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借鉴的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机制研究
2019-12-06李思志
庄 芳 ,李思志
(1.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3.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200433)
MOOC于2012年开始席卷全球,中国在线课程也在此浪潮下得以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4月,中国已有超过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MOOC学分,在线课程总量居世界第一[1]。与此同时,中国在线课程也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情况,特别是在线课程学分管理问题,成为阻碍其普及推广和纵深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2]。为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机制,成为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现状
近5年来,中国在线课程数量和学习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线课程为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带来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在线课程学分管理也面临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
1.缺乏统一规范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制度
2015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建议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学习过程认定[3];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4]。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国家标准》。但这些“意见”和“标准”仅是对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给予高度关注,却未能给出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流程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规定或联盟共同约定如何认定和授予学分,在线课程学分只能实现校内流动或小范围内互相认可。
2. 缺乏统一权威的在线学分课程监管主体
关于在线课程学分授予的质疑声从未间断,持反对意见方认为,在线课程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5]、教学管理缺乏规范、考核过程缺乏监管[6]等问题。这些质疑指出在线课程在质量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存在着监管问题,即如何约束开设或采纳在线学分课程的高校能够严格坚守在线课程学分授予的原则和标准。当前的现状是高校自主开设或指定第三方提供在线学分课程,学生自由选择,通过既定考核后,高校授予其在线课程学分,在线课程质量和教学过程缺乏第三方客观公正、严格有效的监管,自然容易引起外界对在线课程学分效力信度的质疑。所以,亟须构建统一的在线学分课程监管体系,明确权威的在线学分课程监管主体,从而有效保障在线课程学分的效力。
3. 缺乏对学分银行制度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我国早在2010年推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7];2019年最新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再次指出要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2]。但目前学分银行制度只是在开放大学领域取得一定进展[8]。2012年教育部将国家开放大学等6所大学作为试点学校[9],截至2017年11月,已为480万学习者建立了学分银行账户[10]。MOOC浪潮来袭后,开放大学开始尝试将在线课程与学分银行融合,如江苏开放大学将MOOC模式和学分银行制度对接,构建了一套高效的课程学习、成果认定以及学分获取的运作系统[11]。但普通高校和在线平台机构的在线课程与学分银行制度的融合应用一直十分有限。
二、国外相关经验与借鉴
(一)国外在线课程学分认证模式
国外在线课程学分认证可归纳为推荐认证、审核认证、考试认证、混合教学认证4种模式。
1.推荐认证模式
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on Education)针对Udacity和Coursera等平台机构的在线课程组织专家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评价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将其推荐给成员大学,是否建议成员大学给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者授以学分,但其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
2.审核认证模式
佐治亚州立大学鼓励各院系对在线课程学习进行学分认定,但必须通过相关办公室和具体院系审核,以确保学生已掌握相应课程内容[12]。
3.考试认证模式
这种模式采用最为广泛。在线学习者必须通过考试方可获得学分,但具体操作的先决条件极具差异化。如加州社区学院针对MOOC开设考试挑战系统[13];马里兰大学要求在线学习者必须通过严格的先前学习评定程序,或通过带有现场或在线监考的MOOC课程考试[14];特拉维夫大学要求必须是本校当年注册学生,先在校内系统完成选课,然后在Coursera平台上修完本校开设的在线课程,最后通过校内组织的期终考试。
4.混合教学认证模式
依托MOOC开展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学分。如安迪亚克大学与Coursera公司合作,要求本校教师与学生同时注册MOOC,同步学习,且提供额外的资料辅助学习,教师要定期面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学生学习达标即可获得学分[15]。
(二)国外学分银行运作与管理
1.国外学分银行运作方式
国外学分银行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在各国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大体可分为单纯学分管理、学分与学位融合、学分与课程资源融合3种运作方式。
