涛又在一起商量群众的秋收,几个人分了工,就投入到秋收的路上。
2
金沙河的水声,嘻嘻哗哗地向前,就像那些出门打工的人,唯一的区别是水再也没有回来,而村民却陆陆续续地返回。
转眼间,时针已经跨入2018年,这两年金沙河村的变化很大,平利的变化更大,79个贫困村,陆续有退出。
老书记余中明至今记得那天的情景,当天早晨金沙河村下了一场雨,突然看到一辆车到来,走到他跟前,放慢了速度。
“老乡,去哪儿,一路吧!”车里一人下来后,问到余中明。
余中明说,不了,就到附近。
后来余中明说,原来来的是县委书记郑小东。
其实早在一年前,郑小东就到过村里,调研、督促、检查脱贫攻坚工作,由于老余不在所以显得生疏些。
作为平利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郑小东的身影和足迹遍布全县所有的贫困村,很多群众对他非常熟悉。风雪交加,行走在厚如门板的冰上,只能边探路边前行,腊月将至,女娲山的群众见到郑小东时,一时说不出话来,拿着装米的袋子,唯有握紧双手;大雨如注,沿路滚石不断,很多司机都选择停运,郑小东却心系受灾的群众,绕道跋涉百余公里,赶去偏远的八仙、正阳;烈日如火,医生一再勸阻患有眼疾的郑小东,尽量避开骄阳,可是他依然忍受着高温对眼睛的刺痛,奔赴田间地头,衣服湿了,头发白了,身子瘦了,可是群众却笑了,一瓢热水,一把花生,一碗稀饭,都是群众回馈他的礼物。
按照县里统一部署,郑小东包抓的贫困村进行了调整,他从双杨村调到深度贫困村金沙河村,那天,会刚开完,他就踏上了脱贫的征程。
资料显示,金沙河村距长安集镇19公里,2014年以前属典型的“两差三无”(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差,无主导产业、无能人大户、无发展动力)村。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73%,属深度贫困村。
到村以后,郑小东一边走访入户,一边记录情况,从村里规划、干部帮扶、群众满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结合群众反馈,他与村里的“四支队伍”和群众进行一一协商,确定了打造党建引领示范、生态水源地示范、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示范、“三变”改革示范、美丽乡村示范、乡村振兴示范等“六个示范”思路,当了30多年村支书的余中明知道,金沙河村崭新的一页即将打开。
事实证明,余中明的判断最后变成了现实。
冬天的金沙河村,穿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袄”,“棉袄”之下的村庄,一盆盆篝火,吸引着临近的乡里乡亲,一辆辆挂着防滑链的车子,停到一户户家门前,人们围炉而坐,聊家常、谈收入、叙温情、话脱贫,郑小东会突然到来,与村里的群众拉家常,一说就是一晌午。
那天,正在屋里忙碌的袁怀祥,听到外面有人叫,立马走出去,一看是郑小东他们,袁怀祥有些激动,一边从郑小东手中接过棉被,一边请他们入座,借着炉火,喝着热茶,不一会儿,屋里气温便升了起来,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次温馨的祝福,一双双殷切的眼神,让袁怀祥的家顿时弥漫着些许暖意。
郑小东随后走进陈佳玉的亲戚家,看望了陈佳玉的奶奶,与她交谈,劝她注意身体,还跟陈佳玉通了电话,告诉她,奶奶生活得很好,干部经常上门,医务人员常常为她体检,现在家乡有产业,有工厂,如果方便,可以回乡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温暖的话语,让陈佳玉觉得很暖心,县委书记直接给她打电话,她感到很突然,也很激动。为此,那天,她专门到厂子外的餐馆,点了个青椒肉丝。
3
金沙河村处于两山之间,冬天,寒风更为凛冽,这一天,郑小东继续在金沙河村忙碌,一想到全县要摘帽,他就感到有压力,虽然平利县脱贫攻坚在全省考核中已经四次第一,可是他想得更远,那么多贫困村,贫困程度那么深,任务那么重,2019年,还有69个贫困村1.9万人尚未脱贫,他就着急。
经历了几年的并肩作战,郑小东非常清楚干部之苦,有些克服病痛坚守岗位,有的把婚期延迟,有些退居二线依然奋战在一线,有些携子到村忙扶贫,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郑小东替干部操心。
因此,郑小东认为,要干就要干出水平,要精益求精,他相信干部有这份自觉,群众有这份自信,因此整县摘帽,要摘就高质量完成,基于这样的原因,他一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一边思考如何再加把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郑小东觉得,在滚石上山的最紧要关头,就是要“响鼓重锤”、“尽锐出战”。响鼓重锤就是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提振精神,背水一战,采取最坚决有力的措施和行动攻坚拔寨;“尽锐出战”就是“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各常委、全体县级领导、各镇各部门“一把手”这些“关键少数”和主要力量都要向脱贫攻坚主战场集结,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以更高的站位、更坚决的态度、更精准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一鼓作气夺取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
