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粟米草科分类修订

2019-12-06姚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粟米植物

姚纲

中国粟米草科分类修订

姚纲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中国南方石灰岩植物研究中心,广州 510642)

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隶属于石竹目,是一个分类极为困难的被子植物类群,关于该科的分类学界定在众多不同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争议颇大。在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粟米草科的范围被准确界定,全球共包含11属。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粟米草科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最终确认中国产粟米草科植物5属7种,其中线叶漆姑粟草[(Forssk.) Thulin]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更新了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各属形态描述及相关物种的地理分布图。

石竹目,中国,粟米草科,分类学

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隶属于石竹目(Caryo- phyllales),与马齿苋亚目分支(Portulacineae clade)成姐妹群关系[1-2]。目前所界定的粟米草科为其狭义概念,仅11属,约90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地区,少数类群分布于近泛热带至暖温带地区[3]。该科起源古老,最近的分子分化时间估算结果表明该科早在白垩纪晚期约8 500万年前便与其姐妹群分开[2]。

传统界定的广义粟米草科在分类处理上是一个极为困难的类群,但其隶属于石竹目这一观点没有任何争议。广义粟米草科曾由于其花部特征与番杏科(Aizoaceae)及商陆科(Phytolaccaceae)存在相似性,因此所含类群曾被归于番杏科之中[4-5],或被拆分至番杏科和商陆科中[6-8]。然而,胚胎发育及形态解剖等方面的证据认为粟米草科与番杏科明显不同[9-10], 而且该科类群含花青素而不含甜菜色素,与番杏科及商陆科也明显不同,因此多数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均接受粟米草科的科级地位[1,11-17]。另一方面,曾被置于广义粟米草科之中的莲粟草属(Scop.)、针晶粟草属(L.)、麻粟草属(L.)、灯粟草属(Hügel ex Endl.)、鬼椒草属(Sw.)等众多属,在传统分类处理中就被认为是该科中的异质类群,其是否隶属于粟米草科的范畴历来争议很大,而近年来广泛的分子系统学及形态学研究结果支持其全部从粟米草科中分出并独立成科[2-3,18-20]。Thulin等[3]对目前所界定的粟米草科开展了广泛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科的范围得以澄清,所有属间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图1)。目前所界定的粟米草科包含下列11属:荞粟草属(Rchb.)、繁缕粟草属(E. Mey. ex Fenzl)、星粟草属(L.)、漆姑粟草属(E. Mey. ex Fenzl)、毯粟草属(L.)、无茎粟草属(Thulin)、盘粟草属(L.)、长蕊粟草属(C. Presl)、沙粟草属(Eckl. & Zeyh.)、刺萼粟草属(Friedrich)、粟米草属(F. Muell.),相关中文属名参考多识团队[21]。

图1 粟米草科所有11属系统发育关系图(修改自THULIN等[3])。粗体为中国有分布的属。

在中国,关于粟米草科的分类处理同样争议很大,不同植物志处理结果也不尽相同。如《中国植物志》并未承认粟米草科独立的科级地位,相关类群全部纳入番杏科的范畴[22]。而《》接受粟米草科,并认为中国产该科3属8种:针晶粟草属(2种)、星粟草属(2种)及毯粟草属(4种)[23]。基于目前石竹目中科划分及粟米草科中属划分的观点[2-3],对于《》中所接受的3属,针晶粟草属已独立为针晶粟草科(Gisekiaceae),而毯粟草属也已被拆分成多属,因此对中国粟米草科类群进行新的分类学修订很有必要。根据处理结果,本研究最终确认中国产粟米草科5属7种。根据最新的科及属界定情况,在《》的基础上,对粟米草科及相关属的形态特征描述进行了更新。

