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实践探索

2019-12-06许志君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指向深度学科

许志君

勤朴是一种为人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教育的方式,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即要“返璞归真”。就教育而言,就是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本质,顺其自然,剔去浮华,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自然纯真地、活泼泼地生长。为此,我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勤朴教育”的理念,“勤做人,勤学习,勤办事”这是“勤朴”主张的“宏大叙事”,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教育的主要载体,“勤朴教育”应该发生在课堂上,发展在教学中。为此,我们开展“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力图以此为抓手,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中。以期通过“深度”课堂的构建,落实“勤朴”教育。

聚焦“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意蕴

基于儿童本位的意义

儿童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儿童的课堂教学必须是“目中有人”的教学,我们的“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教学体系的架构,正是以儿童学习为中心,在外部方式的引领、组织、合作促进下,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成长。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卢梭、杜威、佐藤学、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名家的儿童教育观,都为“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施有效研究的本质

我们的“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以“儿童意义”为前提,基于“生本”,共创“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能学不教”为内涵,以师生 “教学相长、共创意义”为价值追求。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是基于对儿童本身的认识发现的课堂,是致力于学习发生和发展的课堂,是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课堂,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课堂、生长课堂。

积淀“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意义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背景和基础,那就是教师的“深度教”,“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最大价值就是提升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滋养每一位学生成长基础的厚度,进而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走向纵深。

回归“原点”:带动教师的抱团成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以回归“原点”的姿态,以生为本,激发内在成长意识,自觉分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或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样态,摒除教学的表层化现象,走向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实现“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启迪智慧”的价值追求。积极探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优化学生的成长路径,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姿态,带动了教师群体的抱团成长。

树立“三观”:促进学生的蓬勃生长

指向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知识观。由“孤立的知识”转向“關联的知识”。学习知识的核心在于思维力的培养,而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即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对学科的理解与把握,促进学科间或学科内部知识间的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系统性。

由“单一的知识”转向“多元的知识”。当课程与学生自身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经验相遇时,课程必然将呈现出多元性的价值与内容,深度教学改变一维的学科知识学习,将知识与社会沟通、与文化融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

由“静态的知识”转向“发展的知识”。深度教学打破线性的、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改变对知识的机械传授,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出发,围绕学生的品格锤炼、知识获得、能力提升等方面组织活动,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和价值结构中,实现思维批判性和深刻性的培养。

指向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课堂观理解性。深度教学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是对知识的深度学习。深度教学确定着重理解的核心教学内容,创设引发理解的衍生性问题情境,尊重学生课前先行理解的表现,优化促进理解的教学过程,组织强化理解的教学活动,开展助推理解的持续多元评价。深度教学强调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

建构性。深度课堂是建构性的课堂,不是接受性的课堂,以学科能力、学科思想、学科问题解决的方法为学生的建构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我叙述和自我表达。

反思性。深度课堂也是反思性的课堂,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对知识所蕴含的逻辑与根据、思想与方法、意义与价值等进行反思,通过“追问式反思”“产生式反思”和“互动式反思”等,提高反思性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归纳、自我感悟,促进学生的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在循序渐进中触类旁通。

指向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学习观。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义感。意义感是主体对生活实践的意义性的意识活动,意义感建立在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觉醒的基础之上。“意义”既是学生对知识正确的意义理解和确认,也指学生通过知识建构丰富和提升自我的生命意义与精神意义。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我感。教学过程的根本价值就在于通过知识学习完善自我意识,达到自我的理解、确认和提升。自我调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联系,强调学生自觉建立学习内容与自我认识的内在联系;自我责任,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自我反思。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效能感。学习效能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历体验;学习效能感是转知成识、转识成智、灵活运用知识后愉悦的成功体验;学习效能感是团队合作、全方位参与的积极体验。

愿景认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在“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共同愿景下,“为学而教”的教学观落地生根,赋予课堂“儿童意义”的价值观共同凝结,师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唤醒和激励,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能明显提升。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落实到师生的解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其具体表现为:由表及里,改造教学内容,触及学科的本质与知识的本质,深度发掘教学的育人价值和思维价值;由此及彼,变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学习,进入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深层意义的获得,由知识层面深入到思维层面,不断调整或重构原有的认知图式,更新认知方式,丰富认知策略;由博返约,重建教学结构,打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过程,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和深刻理解,提升思维品质。真实彰显了深度教学的“勤朴”文化。