思想源于实践,在贫困村督导脱贫攻坚过程中,郑小东愈发觉得,在脱贫攻坚的最关键时期,必须要把攻坚拔寨的关键点位下沉到村到户到人,把“关键少数”、精锐力量聚集到村到户到人,把脱贫摘帽指标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在村建立脱贫攻坚总队长。
那一夜,平利县召开了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郑小东把想法提交会上,讨论非常热烈,从机制的建立、条件、影响、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如何处理进行了议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
随即脱贫攻坚总队长机制在金沙河村、万福山村、凤桥村等村进行试点,郑小东和县长陈伦富带头下沉到村,分别担任一个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对村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挑起村上脱贫退出的担子。
试点取得成效后,开始在全县推广,全县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都直接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5月,实现137个行政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全覆盖,全县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度,向整县脱贫摘帽发起最后总攻。
成为总队长的郑小东,去往村里更勤了,很多以前棘手的问题都逐一得到解决,定期召开的院坝会,面对面解决问题。
两次院坝会,张学权都坐在郑小东旁边,他边听村民讨论问题,边与郑小东交谈,会后,郑小东就住在离张学权不远的厂房,条件简陋,蚊虫较多,但丝毫没有影响到郑小东,张学权说,县委书记为了我们都能克服各种困难,我们再不努力脱贫,良心都说不过去。
脱贫攻坚总队长机制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等批示,随后在陕西省各县区全面推广。
那晚,郑小东接到一个电话,是陈佳玉打来的,她说得知自己有了新家,以后她和奶奶就有着落了,她非常感谢,郑小东说,问她有没有回家的打算,陈佳玉说忙完手头工作,打算回村。
站在河对岸的郑小东又将赶赴下一个贫困村。
4
五月的平利,一片绿意,在这些绿意中,还有一些贫困的影子,尤其是住在高山之中的贫困户,水电路,产业,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老县镇万福山村就处在这样的地方,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广,群众脱贫难。
翻过一道梁,绕过几道弯,跨过几条沟,才能见人烟,这样形容万福山最为贴切。
再难也要向前跑,再苦也不拖后腿,站在泥巴路与水泥路交界的地方,县长陈伦富感慨万千。
自从任命为万福山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后,陈伦富只要有时间,就吃住在村,一门心思抓脱贫,确定发展路径,制定摘帽计划。
经过奋战,带领群众完成了1000亩核桃园、1000亩柿子园、500亩茶叶、500亩中药材的产业“矩阵”搭建,为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初夏的万福山,高山密林,蚊虫乱飞,加之燥热难耐,住在条件简陋的民房中,更是难以入眠,可是陈伦富住下了,夜晚组织召开了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分队长会,聚焦问题短板,商定整改措施,明确阶段重点工作。
80岁老党员袁登凤依旧记得陈伦富到家时情景,问她身体状况、家庭收入、脱贫政策落实等情况,谈得非常投入。
率先垂范,带来村里巨变。6月24日,陈伦富与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万福山一同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干群同唱一首歌,同听一堂励志典型课,很多群众从各个山沟、山坡赶来,陈伦富与他们交流,叙旧,谈未来打算。