(1)单纯学分管理。主要涵盖学分认证、学分积累与学分转换等内容。如英国的资格与学分框架(Qualifications and Credit Framework,简称 QCF)认可“先前成果认证(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简称 RPL)”,由此将证书认证培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衔接,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文凭和证书的互认与转换[9]。
(2)学分与学位融合。在学分管理基础上允许积累学分并兑换学位,但授予相应学位的主体不是高校而是学分银行。如韩国学分银行制(Academic Credit Bank System,简称ACBS)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由终身学习政策司参照《学分认定法》制定主要面向继续教育的标准化制度,涵盖审核教育机构、批准教育项目、制定课程标准和学分转换标准等内容。
(3)学分与课程资源融合。学分银行在提供学分管理的基础上,还提供其他拓展课程供学习者自由选择。如美国南部教育委员会(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简称SREB)规定社区学院或远程教育机构课程可以与公立大学课程进行衔接和学分互认,学生在社区学院学习两年,通过后可获得副学士学位,可以申请进入四年制大学学习两年,继续修满学分即可获得学士学位[9]。
2.国外学分银行管理模式
学分银行制的瓶颈问题之一即如何确保学分管理的权威性,以提升学分银行授予学分的社会认可度。国外的学分银行制在具体实操管理方面,可归纳为如下4种模式。
(1)政府直接管理
政府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并负责对其进行监管。各教育主体机构必须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则来进行实操运作。如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管理通过澳大利亚政府教育和培训部与各州和地区协商完成,通过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委员会(AQFC)对AQF进行管理和监督。AQFC由负责高等教育、技能和就业的国家部长组成,负责向国家教育部长提供关于AQF的战略和权威性建议,负责AQF所有相关标准的制定和颁布,负责对AQF的监控维护和推广,确保AQF在国际和国内具有较高威望①,AQFC将澳大利亚的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培训纳入统一的国家框架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被经合发展组织(OECD)誉为“世界级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16]。
(2)政府间接管理
政府不参与直接管理,只在宏观层面制定政策导向,教育主体机构组建联盟自行制定标准和规则并进行自我管理。如欧洲的“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ECTS)”由欧洲委员会制定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使用规则,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具体负责学分转换系统的落地实施。只要承认和参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即属参加联盟,这个由参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国家、学校和学院组成的ECTS联盟只是虚拟形式的联合体,没有具体的联盟管理机构,通过学生与学分互认的联盟高校签订学习协议和课程与学分转换标准,相关联盟高校记录学生相关的课程学分和绩点,完成学习规定即可进行学习成果互认,加盟高校只需指定协调员来负责学分转换系统的沟通、协助学生完成学分认定和转换等工作即可[17]。
(3)独立机构管理
独立管理机构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某联盟,其宗旨即负责标准制度审查、维护与发布,负责相关组织认证与监管,以及维护学分银行制的信誉和公信力。如成立于2010年的英格兰资格与考试监管办公室(The Office of Qualifications and Examinations Regulation,简称Ofqual),独立于政府管理机构之外,主要负责审查、维护资格与单元②标准,认证和监管资格与单元的研发和执行,管理国家课程评估、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与A-level等证书,可向政府提出有关资格与评估的建议,直接对议会负责。
(4)组建联盟
对于学分互认,政府既不直接管理,也不间接管理,也没有中介机构帮忙管理,而是高校之间根据发展需要自行结盟,签订学分互认和转换协议,打破校际界限,实现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国外许多高校联盟,如常春藤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等,都是在没有政府管理和引导的背景下,自由结盟求得共同发展[18]。
(三)国外相关经验与借鉴评析
依托相对成熟的教育发展阶段和教育管理体系,国外在线课程学分认证和学分银行取得了较好发展,为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提供宝贵经验和启示。但中国在线教育有与之不同的国情和特点,需要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时深刻理解并加以创新优化,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机制。
1.学分认证的关键在于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及考核流程、内容、标准的合理性
国外4种学分认证模式中,推荐认证的关键在于推荐机构的权威性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公认,审核和考试认证模式的关键在于审核或考试的流程、内容和标准是否科学合理、严格有效,混合教学认证只是对教学形式做出明确要求,其认证的核心仍在于相关的流程、内容和标准。所以,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机制的设计核心应重点把握这些内容。
2.重点借鉴学分与学位融合方式,设计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机制
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学分与学位紧密关联。教育部在学位授予条例中明确规定,在试行学分制的学位授予单位,学生要取得规定学分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通过后才能获得学位。而获得学位往往是学生通过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考核的重要衡量指标,所以应该考虑采用学分与学位融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机制。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分继而获得学位,将更有利于推广在线课程的普及,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建立。
