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词英语译介的美学“重构”与“再现”

2019-12-06李成静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关键词:重构美学建构

摘要:从李清照词译介述评出发,运用格式塔质对其文本英语译介的美学特质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翻译美学与格式塔意象“建构”方式,并从整体性与客观美、闭合性与简约美、简约性与形式美、连续性与意象美四个方面“再现”源本文美学特质,以期为外译选材和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格式塔意象 李清照词翻译 建构 美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088—02

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李清照(1084-约1151)作为宋词婉约之宗,是宋词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词,词文绝妙,明白省净,风格独特;婉约无柔靡,清秀而逸思;协音律、文雅、铺叙、典重、情致别树一帜,无与伦比。

李清照以创作风格清新奇隽和其美学内涵备受推崇。本文对李清照词英语译介进行考量,梳理其译介的现状,分析其译者的美学取舍观,研究其译介的美学效果并剖析其根源,对于促进李清照词对外译介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本文对译者如何重塑源语文本美学特质,实现不同风格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伟大战略的实现有借鉴和启示。

一、国内译者与李清照词译介述评

清末民初王国维等人将西方美学的思想方法、学科体系引入中国;随后获得快速发展,陆续出现了实践美学、艺术美学和翻译美学等几个重要分支,李泽厚、胡经之、邓晓芒和毛荣贵等学者就是杰出代表。

目前,我国对李清照的研究大多是对其词作的赏析和对其生平的简介等,对外推介的研究不多。李清照词英译始于1926年冰心发表论文《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与编辑》。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多位中外译者翻译李清照诗词并逐渐推介到北美。国内如杨宪益、林语堂、徐忠杰、许均、王守义、许芥煜、王洪全、龚景浩、卓振英、杨纪鹤、王涧中、王椒升等,但全译本不多,选译本多集中在《如梦令》《声声慢》《永遇乐》等。

许渊冲(2003)翻译60首李清照诗词收录在《文学与翻译》,掀起了学界大咖的研究热潮。刘仲德(2000)、茅于美(2003)、辜正坤(2003)、陈祖美(2003)等学者随后极大地推动了李清照词英译事业。2005年至今,高校学者和研究生如郦青(2005)、李成静(2008)、戈玲玲(2010)、张烨(2011)、孟兰(2013)、陈骁文(2014)杨艳蓉、赵莉(2018)等分别从英汉对比、意识形态、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图示理论、解构主义与译者主体性等角度分析李清照词译介情况。

二、跨文化的“摆渡者”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始于冰心1926年以易安词英语译介为选题,令美国社会熟识了“婉约派”。许芥煜(1962)、何赵婉贞(1965)最先英译李清照词。柳无忌(Wu-chi Liu)与罗郁正(Irving Lo,1975)主编的《葵晔集:汉诗三千年》收录了由翻译家欧阳桢(Eugene Eoyang)英译的李清照词13首。欧阳桢(Eugene Eoyang,1965)、叶维廉(Yip Wai-lin,1976)、王红公(Kenneth Rexroth(1979)、钟玲(Lin Zhong,1979)翻译的李清照词全译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受英语读者欢迎。克莱尔(Claire Danes,1984)、王椒升(Arthur Waley,1989)英译《李清照词全集》,也具 “可读性”与“忠实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徐宝林(Harlan,1994)、谭大立(John Tkacik,1998)、方秀洁(Grace S.Fong,1998)、魏世德(Arthur Wolf,1998)就李清照词是否具有家国情怀和女性意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孙康宜(Kang-i Sun,1999)、魏娇(Lana Wei,2010)的译文颇具新意,追求诗歌翻译的韵律与美感,呈现“清新典雅”的风格。季淑凤(2017) 聚焦李清照词翻译的美国接受,重推经典重构。

至此,李清照词英文推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是对李清照词进行直接翻译和重构;二是从女性主义或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三是从英汉对比、意识形态、接受理论、目的论、功能论、阐释学角度和“三美”理论视角对李清照词的一些译本进行分析。鲜有学者对李清照词英语译介进行系统或比较研究。

三、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是现代心理学流派之一。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德国,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它既不同于美国建构主义心理,又别于行为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它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有组织的完整形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整体优先部分,有机整体大于局部部分组成之和。整体结构不是局部简单累积,而是系统有机结构决定。整体有机性制约部分性质和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包括同型论、完型组织法则、格式塔意象、格式塔质、创造性思维等。格式塔质(Gestalt qualities)的统一性、具体性对文学理论研究具有相当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姜秋霞(2002)指出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也是格式塔意象再造过程,各种格式塔意象并不是孤立和单独存在的,相互之间有一种同质吸引并有机结合成一种意象,产生“聚合效应”,通过对文本有机拆分和重组,译者在翻译研究或实践中可以深化对各个有机部分的理解,使文本整体具有格式塔质,并形成自己的意象和认知。