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 Bartl. in Bartling & Wendland, Beitr. Bot. 2: 158. 1825 (“Mollugineae”), nom. cons;海南植物志1: 379. 1964; Fl. China: 5: 437. 2003; Thulin et al., Taxon 65(4): 783. 2016. Type: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小灌木,稀雌雄异株,植株常无毛,或有时具腺毛或星状毛,或具疣状突起。叶互生,对生,假轮生,或密集生于茎基部;单叶,全缘,顶端常具短尖或至芒状;托叶膜质,常有缘毛或锯齿,有时很小,退化或近于消失。花较小,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花被片5,稀4,离生,或有时基部合生,边缘常膜质;稀具退化雄蕊;蜜腺盘有时存在;雄蕊3~5, 10, 15或更多;花药纵裂;心皮2~5,合生,或有时仅1心皮;每个心皮中胚珠常少数至多数,但有时仅具1颗胚珠,具中轴胎座或明显的基生胎座;花柱1~ 5,有时基部多少合生或形成单个花柱但顶端2~5裂;柱头常呈线性,稀呈头状。果实多为背裂蒴果,稀小坚果。种子外观常呈近肾状球形;假种皮常无或退化,但有时存在;胚弯曲。

本科11属,约9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非洲南部地区物种多样性最高),但有部分物种扩散至温带地区;中国产5属7种。

1 星粟草属

L., Sp. Pl.: 463. 1753; 陶德定, 云南植物研究12(2): 131. 1990; 中国植物志26: 24. 1996; Fl. China 5: 438. 2003; Thulin et al., Taxon 65(4): 784. 2016. Type: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无毛。叶假轮生;托叶膜质,常具齿。花顶生或与叶对生,聚伞花序圆锥状或总状;苞叶膜质。花被片5,离生。雄蕊3~5;花丝丝状,基部较宽。子房3室,胚珠多数。花柱3。蒴果壁薄近膜质,3瓣裂。种子少数至多数,球状肾形,表面具有疣状突起。

本属约10种,部分类群为泛热带地区分布, 其他类群似野草扩散至温带地区。本属以植株被星状毛、具退化雄蕊、种子具种阜等一系列综合性状区别于同科其他属。本属处理同《中国植物志》和《》,中国产2种:星粟草(L.)和长梗星粟草[(L.) Aug. DC.],其中前者记载分布于海南省、台湾省(本研究未能查阅到该省标本)及云南省(图2: A),后者分布于海南省与台湾省(图2: B),二者形态特征描述详见《中国植物志》及《》。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信息增益值最大的属性“上课出勤次数”作为决策树的根节点,其余属性根据其相应的增益值依此递增最终形成一棵完整决策树(图2)。

2 漆姑粟草属

E. Mey. ex Fenzl in Ann. Wiener Mus. Naturgesch. 1: 352. 1836; Thulin et al., Taxon 65(4): 786. 2016. Lectotype: (designated by Phillips, Gen. S. Afr. Fl. P., ed. 2: 291. 1951):E. Mey ex Fenzl.

该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图2: C)。

该属约有5种,其中2种广布,另外3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地区。该属以叶假轮生、聚伞花序伞状、托叶小或不明显、侧枝及花梗基部通常肿胀、种子表面具细网纹或至近平滑等一系列综合特征区别于同科其他属;中国产2种:线叶粟米草[(L.) Thulin]和线叶漆姑粟草[(Forssk.) Thulin]。

线叶粟米草(图3: A)

(L.) Thulin,in Taxon 64(4): 787, 2016. ——L., Sp. Pl.: 272. 1753. ——(L.) Ser. in Candolle, Prodr. 1: 392. 1824; 陶德定, 云南植物研究12(2): 135. 1990; 中国植物志26: 28. 1996; Fl. China 5: 439. 2003. Lectotype (designated by Adamson in J. S. African Bot. 24: 14. 1957): Russia, “Habitat in Sibiria”, Ammann in Herb. Linn. 387.1.

