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专业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思考
——以汽车制动盘和摩擦片拆装与检测为例
2019-12-06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焦 建
1 汽车专业项目化教学的优化设计
笔者参加汽修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工作已有数年时间,我校汽修项目教学的框架基本形成,包括从学生的整队、7S的管理到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工作任务的再修改等。但是在教学过程还是会发现不少问题,所以项目教学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经常发现教学过程中会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先把项目内容和操作步骤示范一遍,并且告诉学生操作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进行逐一操作和练习,一个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其他学生只能在旁边观摩,或者有的学生就回到自己的座位,自制力差的学生就开始聊天,这样既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所以笔者的设计出发点是要让没有操作的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根据学情分析,笔者将第一层次的学生分到操作组(2人),第二层次的学生分到评价组(2人~4人),在学生练习的时候,以操作组为中心,操作组在检测制动盘与摩擦片时,评价组利用检测评分标准对操作组进行评价。当操作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利用评价组的评分对操作组进行评价和总结。当操作组的所有学生都完成操作任务后,两组学生进行轮换,评价组的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操作组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该项目当中。
本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完成制动盘及摩擦片的检测,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所启发,培养学生勇于动手和探索的能力,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在作业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管理,体现了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2 改进后的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2.1 课前准备
教师将车辆举升到适当高度并拆下车辆前轮轮胎,然后准备好工具和量具,分发准备好的评分标准和实训报告书。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12人~16人),再把一大组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是2个操作组和2个评价组,每小组2人,其他学生观摩,工位布局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实操工位布局
2.2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丰田卡罗拉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车主罗先生反映他的轿车在制动时,底盘发出“吱吱” 的声音,来4S店进行检查,经过技术人员的试车和检查,发现该车的制动摩擦片已经磨完了,发出声音的原因是摩擦片的底座和制动盘摩擦的声音,制动摩擦片的底座是铸铁材料,和制动盘摩擦后在制动盘的表面留下很深的沟槽,导致制动盘报废,本来换一副摩擦片只需要400元,现在制动盘和摩擦片都要更换,需要支付近千元,给车主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形下制动车辆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讨论后指出,车辆出现制动不良或制动失灵的后果很严重,所以定期进行车辆制动系统检查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因此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制动系统的检查,通过上述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工具介绍。利用PPT介绍和展示所用工具,如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扭力扳手和套筒等;量具如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和百分表等。然后着重讲解外径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并举出多个例子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为后面的操作和数据的读取打好基础。
(3)分组操作。按照教师在课前的分组进行作业,操作组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单进行操作,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1中。评价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打分,并将得分记录在表2中,观摩组学生进行观摩,并记录操作注意事项。
表1 操作组的记录表
表2 制动盘、制动摩擦片检测评分标准操作学生:
最后教师对各个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和注意事项。
3 结语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按照教师制订的检测任务书进行操作,而教师主要任务是课堂的管理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操作提示。课前通过学情分析,将学生分成操作组和评价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手和动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完善了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项目教学课程中,例如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自动变速器拆装、四轮定位等操作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