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19-12-06
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心力衰竭是由各类心脏病诱发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此类患者典型特征为心室颤动及心跳过快等,同时随着患者心律紊乱的加重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其病情更为严重,此类患者病死率较高,一方面需要加强规范化的治疗,另一方面还需配合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2~83岁,平均(63.6±1.4)岁;病程1~7年,平均(3.1±0.4)年。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1~85岁,平均(62.9±1.6)岁;病程1~8年,平均(3.3±0.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患者仅开展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给予对应的护理和治疗,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等。⑵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措施如下:①首先成立患者延伸护理服务小组,由1名主任医师和1名心内科护士长及6名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并对组内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上岗。由小组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及经验传授,统一学习延伸护理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确保延伸护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②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之后的服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有效自我护理。同时向患者讲解在出院之后可能产生不良情况以及应对措施,与患者互留联系方式,便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跟踪观察。③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沟通、微信连线等方式,定期针对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就患者对于所患疾病相关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出院后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需要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出院后的治疗积极性以及依从性,帮助其缓解负性情绪。④加强出院后的生活指导,可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详细向其讲解出院后的运动方式、饮食规划以及注意事项。同时在出院之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饮食以及运动计划执行情况,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并叮嘱患者若在出院后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情况时,需要立即与小组人员进行沟通或回院接受复查。
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以及规律饮食。②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随访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以及规律饮食方面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2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讨 论
心律失常属于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并且也是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该类患者的发病急促预后较差,对其生活质量也产生严重影响。通过规范化药物及手术治疗,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由于此类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对于疾病的认知较差并且缺乏良好的自我护理服务,虽然在住院期间能够在医护人员的护理和管理下得到科学的护理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3]。但患者病情稳定后,特别是出院之后,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患者依从性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产生严重影响。而通过开展延伸护理服务,能够避免常规护理中的护理断层情况,通过建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加强组内成员的学习和培训,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延伸护理,确保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4-5]。在患者出院之前,加强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能够保证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后更有效地进行自我护理和干预,同时在出院之后,通过微信连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服药及身体机能情况,并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信心及依从性,可更好改善其遵医行为,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在出院之后的各项遵医义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出院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