该种在中国分布于秦岭、黄河以南,东南至西南各地(图2: F),其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参考《中国植物志》和《》。

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本,无毛;侧枝或花梗常在基部明显肿胀。叶假轮生,顶端常具短尖;托叶小,膜质,有时形成小的环带在节处包裹。花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伞状,苞叶小或退化;花梗常趋向于向下弯曲。花被片5,离生。雄蕊5, 10或15~ 25。子房3室,胚珠多数;花柱3,较短。蒴果3瓣裂。种子多数,表面具细网纹或至近平滑。

研究标本代表:新疆玛纳斯河流域,1957年6月,关克俭811 (IBSC);新疆哈巴河县,1984年8月12日,杨昌友84-004 (PE)。

线叶漆姑粟草(新拟) (图3: B)

(Forssk.) Thulin, in Taxon 64(4): 787, 2016. ——Forssk. Fl. Aegypt.-Arab.: 58. 1775. ——(Forssk.) Ser. in Candolle, Prodr. 1: 393. 1824. ——auct., non Ser.: 旭日等, 西北植物学报33(8): 1698. 2013. Lectotype (designnated by Thulin et al. 2016): Yemen, “Lohajae”, Jan 1763, Forsskål s.n., Herb. Forsskål 1567 (C-10002759).,

图2 中国粟米草科物种地理分布图。A: 星粟草; B: 长梗星粟草; C: 线叶粟米草(■)和线叶漆姑粟草(●); D: 种棱粟米草; E: 无茎粟米草; F: 粟米草.

该种在中国曾被错误鉴定为线叶粟米草,在中国分布于河北省与内蒙古地区(图2: C),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

研究标本代表:河北省沙河市候峪公社,1972年12月13日,Anonymous 479 (PE);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2年8月9日,马文红12-001 (HIMC)。

图3 中国粟米草科部分物种标本。A: 线叶粟米草(杨昌友84-004, PE); B: 线叶漆姑粟草(Anonymous 479, PE); C: 种棱粟米草(侯学良和张若鹏1521, AU); D: 无茎粟米草(梁向日62270, IBSC); E: 粟米草(张代贵zdg1407220933, JIU).

3 毯粟草属

L., Sp. Pl.: 89. 1753; 陶德定, 云南植物研究12(2): 133. 1990; Thulin et al., Taxon 65(4): 783. 2016. Lectotype (designated by Britton & Brown, Ill. Fl. N. U.S., ed. 2, 2: 35. 1913):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极少雌雄异株,植株无毛或具腺毛。叶假轮生,无托叶。花腋生,单生或聚伞花序伞状或总状;苞叶小。花被片5,离生。雄蕊3~9。子房3室,胚珠少数至多数;花柱3。蒴果3瓣裂。种子3至多数,表面平滑或具小瘤状凸起,或具平行弯曲的脊。

本属约15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至温带地区。该属以叶假轮生、无托叶、种子无假种皮等一系列综合特征区别于同科其他属;中国仅产1种:种棱粟米草(L.)。

种棱粟米草(图3: C)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联,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5].在全国I卷中,有多个题目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以理科15题为例.

L., Sp. Pl.: 89. 1753; 陶德定, 云南植物研究12(2): 135. 1990; 中国植物志29: 28. 1996; Fl. China 5: 439. 2003. Lectotype (design- nated by Reveal et al., Huntia 7: 212. 1987): LINN- 112.4.

研究标本:星粟草:海南省乐东县,投恩村河边,1936年6月11日,刘心祈27079 (IBK, KUN);云南省西双版纳,1962年1月20日,李延辉3900 (KUN); 长梗星粟草:海南省三亚市红沙码头,2016年6月11日,刘全儒RQSB09003 (BNU);台湾省新竹县,1927年8月1日,Y. Simada 3428 A (HAST);台湾省高雄县,1915年10月8日,Y. Simada 1410 A (HAST);台湾省屏东县,2008年6月7日,P. F. Lu 16074 (HAST)。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近9万人次,先后三次途经黑水。在此期间 ,红军在黑水芦花地区大力开展了筹粮熬盐工作,为过草地准备了必需的粮食、盐巴和其他生活御寒物资。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等都亲自下地同红军战士和藏胞一起割麦子,周恩来在工作百忙中也抢时间搓麦,邓小平以及贾拓夫、成仿吾等也都深入高山村寨开展群众工作,筹集粮食。