3.吸收政府管理模式,探索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模式
中国教育一直是教育部统一管理的模式,教育部作为政府代表,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中国在线课程学分认证工作要构建统一的管理体系和运行办法,必须由政府统管,由教育部设立专门机构,牵头组织、设计、认证相关的流程、内容、标准等,并负责全国推广和监督执行,这样才能保障在线学分课程能在全国得以有效推广。
三、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机制设计
中国在线课程因具有学习方式新、学员数量多、课程评估难等特点,给学分管理带来很大挑战。本研究在借鉴国外学分认证和学分银行经验的基础上,为中国在线课程学分管理设计了组织框架、监管流程、保障机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在线课程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系统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组织框架
1.设立在线教育中心统管全国在线课程学分相关事宜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在线课程主要隶属于教育部高教司管理,但尚未见有明确清晰的具体职能部门统管在线课程相关事宜,虽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但其以研究为核心,难以承担行政管理和监督执行等职能。为此,建议教育部直接下设在线教育中心,全面负责组织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评估与监督、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等工作。在线教育中心可充分借鉴学分银行制度中关于学分的计量、评定、认证、累计、转化、使用等内容,为在线课程学分管理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并负责具体推行和监督。
2.组织设立全国在线课程标准评估委员会
在线课程参与主体多,服务对象广。为有效推广和规范在线课程,在线教育中心应分门别类地推出系列在线课程相关标准和规范。这些制度性文件是否合理有效、科学规范,直接影响在线课程的上线率、专业度、权威性。所以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应牵头组建全国在线课程标准评估委员会,对在线教育中心拟推出的各类标准和规范文件进行审核评估,包括在线学分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教学流程标准、学分管理标准等。该委员会应由教育部主管部门代表、高等教育专家、高校教学专家、教育机构资深人士、学分银行杰出代表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组建。
在线学分课程相关标准规范必须经全国在线课程标准评估委员会评估审核通过,方可向高校和社会机构正式发布,在线学分课程必须满足正式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后方可正式上线。
3.组织设立全国在线课程质量评估委员会
为使优质在线课程能得以广泛传播和有效推广,及时淘汰课程质量低、教学效果差的在线课程,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还应牵头组建全国在线课程质量评估委员会,对在线学分课程进行质量审核、检查、评估,以此保障在线学分课程能够达到授予学分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建议该委员会由教育部主管部门代表、高等教育专家、高校教学专家、资深学习者、非参评课程的在线课程提供方资深代表等共同组成,并要定期与全国在线课程标准评估委员会进行会议沟通,相互促进,改进调整。
各在线课程提供方也应自行组建在线课程评估小组,对在线学分课程质量进行初评,初评通过后提交至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进行复评,复评通过后方可正式上线。
4.各高校或社会教育机构设立相应的在线课程管理部门
提供在线学分课程的高校和社会机构必须设有相应的在线课程管理部门,直接与在线教育中心对接,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高校和社会机构的在线课程管理部门要负责自身所提供的在线学分课程的整个运营流程,包括:认真解读和宣传在线教育中心推出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和遵从在线教育中心颁布的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标准和规范;认真评估和监督在线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全面管理在线课程学分认证和证书申领等日常事务。
这种国家层面和高校或机构层面协同推进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的流程机制,创新之处在于能够通过统一基准和统一审核,赋予在线课程学分统一信度和统一效力,有利于提升在线课程学分的专业度和权威性,促进在线学分课程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
综上,可构建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的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组织框架
(二)建立完善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监管流程
在线学分课程的教学标准是否在学习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学流程是否与教学设计相匹配、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直接关乎在线课程学分可信度,只有完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的监管流程,才能保障在线课程学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1.明确将设立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作为在线课程监管主体
在线教育中心在公布相关标准和规范后,必须对提供在线学分课程的高校和社会机构进行及时监管和持续跟踪,以确保标准规范落地实施到位。在线教育中心负责对高校和社会机构提供的在线学分课程进行质量审核评估,达标后方可上线。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国在线课程质量评估委员会对已上线在线学分课程进行抽查评估,严把在线学分课程质量大关,将所有在线学分课程评估结果划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3个等级。评估结果不合格的课程坚决下线,评估结果合格的课程需要积极反馈指导改进,评估结果为优秀的课程要积极表彰和宣传推广,以此来实现在线课程学分与高校线下课程学分同质、同效的目标。
2.建立内外结合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监管流程
