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治疗成年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6
10002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
支原体肺炎即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又被称为冷凝集阳性肺炎,是一种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呼吸系统病变。多表现为间质病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两季更为常见,通常以儿童群体和青少年为主要发病对象,起病缓慢,以头痛、咽痛、咳嗽和发热等为主要表现,干咳为该疾病最为突出的症状,严重时可累及皮肤、耳部和淋巴等肺外系统,导致皮炎和中耳炎的产生,如治疗不及时可增加脑膜炎、心肌炎、肾小球肾炎和溶血性贫血的发生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为促进该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我院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成年人支原体肺炎患者43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成年人支原体肺炎患者85例,按照随机图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22~70岁,平均(49.2±1.6)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7±1.2)个月。观察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21~69岁,平均(49.5±1.5)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8±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嘱患者多休息,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以免出现交叉感染,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补充体液。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予以退热、平喘、祛痰等对症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1片,1次/d,温水送服,共治疗14 d。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组别 n 头痛 咽痛 干咳 发热对照组 42 5.2±1.4 5.5±1.2 6.8±1.5 5.0±0.9观察组 43 3.6±0.9 3.8±0.7 4.3±1.0 3.2±0.5 t 6.283 8.001 9.061 11.433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比两组头痛、咽痛、干咳和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体温等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改善明显,体温等指标有所调整,基本达到正常水平;③无效:治疗前后病情变化不明显或发展更严重。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P=0.021,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头痛、咽痛、干咳和发热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所致,与免疫损伤、病原微生物、过敏和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气候改变或秋冬两季发病率相对较高,多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包括感染潜伏期、进一步感染和混合感染期三个发展阶段[3]。对该疾病进行确诊时,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病原学、血常规和X线片检查。发病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干咳为突出症状,起病初期以发热、无力、咳嗽和咽喉疼痛为主,同时伴随1~3周持续性高热,对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既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又要做好肺外并发症的防范工作。目前临床多用药物保守方法治疗此病,以缓解各项症状表现,使得疾病发展进程得以控制。莫西沙星是现阶段被广泛应用的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通常被用于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对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汉菌、嗜血流感杆菌和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无明显光敏反应,组织穿透力强,可在肺组织中获得理想的药物浓度,治疗呼吸系统病变效果明显。有研究发现[4],予以成年人支原体肺炎患者莫西沙星治疗,可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好转与恢复,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为充分发挥莫西沙星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护理人员应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进行吸痰,尽可能进行呼吸道隔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5]。
综上所述,予以成年人支原体肺炎患者莫西沙星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