——Y. T. Chang et C. F. Wei in Act. Phytotaxa. Sin. 8(3): 263. 1963; 海南植物志1: 381. 图200. 1964; 陶德定, 云南植物研究12(2): 136. 1990. Holotype: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河南康乐中大牛房附近,1952年11月28日,陈少卿8109 (IBSC)。

该种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苏、山东、台湾等省区(图2: D),其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参考《中国植物志》及《》。

研究标本代表:福建省厦门市禾山,1977年6月,叶国栋625 (IBSC);广东省阳江县,1956年6月,黄志41563 (IBSC);广东省廉江县,1957年4月,湛江植物调查队3136 (IBSC);广东省湛江县南三岛大庙村,1991年6月,陈炳辉1114 (IBSC); 广东省陆丰县,1959年8月,南植地8431 (IBSC); 广西省防城县北降乡,1956年5月,中国科学院广东合浦区植物调查队2564 (IBSC);海南省东方县大田, 1986年9月,G. A. Fu 6088 (IBSC);海南省感恩县, 1936年8月,S. K. Lau 27786 (IBSC);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 2017年5月23日,候学良和张若鹏1521 (AU);山东省长清区,长清湖边,2013年9月20日,高德民等622 (KUN);西沙群岛,永兴岛,1974年7月,西沙队03388 (IBSC);江苏省赣榆县班庄镇夹山,2011年11月17日,熊豫宁等3938 (NAS);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清湖边,2013年9月20日,高德民,王萍,张颖颖,程丹丹,辛晓伟 lilan622 (KUN);山东省青岛市南区汇泉湾,2009年8月4日, 罗艳LuoY121 (KUN);台湾省屏东县,2007年5月3日,黃建益3178 (HAST)。

4 无茎粟草属

Thulin in Taxon 65(4): 784. 2016. Type:(Lam.) Thulin.

F. Muell. In Hooker’s J. Bot. Kew Gard. Misc. 9: 16. 1857; Thulin et al., Taxon 65(4): 784. 2016. Type:F. Muel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无毛,或有时具疣状突起。叶互生,常基生并包围成莲座状,或有时生于枝条上;无托叶;花腋生,聚伞花序二歧状或有时总状;苞叶小,膜质。花被片5,离生。雄蕊3~5,或约10。子房3室,胚珠多数;花柱3,较短。蒴果3瓣裂。种子多数,具疣状突起。

本属约6种,其中1种泛热带地区分布,1种为索马里地区特有,1种为马达加斯加特有,其他3种为西印度群岛特有。本属以花序二歧状、互生的叶无托叶、叶在基部包围成莲座状、种子表面具明显的疣状突起等一系列特征区别于同科其他属。中国仅产1种:无茎粟米草[(Lam.) Thulin]。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图书馆氛围中,必然是学术素养缺乏,知识杂乱无章,学习舍本求末,崇尚功利、实用,追求快餐文化,也就难以养成崇尚学习、崇尚研究的良好学风。

无茎粟米草 (图3: D)

(Lam.) Thulin in Taxon 65(4): 786. 2016. ——Lam., Encycl. 4: 234. Feb 1797; Merr. in Lingnan Sci. Journ. 9: 37. 1930; 海南植物志1: 382. 1964; 陶德定, 云南植物研究12(2): 135. 1990; 中国植物志26: 27. 1996; Fl. China 5: 439. 2003. Lectotype (designated by Thulin, Candollea 72: 32. 2017): Mauritius,s.n.(MPU-310690).