共创“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实践样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不是取决于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不是取决于现代的教学行为,而是发生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中途,即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结处。无论教学改革采取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它最终必须回到课堂教学。

改造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从单一走向丰富与深刻

深度教学的实施,教学的内容要有深度,要深度关注学科教学需要培养的“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

从“双基”走向“多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定要从习惯的“双基”走向“多基”,既要“看见”学科教材表层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发现”学科教学背后的能力与素养,触及学科的本质和知识的内涵,将学科教学引向学生对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的深层学习中去。

从“点状”走向“结构”。深度教学要构建知识间的关联性,基于课时知识点的链接改造教学内容,基于单元知识点的链接改造教学内容,基于跨年级知识点的链接改造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对学科的理解与把握,从点状走向结构,催生学生思维发展。

从“封闭”走向“开放”。教育内容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开放,教师通过不同的视角、别样的呈现,巧妙的设计,形成研究主题,设计长期作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从主题出发进行整体思考,收获智慧,生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优化思维。

变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从呆滞走向灵活与多元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已得到普遍认可与实践,深度教学要透过实践操作的表层,深入分析“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的伪探究现象,探寻学习方式的深度、学习过程的深度、学习结果的深度,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真体验、真收获,让学生学得有情趣、有意义、有深度,真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教案方式。教师教案的水准是制约教学深度的前提性因素,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意识、教材意识和思维方式,积极构建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转化通道,提升学科教材的理解能力。

组织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要注意重“合作”轻“学习”、忽视思考等现象,让学生的合作做到“行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活动到思维。

评价方式。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对话,在对话中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满足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深度对话是教学在思维上的一种深入和体现,既体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又体现了深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目标。

重建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思维从松散走向系统和融通

深度教学,专注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实习”的“三习”课型,采用“持续评价,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视角、侧面,在不同的层次上运用不同的方法,不断挑战学生的学习潜能,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深度关注师生之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建,再造课堂结构、教学流程,为思维增值。

“教”“学”关系的重建。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深度教学要关注课堂中学生心灵的存在状态,了解学生心灵的心理内容,理解学生心灵的发展特征,从而努力让课堂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习”课型的重建。学习即持续建构,教学即持续助推。积极重构前期课题研究成果“三习”课型的价值取向、操作策略,让课型进一步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习”课型的基本模式:课前,复预结合;课中,研学精练;课后,实践延伸。做到夯实旧知、了解新知识增智培能,主动参与兴趣活动,开阔视野。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策略支持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教学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还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价值引领。

自我导向的学习策略。教与学是师生关系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判断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并寻求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选择并实施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评价学习结果。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

问题导向的学习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力,把学生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具体知识所隐含的思想与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核心策略,从而发展学生学科能力、丰富学科经验和课程履历。

结构导向的学习策略。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有不同的教学组织结构,在知识的内在结构中符号是知识的外在表达形式,逻辑形式是知识构成的规则,意义是知识的内核。课堂教学要把握住符号、逻辑形式、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多样、规范的学习方法性规约,以知识结构的建立、学科经验的丰富、学科思想的建立为目标,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经验、思想、能力的深度转化。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课程建设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我们还应努力为其寻找行之有效的载体,即开发具有高情感含量、高思维含量、高知识含量的课程。如“+阅读”“主题拓展课”“玩数学”等校本课程的设计与体系的架构。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多元评价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课堂评价表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为了让核心素养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课堂有效对接,我们编制了各学科的《张泾实验小学课堂评价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对话,在对话中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满足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推进思维上的一种深入和体现,既体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又体现深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课堂新常规

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对“学”的准确定位,对“教”的重新考量,对“深度”的智慧把握,我们确立了学生的课堂价值新取向,形成了激励学生的教師新行为,我们将课堂的特质概括为:自主、合作、分享。课堂愿景的实现,有赖于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指导,我们尝试找寻通往理想中的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的路径,编制了《张泾实验小学学科课堂新常规》,为全体教师提供操作的依据和蓝本。课堂新常规的编制,关注态度的养成、知识的获取、思维能力的提高,关注核心素养的浸润与习养。构建更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新常规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深度思考。

(江苏省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指向深度学科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