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中信息的筛选并整合

2019-12-06林逾静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制播梁思成频道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历来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所谓“文中信息”,主要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分析问题。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和概括整理。

一、关于筛选和整合

1.筛选信息的注意点

(1)把握筛选标准。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中心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再从解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2)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

(3)从语意重点以及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对初步筛选出来的信息一一辨别,看是否符合试题的要求。

比如2019年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的材料三,原文如下: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文后第4题是: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岛遂工程智能建造创造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和延伸工程建设的感知等能力

B.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

C.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依托网络层传输到数据层

D.数据层借助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数据融合

本题当选D项。该选项错在“张冠李戴”。由材料三可知,实现“数据融合”的是应用支撑层,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的才是数据层。

2.整合信息的注意点

(1)整合重要信息时,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组合,有些信息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串连,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2)归纳、综合筛选出来的信息,要从确定相关内容中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发掘隐含信息。

(3)需要着力避免的失误是:疏于审题,盲目抄录文中有关语句作答,不会按题干要求“有的放矢”。如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9题是文字表述题,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整合关键信息。题目是这样设问的:“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该题要求比较“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命题人设置了两处陷阱:①比较项是“制播运营模式”。文本由四则材料构成,如果不紧抓“制播运营模式”这个比较项,把目标锁定在材料三和四,我们就会把目标牵移到别的方面上去,而把“采用双语播出”或“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等语句当成答案信息。②“开播初期”一词是限定,如果忽略这个时间限定,就不能理解材料三“央视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一句,从而造成作答失误。下面是两种错答和笔者的分析:

[错例1] 开播初期中央电视台是以两种语言面向全球传播,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是用三四种语言传播;央视是采用国际纪录片的通行方式,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由运营商的有线电视系统进行。

辨析:该答案忽视了“制播运营模式”这个比较项,把比较项锁定在了传播语言种类和通行方式上,为无效答案。

[错例2] ①央视纪录频道实行频道化运营模式,美国有线电视商经营有线电视系统,直接向订户收取费用;②央视纪录频道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③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节目制作,有机分工。

辨析:该答案找到了央视的制播模式为“频道化运营模式”,但误入了第二个陷阱,忽视了限定语“开播初期”,而把“央视纪录频道目前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作为答案的一点,实属画蛇添足。

本题参考答案为: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二、掌握设误规律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者设置错误项的类型主要包括:

1.以偏概全(整体与部分):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如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信息:①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②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③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④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是既成事实。

3.因果混乱(强加关系):一般有两种情況,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或然与必然):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有时会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7.无中生有:指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8.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命题者常把原文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或者构成的条件本身不成立。充分条件即有了便一定成立,没有也不一定不成立,常用“只要……就……”“如果……那么……”来表示;必要条件即有了不一定成立,但没有的话肯定不成立,常用“只有……才……”来表示。

请看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2019年高考江苏卷)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南运河上有金华桥,子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金钢桥、金汤桥、解放桥。这些都是开合桥。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水陆交通之间的一个矛盾。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天津开合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一种是“吊旋桥”,把一孔桥分为两叶,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就可让出中间通道,以便行船。一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屉一样,以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行。特别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3分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这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答案与解析:应选C项。答此题需要比对原文。文中说:“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C项中的“必须”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改进开合桥的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答案与解析:应选B项。此题还是需要比对。原文说:“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由此可见,B项中“河流平时的水位”表述错误。

20.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6分)

答案与解析:优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缺点: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此题,文中都有信息可寻。题目要求“结合全文”,如果立足最后一段来作答,认为开合桥的缺点是“桥身重,不容易开动;效率低,开合时间长;技术落后,开合全靠人工,造成开合时间长”,这种答法就不合理了。因為最后一段是讲开合桥的改进工作,是它的未来发展,也就是说,桥的发展变化并不是开合桥的优缺点,即便变化了,开合桥仍然有上面所说的缺点。

D.兴趣广泛,善于学习新事物,充分享受身在美国大学的自由。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建筑作业能得到哈贝森“无懈可击”的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们的作业既有林徽因的创意,又熔铸了梁思成准确熟练的绘图功夫。

B.传统上中国人对建筑没有文字记录,也从来不认为建筑是一门艺术,从不重视它,梁思成是不认同这种传统观念的。

C.梁思成从宾大毕业后包豪斯才崛起,不无遗憾地错过了建筑学走向现代的关口,这让他注定要走一条独一无二的中国建筑传统之路。

D.梁思成申请入学哈佛人文艺术研究所有着明确的求学目的,那就是了解西方对中国建筑的研究現状,为日后回国教书准备充足的学术文献资料。

E.《遨游建筑天地间》的标题生动传神。“遨游”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求学的畅快;“建筑天地间”,则写出了两位建筑家在建筑学领域思接千载、兼容中外的开阔视野。

3.文中所记梁思成在美求学的经历,对他回国后从事中国建筑研究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D(错在“兴趣广泛,善于学习新事物”,原文的说法是“而对戏剧心存向往的徽因,则决定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舞台设计”“徽因则以她惯有的活力,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舞台设计者中赢得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2.D E(A项,解说无据,他们的作业并非都是两人合作完成的。B项,“中国人对建筑没有文字记录”不准确,原文说的是中国“建筑史”领域是一项空白。C项,“错过了建筑学走向现代的关口”并不是梁思成“走一条独一无二的中国建筑传统之路”的原因。)

3.①奠定了人生志向。梁启超寄去的《营造法式》使梁思成决定穷其一生投入中国建筑史研究。②引发了学科兴趣。古米尔的建筑史课程使梁思成发现这是一门有趣的学问。③积累了坚实的学科素养。宾大的训练与研究为梁思成回国从事中国建筑研究打下了基础。④拓展了学术视野。在美期间梁思成收集了大量材料,对西方关于中国艺术和建筑的研究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发现了西方学者研究的盲点。(意思对即可。)

(作者:林逾静,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制播梁思成频道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业务的安全防护对策研究
梁思成分肉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浅析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营销现状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