该种在中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图2: E),其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参考《中国植物志》及《》。

研究标本代表:广东省阳江县闸坡公社,1972年7月,罗献瑞820 (IBSC);海南省三亚市(崖州),1933年7月27日,梁向日62270 (SN);海南省昌江县,1931年11月13日,梁向日66161 (IBSC);海南省万宁县港北区,1984年12月,符国瑗5461 (IBSC);海南省,1962年8月,王德帧70 (IBSC);海南省三亚市(崖县),1957年9月,张海道3446 (IBSC);海南省西沙群岛永兴岛,1992年5月,李泽贤&邢福武5503 (IBSC)。

5 粟米草属

到了晚上,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后,就爬到了床上,一边看书,一边等待着妈妈上床。不久,妈妈过来说:“一一,已经九点了,你赶紧先睡。我现在去洗澡,如果等会我来的时候你还没睡着,我就不跟你睡了。”我失望地“哦”了一声。躺在床上,我不断地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在我想来,妈妈现在去洗澡的话,应该会有一些“哗啦哗啦”的流水声的,但现在外面什么声音都没有,只有爸爸书房里的灯光洒进我的房间。

一年生草本,常具星状毛或近无毛。叶对生或假轮生;无托叶。花腋生,聚伞花序伞状,近无柄;苞叶膜质。花被片5,离生。退化雄蕊通常可见, 数量不定,顶端常2裂,或有时呈花瓣状;雄蕊3~20,稀30。子房3~5室,胚珠多数。花柱3~5。蒴果卵球形,3~5瓣裂。种子肾形,多数,具种阜和假种皮,种皮具小瘤或平滑。

本属约3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及澳大利亚。本属以具托叶、聚伞花序、花丝基部较宽等综合性状区别于同科其他属。中国产1种:粟米草[(L.) Thulin]。

而显像效果是量子点电视的最大优势,量子点电视是以蓝色LED为光源,将采用量子点的光学材料放入背光灯与LCD面板之间,从而可以通过拥有尖锐峰值的红、绿、蓝光获得鲜艳的色彩。

粟米草(图3: E)

(L.) Thulin in Taxon 65(4): 784. 2016. ——L., Sp. Pl., ed. 2: 131. 1762; 海南植物志1: 383. 1964; 秦岭植物志1(2): 189. 图160. 1974; 湖北植物志1: 281. 图388. 1976;台湾植物志2:308. 1976; 江苏植物志下册 136. 图941. 1982; 西藏植物志1: 655. 1983; 中国植物志26: 28. 1996; Fl. China 5: 439. 2003. ——(L.) Spreng., Syst. Veg. 1: 949. 1824. ——var.(L.) Hochr. in Candollea 2: 356. 1925. ——auct., non L.: 陶德定, 云南植物研究12(2): 135. 1990. Lectotype (designated by Thulin et al. in Taxon 65(4): 784. 2016): “Habitat in Aixa”, Herb. Linn. 112.1.

该物种曾被收录于毯粟草属之中:(L.) Ser.,且被认为在中国分布于新疆、河南及内蒙古地区[22-24],该种在形态上以其叶呈线性为重要鉴别特征。然而基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前人所接受的实际为多系类群,并涉及2个进化分支,因此基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处理为2种:线叶粟米草和线叶漆姑粟草,二者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茎基部的叶形方面,其中前者茎基部叶呈线形,后者呈倒卵形或匙状[3]。原被鉴定为线叶粟米草的中国标本,经仔细研究后发现:产于新疆地区的标本茎基部叶呈线性,与真正的线叶粟米草一致(图3: A);而产于河南省及内蒙古地区的标本茎基部叶呈倒卵形或匙状,与线叶漆姑粟草一致(图3: B)。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中国原记载的线叶粟米草这一物种实际应属于2种,故在此对其进行拆分处理。