在线课程学分管理要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紧密结合(如图2所示),才能保障全面监管的有效性。
内部监管是指由相应管理部门牵头,在提供在线课程的高校和社会机构内部成立在线课程评估小组,对在线课程开发者提交的在线学分课程质量进行监管,评估其是否满足国家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和授予学分标准,评估已上线学分课程的优劣排序,促进在线学分课程的优胜劣汰,确保在线课程学分的信度和效度。
外部监管一方面是由在线教育中心对高校和社会机构提交的在线学分课程质量直接进行监管,评估是否允许该课程授予学分,审核通过才能提供上线;同时还要对已上线的学分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并提交全国在线学分课程年度评估报告,促进在线学分课程能够及时更新和持续改进。另一方面,社会第三方机构应是外部间接监管的重要力量,通过社会视角和市场力量对在线学分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反馈,并形成报告向社会公布,以此对在线课程学分效力进行印证监督,为主管部门对在线学分课程进行有效改进和调整提供社会实践支持。
图2 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的监管流程
(三)建立有效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保障机制
在线课程学分管理除了建立系统的组织框架和完善的监管流程,还需要有效的保障机制促使上述方案能够切实得以落地实施。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平台保障3个方面。
1.积极出台学分银行和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相关政策法规
学分银行是实现对各种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转换的有效途径,更是推进实现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和完善在线课程学分管理,必须从国家政策法规层面进行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
(1)将学分银行纳入教育法
可参考韩国做法,将学分银行相关制度写入终身教育法,由教育部建立和管理国家学分银行并开展相关制度建设。学分银行制度作为学分认证、积累、转换的管理体系,既要有严格的约束性,也要有灵活的动态性,不仅能够规范高校内部的学分建设与执行,还要能够支撑校际之间、社会教育机构之间、高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这样才能体现出国家顶层设计对学分银行和在线课程学分的重视与支持,才能顺畅地构建完整的学分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出台在线课程学分效力的政策文件
国外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学分银行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政府出台统一框架标准,作为全国推广和执行的基准,如澳大利亚的AQF,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标准体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在线课程学分目前尚处于高校个体、高校联盟、社会平台机构自行制定或相互约定,互认标准的阶段,这种相对各自为政的状态不利于在线课程学分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更不利于在线课程学分权威公信力的打造。国家教育部作为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学习借鉴澳大利亚等国的经验,向社会颁发统一的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和认证标准规范,并出台对接国家学分银行的统一政策文件,从而保证通过高度自主学习在线课程,不仅可以获得学分,还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认证、积累、转换该学分。同时,教育部还应出台政策鼓励学分累计,并允许学分累计达标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申请相应学位证书,通过教育部出台政策文件将在线课程学分、学分银行、资格认证、学历学位认证有机结合起来(如图3所示),从而扩大在线课程学分效力范围,提升在线课程学分在高校内和社会上的认可度。
图3 在线课程学分与学分银行、资格认证及学历学位认证关系流程
2.提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经费保障
建立国家学分银行是推进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尚未启动,需要加大投入经费力度,才能在编制学习成果框架、制定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建设和维护相关信息平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议采用国家专项拨款或政府专项经费等形式,用于国家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施,加速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打开通路。
3.提供在线课程学分管理的平台保障
在线课程平台是在线学分课程建设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的在线学分课程平台有3种形式:教育部在线课程平台、高校自建或联合组建的在线课程平台、社会机构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这些在线课程平台的资质和水平直接对在线课程学分管理质量和规范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必须由教育部对这些在线课程平台进行严格审核和认证,并联合独立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动态评估,定期公布这些在线课程平台的评估结果,保障平台载体的合法性、合规性、专业性、公平性和权威性,促进在线平台结合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持续改进,为在线课程学分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
同时,在线课程学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在线课程平台提供各种管理操作和服务,这就要求在线课程平台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在线课程学分管理在实践中能够顺畅进行。
注释
①源自AQF官网介绍,https://www.aqf.edu.au/aqf-governance。
②资格与单元是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QCF)标准体系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