袁登凤说,脱贫攻坚给万福山带来了很大变化,现在的万福山走路方便、吃水方便、用电方便、打电话也方便、买药看病都方便,党的政策真是好,也得亏有这些好干部,使得万福山原来这个穷山沟逐步变成了好地方。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随着总队长陈伦富夜以继日地苦抓真抓,总体协调,全面推进,万福山村的脱贫步伐,高质量推进。
6月,搁置多年的通村路,铺上了水泥路,这条连接汉滨区的路,成为群众的心结,一直以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始终无法推进,竣工那天,群众争相呼应,自发赶往路边,送来热水、毛巾和时令水果。
7月,万福山的核桃树苗绿意莹然,柿子树整齐有序,中药材散发出诱人清香,碧绿的茶树生机盎然。
万福山变了,转眼之间,又或者是经历长时间的蓄积。
对于万福山村的脱贫,陈伦富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巩固脱贫成效,一方面聚焦问题整改。把工作量化到天,形成周有計划,旬有总结,月有回顾,干部们身先士卒,或帮群众干农活,或为群众忙秋收,一个个干事创业的场景,从万福山辐射到集镇各个地方。
转眼到了8月,炎热依然像蚊子一样,跟在夏天的尾巴上,万福山的群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壮志,向整村摘帽奋力冲刺。
村里的气温丝毫没有影响到群众忙碌的场面。
村子的苞谷渐渐成熟,一个个苞谷散发出大地的香味,散发出群众勤劳的体香,群众相继走向地里,从苞谷杆上,采收一个个苞谷,然后放进背篓,背回家中。
村脱贫攻坚副总队长杨居侨说,今年又是好收成。
河对岸的人家,一边收苞谷,一边开始准备采摘秋茶了,作为全镇规模化最大的茶厂,蒋家坪村今年的秋茶长得非常茂盛。
5
蜿蜒的山路,像一条条带子缠在山腰上,沿路的红苕叶,依然是绿色,一个个南瓜,横卧在泥土之上,等待主人的采摘,偶然经过一户人家,也是瓜田李下。
蒋家坪村的茶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却不说老茶树众多,就是那株老鹰茶也让人感到震撼。
老鹰茶树坐落在村委会旁,如果没有人介绍,真可能当树叶,当地人说,老鹰茶主要生长在山岩、洞穴之上,由老鹰食下茶树的种子,排便后经雨淋或是湿泥土而生,至于蒋家坪村的老鹰茶从何而来,不从得知,倒是那一树茶叶,不仅成了一处风景,更催生了后来村里发展的茶饮产业。
蒋家坪村的老鹰茶产量不高,连同旁边的也就几十斤,平时很难买到,茶叶上市时便销售一空,据茶农介绍,老鹰茶可以辅助治疗头痛、头晕,对血脂高、尿酸高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老鹰茶再好,产量必定少,因此作为深度贫困村蒋家坪村,还得另寻出路。
漫行平利,像蒋家坪村这样的村毕竟不少,如何在这样的现状下寻求突破,蒋家坪进行了一定探索,他们结合村里的自然情况,引进茶饮产业,发展绿茶,通过经营主体带动,让群众脱贫致富。
清晨,一层薄雾从地面升起,慢慢地进入茶树的身子,接着整个茶树被雨雾笼罩,滴滴水珠在茶叶上停留,被太阳一照,折射出晶莹的光芒,采茶的群众穿着罩衣,钻进茶园,不一会儿便装一篮子,送到茶厂,就是收入。
汪贤存就喜欢去茶园,对于茶园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作为村里的总队长和地道的老县人,他更希望能为村民做更多的事情。
汪贤存见证了平利茶业由弱到强,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蒋家坪村的茶园绝对可以建成精品园,建成示范园,建成群众的脱贫产业园,因此,多次商量村里的发展规划时,他都要提一些具体意见。
茶园依山而建,三座山形成了茶园的主体,雨过天晴,整个山体云雾缭绕,仿若仙境。
从蒋家坪村回老县镇,全部是下坡,俯瞰整个集镇,高速路穿镇而过,两旁的安置区,整齐划一,山上野花竞相开放,山下已经发出了冲刺的号角。
升级后的346国道,路更宽了,也更平坦,沿着公路,右转去大贵镇,上行去县城,往左可以沿坝河而下,去往兴隆和西河镇。
兴隆名字好听,自然条件却很艰苦,多面环河,地质灾害频发,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经常遭灾,尽管很多人搬到避灾场所,可是一到汛期,还是会遭遇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严重。
资料显示,平利县每一次洪涝灾害,都没有卯过兴隆镇,深度贫困村九龙池村就坐落在镇子的边缘。
山高,路远,坡陡,地荒,户与户之间,以羊肠小道相连,贫困发生率高,群众脱贫意愿弱,面对这样一个穷村,总队长魏传利克服各种困难,带头向最困难的组,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寻找贫困,制定计划,兴产业,抓培训,打基础,建公路。
那是一段让九龙池人难忘的日子,干部群众两班倒,前面刚退下,后面迅速补上,在九龙池的各村之间,人潮涌动,到了夜晚,月光、灯光相映生辉,机械声与人声,让寂静的山村热闹了许多,在外忙碌的村民回来了,家庭主妇腾出手脚,连年老的群众也投入到后勤保障中,送水送饭,他们知道这条路是他们的脱贫路、致富路。