研究标本代表:安徽省潜山县,1953年10月8日,杨世基等7108 (NAS);安徽省金寨县,李惠茹等RQHD00415 (CSH);重庆市梁平县双桂湖湿地公园,2015年6月24日,侯元同和郭成勇20150624301-2 (QFNU);福建省光泽县高家水库, 2017年11月4日,沈奕20171104151 (AU);福建省南平市茫荡山,2000年11月11日,何国生10275 (PE);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2016年2月25日,苏享修CSH14030 (CSH);广东省连县瑶安乡天光山,1958年11月3日,谭沛祥60243 (NAS);广东省蕉岭县,1958年8月2日,李学根202375 (IBK);广东省阳春县, 1956年8月26日,黄志41910 (IBK);广西省隆安县, 2013年7月19日,隆安县普查队450123130719022LY (GXMG);贵州省锦屏县,2014年11月18日,杨海燕522628141118367LY (GZTM);贵州省遵义县石板镇,2015年8月20日,张品飞522121150820732LY (GZTM);海南省陵水县,1934年1月16日,黄志36788 (IBK); 湖北省宜昌市,2017年6月16日, 候元同等20170616112-7 (QFNU);湖南省祁东县灵官镇,1996年7月,李明红1224 (IBSC);湖南省江华县,1958年9月,李荫昆401321 (IBSC);湖南省凤凰县,1988年9月,武陵考察队1210 (IBSC);湖南省永顺县迴龙乡樟巴村,2014年7月22日, 张代贵zdg1407220933 (JIU);江苏省宜兴市龙池山, 1960年8月15日,方文哲107 (NAS);江西省崇义县文英乡附近,1965年6月20日,聂敏详等8929 (KUN);江西省宜丰县,2013年8月20日,叶华谷、曾飞燕LXP10-2815 (IBSC);山东省沂水县泮池乡, 2011年8月22日,候元同12299 (GXMG); 山东省济宁市,2016年8月31日,候元同等160301-5 (QFNU);四川省天全县,1982年5月3日,彭定一45009 (CDBI);上海市闵行,1933年11月12日,H. Migo s.n. (NAS);陕西省紫阳汉王城至焕古滩, 1952年9月,郭本兆2159 (IBSC);陕西省南郑县,1978年9月,张志英18179 (IBSC);台湾省宜兰县,2000年11月15日,林佳樺944 (HAST);台湾省高雄县,1994年12月11日,彭镜毅16152 (HAST);台湾省南投县,1995年8月11日,吴亮宏35 (HAST);西藏墨脱县,1974年8月29日,科考队4590 (KUN);云南省河口市,1953年12月,毛品一3302 (IBSC);云南省潞西县,1956年6月,芒市队70 (IBSC); 浙江省江山县保安公社,1964年10月9日,采集队2634 (ZM);浙江省天目山横塘,1957年7月26日,贺贤育25096 (NAS)。

《信号基础设备》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课开设课时为96,实训课为2周,设置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两学期,教学难度较大。前导课程和衔接课程情况如图1所示:

中国粟米草科物种检索表

1. 种子具有假种皮及环形种阜;植株常被星状毛;具退化雄蕊………………………………………………(粟草属) 2

1. 种子无任何附属体;植株无毛状体,或具腺体状或疣状凸起;无退化雄蕊…………………………………………………3

阅读前的调查显示青少年会花精力去查找他们要读什么。主要有三方面行为的调查:目标锁定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都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书籍类型,已经形成自己的阅读内容偏好,并将这种偏好作为自己锁定阅读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阅读决策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被调查者认为参考他人、查找评论、试读、书籍比较是其普遍选择,同时,查找网络评价、网上试读两个选项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书籍获取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68%的被调查者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65%的被调查者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想读的书籍。

2. 植株被星状毛;花柱5;蒴果5瓣裂,花梗长4 mm ……………………………………………………… 星粟草

2. 植株近无毛或被单毛;花柱3-4;蒴果3-4瓣裂;花梗不短于5 mm ……………………………长梗星粟草

3. 无托叶……………………………………………………………………………………………………………………………4

由图4可知,随着酶解温度升高,玉米醇溶蛋白与Zn2+螯合能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酶解温度50℃时,玉米醇溶蛋白与Zn2+螯合能力为9.36 mg/mL,达到最大,此时酶解度为15.55%。酶解温度继续升高时,Zn2+螯合能力逐步下降,而酶解度继续升高,当酶解温度达60℃时,酶解度达到26.09%,随后下降。这一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与Zn2+螯合能力及酶解度并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3. 具托叶,至少茎上部叶具托叶,有时形成小的环带在节处包裹………………………………………………………………5

