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神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9-12-06
221003徐州市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江苏徐州
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是血液中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梗死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患者预后效果差[1]。研究发现,恢复期是脑梗死患者恢复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采取有效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2]。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病因病机与气血不足、外邪入侵、风痰上扰导致经络不通有关[3]。因此,该病的治疗原则为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本研究采用醒脑神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对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脑梗死患者94例,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⑴纳入标准:①经MRI、CT检查确诊,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病程6个月以内[4]。②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型[5]。③病情稳定,意识清醒。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⑵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②生命体征不稳定,有严重并发症者。③精神系统疾病者。④由其他脏器疾病引起意识障碍者。⑤合并皮肤感染。⑥老年痴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7例。A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7~60岁,平均(37.42±6.5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9±1.43)个月。B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37.57±6.7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5±1.6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B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凝、调脂、抗感染、控制血糖、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2)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神针法治疗。①选穴:参考《针灸学》选取内关、人中、极泉、尺泽、委中、百会、上星、三阴交等穴位,足内外翻加丘墟透照海。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直径0.28 mm、长20~75 mm的一次性毫针,首先针刺双侧内关穴,直刺进针1寸,使用提插捻转泻法,持续时间1 min。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针刺人中穴,对准鼻中隔直刺进针0.5寸,采用雀啄法,以眼球湿热为度。上星沿皮向百会穴透刺3寸,采用捻转补法。上臂外展壁腋毛直刺极泉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患者取仰卧位抬腿取委中穴,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丘墟透照海方向透刺1.5寸,采用捻转泻法。针刺1次/d,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的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进行,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低,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凝视、视野、感觉、意识水平、肢体运动和协调、语言等方面[6]。②运动功能的评估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包括5个维度,即下肢、上肢、四肢感觉、平衡及关节活动恢复,运动功能随评分提高而增高[7]。③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生活能力,评分越高则生活能力越高[8]。④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和评分呈正相关。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人S蛋白100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S-100B、NSE、MBP、GFAP水平比较:A组治疗后的S-100B、NSE、MBP、GFAP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FMA、BI、NIHSS评分比较:A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A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S-100B、NSE、MBP、GFAP水平比较(±s,μ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S-100B、NSE、MBP、GFAP水平比较(±s,μ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S-100B NSE MBP GFAP A组 47 治疗前 1.62±0.72 22.78±2.65 12.39±0.82 0.70±0.09治疗后 0.67±0.34⋆# 7.49±0.64⋆# 1.85±0.23⋆# 0.14±0.04⋆#B组 47 治疗前 1.60±0.75 22.83±2.71 12.52±0.87 0.69±0.12治疗后 1.05±0.39⋆ 12.28±1.43⋆ 4.48±0.75⋆ 0.35±0.1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BI、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BI、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FMA评分 BI评分 NIHSS评分A组 47 治疗前 63.28±4.66 28.89±5.11 25.62±3.12治疗后 76.59±5.12⋆# 63.68±9.23⋆# 15.01±1.87⋆#B组 47 治疗前 63.72±4.74 29.07±5.26 25.48±3.25治疗后 69.67±5.08⋆ 50.48±6.70⋆ 19.86±1.96⋆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心理功能 物质功能 社会功能 日常生活A组 47 治疗前 60.42±4.91 61.28±4.36 57.54±4.07 59.19±4.25治疗后 72.88±5.46⋆# 77.25±6.81⋆# 71.38±6.51⋆# 68.94±5.17⋆#B组 47 治疗前 60.67±5.02 61.41±4.57 57.78±4.21 59.56±4.62治疗后 64.47±5.26⋆ 70.24±5.92⋆ 63.92±5.57⋆ 64.88±4.89⋆
讨 论
中医认为,急性期脑梗死是由外邪入侵所致,而恢复期则多存在血脉瘀阻、肝肾不足之症。因此,中医认为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应以益气行血活血、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脑是元神之府”,在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主宰人体一切外在功能活动,而醒脑神针法主要调治脑神,能针刺复苏人体脑窍。由此可见,脑梗死恢复期也是醒脑神针法的适应症。醒脑神针法以人中、内关、三阴交为君,尺泽、百会、委中、上星等穴位为佐使,以达到调元神、顺阴阳、理气血、通经脉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的S-100B、NSE、MBP、GFAP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醒脑神针法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受损神经胶质细胞修复有促进作用,能促进血脑屏障逐步修复和脑代谢改善,改变脑缺血缺氧状态,抑制继发性脑损伤进展及炎性细胞分泌,促进神经因子恢复。A组治疗后的FMA、BI、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醒脑神针法治疗可纠正脑血流动力学紊乱,起到脑保护作用,促进大脑、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醒脑神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降低其血浆神经损伤标志蛋白浓度,促进受损脑组织修复,改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