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魏传利始终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村民担忧他的身体,可是他总说,那有啥,都是农村出来的。
衣服湿了,拧一把穿上再干;肚子饿了,忍一忍继续向前;天降大雨,披上雨衣;一个个建设的场面,沉淀在群众的记忆里。
建设场地之外,魏传利积极发挥总队长职能,让“四支队伍”发挥最大的优势,围绕整村脱贫摘帽,制定系列举措,组成多个脱贫攻坚作战团,向“硬骨头”发起决战。
苦抓真抓,抓出新成效。在魏传利的率先垂范下,九龙池在短短几个月,旧貌换新颜,灯盏窝的房屋建起了,坡上的土地绿了,蜿蜒的水泥路修到了山顶,灯盏窝变成了金钱窝;老户庄变了,变成了九龙池要道上的“明珠”,头顶产业园,脚下是河滩,相信不久的将来,老户庄将成为九龙池的又一个景点,那坐落于村委会附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万千药苗茁壮成长,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正发挥着它的“统揽”作用,在秦巴山中,释放出新的动能。
6
清晨,小金仓的晨雾缓慢地醒来,渐渐地漫过前面的坡地、河流、房屋,鸟雀弹奏出新的乐章,程良兵从窗户上的亮光,辨别天已亮,摸索着穿上衣物。
第一件事去看烤烟炉,站在指示表前,各项指标正常,程良兵依然不放心,打开炉门,看看叶子,妻子陈梅跟在其后,其实此刻,猪圈里的猪叫得正欢,可惜他们听不见。
聋哑夫妻的命运因为勤劳而发生改变,兴着烤烟,养着肥猪,种着苞谷,喂着土鸡,还在烤酒,程良兵和陈梅的生活越过越美。
程良兵对蒋军很有感情,每次见到他,就用微笑表达亲切,作为广佛镇柳林子村的总队长,蒋军的所作所为,被程良兵铭记于心,也被群众广泛称道。
一边是村子的整村摘帽,一边是平镇高速路建设,两边都在打时间仗,可是蒋军没想那么多,对村里的“四支队伍”提出新要求,巩固、整改、召回、发力,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围绕全县创新的总队长机制,结合柳林子村实际,探索推行村主任值班制。
村主任值班制,是定期對村里的工作进行梳理,搜集部分群众意见较大的人员,让他们担任一天村主任工作,实行以来,村里的工作得到显著推进,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与经营主体联合建设“扶贫菜园”,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柳林子村的工作,给了蒋军很多启示,作为全县主抓脱贫攻坚的具体责任领导,他清楚,需要推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平利多川坝,小小一个县,大小川坝百余个,柳林子村只是个小川坝,从柳林子村翻过几座山,越过巴山垭子的洛河镇,只见川坝横卧,整整齐齐地镶在黄洋河两边,清朝著名画家甘棠就在洛河镇的安坝生活多年,创作出多幅流传至今的佳作,他给慈禧太后画的葡萄图,竟让老鼠爬行其上,误以为是真的。
川坝上的洛河是一幅画卷,稻花香里人家,黄洋河畔绿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惬意,那些分布于两岸山沟中的村庄,却是另一种情景,山大沟深,地质灾害频发,没有产业支撑,群众异常贫困,2010年安康7.18特大洪灾后,一部分群众搬出原住地,一部分依然留在山中,山里的群众便戴着贫困帽,比如六一村的群众便是如此,悬在巴山垭子上,一悬就是多年。
吴代强深知群众之苦,作为六一村脱贫攻坚总队长,他汲取了各种智慧,紧盯县级总体目标,紧扣村阶段目标,制定系列方案,向整村摘帽冲刺。
在吴代强的主抓下,搬出来的群众,有业可就,留在村里的,制定了产业发展路径。在干部方面,各个片区划好了“责任田”,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四支队伍具体做、贫困群众主动干,上下一心促脱贫的浓厚氛围。
六一村不仅是去往洛河镇的主要路径,也是去往平利县最远的镇正阳镇的第二条道路,王珣就经常走这条道路,尽管路途艰难,比主干道要远几十公里,可是他依然坚持到村。
单趟要花差不多3个小时,遇上雨天,沿途还经常落石,可是依然阻止不了王珣的步伐。
正阳镇的人都知道,河这边百花齐放,已是春天,可是河对岸的村让河村,还在襁褓中,由于山大,又处于阴坡,让河村的春天比较迟,随着王珣的包帮,村里面貌正发生明显变化。
有着组工工作经历的王珣,首先对支部进行了强化,人员进行了整合,确定了中药材、茶叶、核桃等适合高海拔生长的经济林,对路、电、讯进行了统筹安排,目前承载两岸的让河大桥已经完成主体,中药材产业园产生经济效益,群众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变。
平利多河流,很多村以河命名,清水河,段家河,淑河……河流分布在平利的不同海拔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象,当让河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地处大贵镇的淑河,一些草木已经发芽。