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调研问卷,问卷使用了七点李科特量表(Likert scale),选项和对应赋值为:完全不同意(1)、几乎不同意(2)、有些不同意(3)、有些同意(4)、比较同意(5)、很大程度同意(6)、完全同意(7)七个测度值来进行测评。在设计完问卷初稿后,向有关专家和企业先行发放了70份问卷进行预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64份,通过预调研和数据处理,Cronbach's α没有小于0.6的测项,说明问题设计比较合理[23]。因此,最终确定了29个测项(见表1)。

4. 植株明显具茎;叶不全为基生,茎生叶假轮生…………………………………………………种棱粟米草

齐齐哈尔市的工业文化见证了共和国工业成长的轨迹,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工业文化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齐齐哈尔人民。面对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和传媒大变革、大融合的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把齐齐哈尔市的工业文化传承好、保护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 植株无茎;叶全部基生,包围成莲座状……………………………………………………无茎粟米草

(2)基床顶面的最大应力为485.6 kPa,根据测量资料,工程区域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为1529.6 kPa,可见工程区域地基能够承受基床顶面的应力,设计合理。

5. 植株高10~30 cm;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聚伞花序圆锥状或总状……………………………粟米草

5. 植株高7~8 cm;叶呈线性(或茎基部叶除外);聚伞花序伞状……………………………………… (漆姑粟草属) 6

其最终定位,是北曲在地位排序方面应与南曲等量齐观,“譬之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国臣,而文、武异科”,惟其差异在于“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17](P25),南、北曲拥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样,就从艺术审美角度审视了南、北曲的品格特征,也对长期以来“尊元”思维下形成的北曲正音观念形成了有力纠偏。

6. 茎基部叶呈线性…………………………………………………………………………………………线叶粟米草

6. 茎基部叶呈倒卵形或匙状…………………………………………………………………………线叶漆姑粟草

致谢 承蒙AU、BNU、CDBI、CSH、GXMG、GZTM、HAST、HIMC、IBK、IBSC、JIU、KUN、NAS、PE、QFNU、SN及ZM等标本馆提供标本图片及数据,特此致谢。

[1]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PG).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J]. Bot J Linn Soc, 2016, 181(1): 1–20. doi: 10.1111/ boj.12385

[2] YAO G, JIN J J, LI H T, et al. Plastid phylo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Caryophyllales [J]. Mol Phylogenet Evol, 2019, 134: 74– 86. doi: 10.1016/j.ympev.2018.12.023

[3] THULIN M, MOORE A J, EL-SEEDI H, et al. Phylogeny and generic delimitation in Molluginaceae, new pigment data in Caryophyllales, and the new family Corbichoniaceae [J]. Taxon, 2016, 65: 775–793. doi: 10.12705/654.6

[4] PAX F, HOFFMANN K. Aizoaceae [M]// ENGLER A, PRANTL K. Dienatürlichen Pflanzenfamilien. 2nd ed. Leipzig: Engelmann, 1934: 179–233.

[5] THORNE R F. Proposed new realignments in the angiosperms [J]. Nord J Bot, 1983, 3:85–117.

[6] HEIMERL A. Phytolaccaceae [M]// ENGLER A, PRANTL K. Die natürlichen Pflanzenfamilien III, 1b. Leipzig: Engelmann, 1889: 1–14.

[7] PAX F. Aizoaceae (incl. Molluginaceae) [M]// ENGLER A, PRANTL K. Die natürlichen Pflanzenfamilien. Teil 3, Vol. 1b. Leipzig: Engel- mann, 1889: 33–51.

[8] HILLIPS E P. The Genera of South African Flowering Plants [M]. Cape Town: Cape Times Ltd., Government Printer, 1951: 1–923.

[9] SOLEREDER H. Systematic Anatomy of Dicotyledons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08: 1–381.

[10] JOSHI A C, RAO V R. The embryology of[J]. Linn Proc: Plant Sci, 1936, 3(1): 71–92.