四、李清照词英语译介美学特质

对不同历史时期李清照词英译本作系统梳理,对其美学效果进行比较评析,主要目标在于探索诗歌翻译当中的美学再现机制,研究最大程度实现美學特质重构的策略和方法。

(一)翻译美学与格式塔意象“建构”

翻译美学是翻译研究一个分支,用美学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述和解决预计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刘必庆,2016)。许渊冲教授创造性地提出“音美、形美、意美”三原则,视诗歌翻译为艺术创造,号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建构自身审美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最大化地把审美和美感能力输入译文之中,并尽力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译者既是源语接受者,可以自我建构审美认知;同时又是译文输出和阐释者,需考虑目标语读者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构成和异质化,尽力创造性再现美感。文学翻译的灵魂体现是诗歌翻译,诗歌翻译最丰富的内涵是意境美,如何重新建构诗歌翻译的格式塔异质美与意象美,再现艺术美是十分复杂和艰难的过程。

(二)李清照词英语译介的美学“再现”

1.整体性与客观美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与原型特质在李清照词英语译介中予以重构和再现的过程,是国内外译者通过反复推敲、精心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试图让目标语读者对宋朝才女鲜明人物性格和时代冲突有深刻印象,整体把握诗歌艺术“美感”。译者保留“格式塔质”,以期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诗歌的美要求协调、对称,客观阐明美的本质,坚持唯物论。译者要视原文为本原并解析原文审美情感,来重塑目标与读者情感共鸣,使人心旷神怡。李清照词的英文译本在在立意、抒情上比诗歌来得细腻有致,突现出精炼、纯粹,既具有客观美,在形式上具备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感。

2.闭合性与悲愁美

李清照作品大多抒写愁绪,透露出李清照封闭内心与感情脆弱一面。但她生活在宋朝“国仇家恨”的时代,高超的文字表现力及其生活经历的体验,以女性本位体验爱情悲欢和亲历家国巨变的第一位女词人。译者在翻译李清照词时,不由自主地被带进宋朝的悲欢离合,不论是茅于美(2003),欧阳桢、叶维廉都情不自禁地走入李清照时代,用高超语言能力及娴熟表达技巧,抒发愁情悲绪,令人悲切。

3.简约性与形式美

诗歌翻译呼吁简约与形式对等而多元化译者的文化身份使李清照词英语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许渊冲英译《菩萨蛮》创造性体现简约性与形美。《菩萨蛮》分上下阕。许以大地回春为时间切入,合理运用“对仗”摹写中国古诗词文体,保留对偶形式,符合英语国家诗学传统和社会思潮的要求。每行又以“skies”和“rise”“bright”和“light”“near”和“disappear”“spring”和“lingering”押相同尾韵,传达了原词音韵美和简约表现形式的统一。

4.连续性与意象美

译者在阐释译文时除保存原文整体性、闭合性的同时,还力求通感,追求审美意象。如翻译《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许渊冲译“At dusk I drink before chrysanthemums in bloom;My sleeves are filled with fragrance and with gloom.”承上启下,以时间为连接点,道明地点和事物译出“chrysanthemums”表达其隐含意思,保留了“采菊东篱下”的意象,又不破坏全诗意象的整体性,从而得知暗香盈袖指的是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而王红公翻译为“I drink by the Eastern wall.And a mysterious perfume fills my sleeves.”使用归化翻译,用“香水”直译概念来代指菊花的香味,也让美国人回味无穷。

五、结语

本文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李清照词英译规律,探索诗歌翻译中美学再现机制,研究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学特质重构的策略和方法。在后期诗歌翻译研究中既要借鉴西方成功的翻译理论,同时也要努力挖掘本国传统文化文论中的可利用资源,摸索构建新时代诗歌翻译理论,为重建设性推经典译介提供意见。

参考文献:

[1]Eoyang,Zhen.The Transparent Eye[M].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3.

[2]Rexroth Kenneth,Ling Zhong.Li Ching-Chao:Complete Poems[M].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79.

[3]酈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茅于美.漱玉颉英——李清照词英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6]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杨艳蓉,赵莉.译者主体性在许渊冲翻译李清照词中的体现[J].鄂州大学学报,2018(3):54-56.

[8]季淑凤.翻译与赋形:美国李清照词英译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启示[J].临沂大学学报,2017(2):68-77.

[9]刘必庆,章艳.翻译美学教程[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重构美学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长城叙事的重构
印花派对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重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纯白美学
建构游戏玩不够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