夜色渐渐来临,星星点点的灯光,横七竖八地排列在淑河的两岸,忙碌的人们在灯光下,干农活,享受夜晚的宁静,总队长陈俊会时不时地到来,拉家常,聊近况,叙感情,谈打算,围绕脱贫摘帽,聚在一起,一聊就是大半夜。
麻雀式解剖,全方位帮扶,确立了产业规划,形成了“3个500”:500亩茶园、500亩魔芋、500箱蜂特色产业,完成村级公路改造,新建饮水工程、产业园河堤,“两室一场”已投入使用,危房改造全部完成,贫困户安全住房实现全保障,整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汪彩霞、汪仁霞,帮扶单位经贸局的刘永清,帮扶干汪涛,每个人都来了,灯光下的院坝会,一开就到深夜,大家感情浓烈,仿佛有很多的话要说。
群众说,生活中的陈俊像妹子,工作中又像汉子。
淑河最终流到黄洋河,悠悠河水出平利而到安康。
沿河而下,就是大贵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去往三阳镇的必经通道,嘉峪寺村的田园风光,独成一景,春天的时候茶园、桃花、油菜花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色,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的光临。
油菜花彪悍起来,像一群战天斗地的人,甚至可以一直爬上山,翻过山,是另一条河。
7
牛角坝,牛角坝,穷到让人怕。三阳镇牛角坝村偏于一隅,自然条件落后,一直以来,群众生活条件差,随着总队长马朝阳的到来,牛角坝村不再让人怕。
初来乍到,马朝阳就发现,村里贫困的原因,终究是产业薄弱,群众没有增收的来源,于是他与镇村干部一起,确定了产业计划,把茶饮、特色养殖等作为产业进行培育,让群众在家门口有增收产业,建立了合作社,新修了产业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规划定下来后,马朝阳坚持把脱贫进程与干部作风一起抓,因此,他自我加压,带头奔赴一线,一有时间便奔赴村里,与干部群众围绕规划,一件一件落实。
过硬的干部作风,让牛角坝村发生大变样,可是马朝阳还是没有丝毫松懈,他又踏上了高质量脱贫的征途。
与牛角坝在读音上一字之差的柳坝村,同样焕发出新的不同活力,干部群众铆足了干劲。蹲在绞股蓝地里与群众交谈的总队长邓文明,一边与群众聊天,一边思考村里的脱贫。
邓文明把乡村治理与脱贫攻坚同推进,探索出以“政法机关联镇抓社会治理,政法领导联村抓乱点整治,政法干警联案抓矛盾化解”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抓”专项行动,依托“小治理”“微整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氛围。
山区地形特殊,除了坝就是沟,一条条山沟像一根根丝线,把一座一座山连了起来,平利的沟也很多,药妇沟,猫儿沟,木瓜沟,熊儿沟……沟既是地名,又是村名,這些沟以其自然环境,自成一体,组成了平利庞大的山沟文化,离县城15公里的叶金沟村,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三山夹两沟,一条叫叶金沟,另一条叫金竹沟,早年,群众偏向于好名字,便起名叶金沟,虽冠以“金”字,但始终穷缠身,究其原因,在于山大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产业没产业,出路没出路,群众的生活来源,以务工为主,出行难,吃水难,生活难,萦绕着群众,尽管采取过不同形式的办法,但依然有建档立卡127户305人。
随着总队长唐如刚的到村,对村里四支队伍进行重新整合,成立“百日决战”作战团,制定了《脱贫退出百日会战口袋书》,明确了产业发展规划,发起了基础信息大会战、“两房”建设大会战、产业就业大会战、问题整改大会战、满意度提升大会战,确定了帮扶干部“八个一”职责,全面出击,精准整改,巩固成效,各项工作再迈一个台阶。如今叶金沟的葛根长势正浓,像一张张群众的笑脸,那么璀璨,那么美丽。
叶金沟的水流出沟口后,汇入坝河,坝河的对面绕几圈就是熊儿沟,穿行几十里是秦楚交界的闹阳坪,放眼一望是毗邻的长沙铺村,总队长尚磊,张云逸,扶植坚正奔赴在整村摘帽的路途中。
8
河对岸的花谢了又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迎着朝阳,杨细烟开始了新的一天,对她来说,离开家乡,嫁到这里,是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杨细烟是厂里的“工花”,人长得漂亮,乐于助人,所以厂里的人都喜欢她,坐在平利嘉鸿手套厂的一角,像一道风景。几年前从贵州嫁到平利,丈夫家生活贫困,可是杨细烟选择了爱情,这几年,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杨细烟有了新工作,在平利新社区工厂上班,每月2000余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杨细烟很满足。
