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12-06
410600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湖南宁乡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由于其发病部位的特殊性且无明显的临床特征,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许多患者因此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增加治疗难度[1]。目前,肿瘤的治疗目的不仅是延长寿命,获得治愈,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术后放射治疗是改良根治术后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2]。为了研究放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疗效,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生理状况 心理状况 社会状况 情感状况 功能状况 QOL总分对照组 45 75.33±3.86 88.28±7.63 76.21±5.19 74.75±4.96 79.34±3.37 84.37±3.38观察组 45 88.54±6.49⋆ 87.55±7.04 88.49±5.71⋆ 77.95±5.04⋆ 65.69±3.25⋆ 76.05±3.19⋆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乳腺癌患者90例,临床表现均符合《NCCN乳腺癌诊疗指南》中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具有乳房胀痛、溢乳、酒窝征等。①纳入标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并通过乳腺钼靶检查确诊,依据临床分期确定患者为T3、T4期;同意参与本研究。②排除标准:复发性乳腺癌;近期有放疗治疗史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术后进行调强放疗,即在手术完成3周后采用Varian 2300 C/D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照射部位包括胸壁与锁骨上下淋巴结区域等,锁骨上下淋巴结区域照射时使用6 MVX射线,胸壁照射时使用6 MeV电子线,200 cGy/次,1次/d,25次,总吸收剂量达到50 Gy后可停止治疗。
表3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n(%)]
疗效判定标准:(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实体瘤评价标准:①痊愈:病情好转,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消失。③无效:病情无进展或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2)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统计其生活质量等情况。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体系(FACT-B中文版4.0)进行评价。统计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及5年生存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低于观察组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生理状况、社会状况、情感状况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观察组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第一高发疾病,治疗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治疗多以综合治疗为主,其中放疗是骨转移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3-5]。但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放疗也同样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当超过其引发生物效应的阈值时,则可导致放射性炎症的发生。随着精确放疗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可通过对剂量体积控制降低放射性损伤。在外照射中最常见的正常组织损伤即为照射视野内的皮肤反应,据统计有近90%的放疗患者受其影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结缔组织的变化影响了皮肤供血,且近腋窝区域皮肤褶皱较多,手术治疗不利于该部位皮肤放疗损伤的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靶区范围常需要包括胸壁及锁骨上区,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采用双靶点的方式,需选取4~5个放射野,等中心点选取的位置为锁骨上与乳腺交界处,根据胸壁区个体胸壁曲度设置穿野2对[6-8],并使用楔形板,由此可得到较满意的放疗效果。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生理状况、社会状况、情感状况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放疗能明显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