[11] CRONQUIST A. The status of the general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J]. Ann Missouri Bot Gard, 1965, 2(3): 281–303.

[12] DAHLGREN R. A revis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 the angiosperms [J]. Bot J Linn Soc, 1980, 80(2): 91–124.

[13] THORNE R F. Classification and geography of the flowering plants [J]. Bot Rev, 1992, 58(3): 225–327.

[14] CRONQUIST A. The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M]. 2nd ed. New York: 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1988: 1–555.

[15] ENDRESS M E, BITTRICH V. Molluginaceae [M]// KUBITZKI K, ROHWER J G, BITTRICH V.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Vol. 2.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3: 419–426.

[16] TAKHTAJAN A. Diversity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1–365.

[17] WU Z Y, LU A M, TANG Y C, et al. The Family and Genera of Angiosperms in China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3: 1–1209.吴征镒, 路安民, 汤彦承, 等.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1–1209.

[18] BROCKINGTON S F, ALEXANDRE R, RAMDIAL J, et al. Phylo- geny of the Caryophyllales sensu lato: Revisiting hypotheses on polli- nation biology and perianth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ore Caryophyllales [J]. Int J Plant Sci, 2009, 170(5): 627–643. doi: 10.1086/597785.

[19] SCHÄFERHOFF B, MÜLLER K F, BORSCH T. Caryophyllales phylogenetics: Disentangling Phytolaccaceae and Molluginaceae and description of Microteaceae as a new isolated family [J]. Willdenowia, 2009, 39: 209–228. DOI: 10.3372/wi.39.39201

[20] CHRISTENHUSZ M J, BROCKINGTON S F, CHISTIN P A, et al. On the disintegration of Molluginaceae: A new genus and family (, Kewaceae) segregated from, and placement ofin Macarthuriaceae [J]. Phytotaxa, 2014, 181(4): 238–242. doi: 10.116 46/phytotaxa.181.4.4.

[21] Duocet Group. Duocet Wiki of Plants [OL]. 2016. http://duocet. ibiodiversity.net/多识团队. 多识植物百科 [OL]. 2016. http://duocet. ibiodiversity.net/

[22] LU D Q. Aizoaceae [M]// Flora Reipublica Popularis Sinicae, Tomus 26.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6: 20–30.鲁德全. 番杏科 [M]// 中国植物志, 第26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20–30.

[23] LU D Q, HARTMANN H E K. Molluginaceae [M]// WU Z Y, RAVEN P H. Flora of China, Vol. 5. Beijing: Science Press &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003: 437–439.

[24] XU R, ZHAO L, MA W H, et al. Molluginaceae: A new recorded family of angiosperm from Inner Mongolia, China [J]. Acta Bot Boreali- Occid Sin, 2013, 33(8): 1698–1699.旭日, 赵利清, 马文红, 等. 粟米草科——内蒙古一分布新记录科 [J].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33(8): 1698–1699.

Taxonomic Revision of Chinese Molluginaceae

YAO Gang

(South China Limestone Plants Research Center,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Molluginaceae is a taxonomically difficult family in Caryophyllales, and its circumscription was much controversial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of angiosperm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esult from a recent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y, the circumscription of Molluginaceae was well-established and 11 genera within the family were accepted, and thus a taxonomic revision of Molluginaceae in China is revised accordingly. Finally, seven species belong to five genera of Molluginaceae were accepted, and the species(Forssk.) Thulin is newly recorded from China. Detailed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all genera and distribution maps of all species accepted, as well a key to all of relevant species, were provided.

Caryophyllales; China; Molluginaceae; Taxonomy

10.11926/jtsb.4085

2019–04–23

2019–0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500180)资助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31500180).

姚纲(1984~),男,博士,研究方向为被子植物经典分类与系统演化。E-mail: gyao@scau.edu.cn

猜你喜欢

粟米植物
美国农业部:中国签订美国粟米和大豆购买合同
19岁的夏天和10本日记
植物的防身术
把植物做成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19岁的夏天和10本日记
写给粟米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