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平利县对新社区工厂有了很好的定位,杨细烟所在的厂子,坐落在平利县高速路出口附近,是一个庞大的工厂群,为平利县新社区工厂总部,作为起源于平利的新社区工厂,不仅解决了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问题,而且为秦巴山区的就业脱贫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如今成百上千个杨细烟正通过工厂务工,摘下贫困帽,昔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苍凉景象,如今变成“楼群园林美如画,走完亭廊是我家”的美丽新村。
兴办新社区工厂、助力脱贫攻坚,平利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坚持把新社区工厂与移民搬迁、城镇化有机结合,精心制定“一城十镇百村百社区百工厂”发展规划,严格遵循靠近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四靠近”原则,统一建设农村社区112个,其中大型安置区25个。
借助苏陕扶贫协作平台,平利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带队外出招商,采取亲自上门、亲自洽谈、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的过硬措施,成功引进了杭州合力电子、香港嘉鸿手套、江苏阳光制衣、上海嘉麟杰服装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工业园区,辐射11个镇发展新社区工厂83家,形成了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4大产业集群。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以学者的视觉走遍平利新社区工厂以后感叹道:“平利新社区工厂模式之所以足够给力,就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支点,凝聚并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民、企业、政府的共赢”。平利在全国首创“新社区工厂+贫困户”脱贫模式,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列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2017年在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优秀项目奖”和“最具人气奖”,在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上被评为“2017精准扶贫十佳典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把平利作为“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试点县。平利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已在陕南多个县区落地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可以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河对岸的村庄,那一面面红黄绿“三色清单”上,由“红”变“绿”,群众由不满意变成满意,这些“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落实清单”,真实地记录着干部帮扶的过程,这套全国独创的脱贫攻坚落实机制,早已运用到招商、旅游、扶贫扶志等各个领域,在清单的创始地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可以看到,产业林立,白墙黛瓦,锃亮的马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几年前,腿有残疾的陈封学,如今种植绞股蓝,养了猪,日子越来越甜,村里最近推行疱汤宴,通过网上第一书记扶贫超市销售,既推进了消费扶贫,增加了群众收入,还为村里带来了人气。
如今,陈佳玉回到了村里,住上了新房子,在广州打工相中了八仙镇的刘华正,前几年,刘华正回村兴茶业,产业越做越大,他与陈佳玉商量,让陈佳玉在金沙河发展绞股蓝产业。
金沙河的水缓缓地流向远方,流向诗意的庄园。陈佳玉喜欢站在河边,看水,看对岸的村庄,那些梦里的画面,儿时的幻想,已经被漂亮的房屋,规模化的产业和无数的鲜花覆盖,脱贫之后的群众,过上了他们想要的生活,陈佳玉打算全村摘帽后,就与刘华正完婚,她还打算请王青山当主婚人。
河对岸的村庄,姹紫嫣红的花开满了山坡,一群一群平利扶贫干部又一次出征,陈佳玉说,这一次他们做的是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李畑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