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岁以前无性别

2019-12-05王鼎钧

南方周末 2019-12-05
关键词:女性主义

王鼎钧

《礼记》认为,男孩女孩在七岁之前可以不设性别防线。西洋流传过来的小故事换了个表述的方式:小女孩想使用一下洗澡间,里面已经有他们的同伴了,如果是个女孩,她才可以进去。她叫一个小男孩去窥探究竟,小男孩回来说:他没有穿衣服,我怎知道是男是女呢?

七岁以前如此如此,因为年纪太小。等到七老八十以后呢?宴会中常有妙龄女郎拥抱龙钟老翁,翩翩少年搀扶颤巍巍的老太太,是否因为年纪太大,男女之防也松弛了?当我第一次蒙受这种礼仪接待时,我黯然承认,我的确是老了。

老了,另一殊遇,一再受到美女作家邀约,讨论她的小说。此处不得不下一小注:正值新女性主义滔滔天下,波及文学思潮,这里那里都有女作家用心白描第一性征,形成女性书写的一大特色。在新女性主义兴起以前,这一部分材料是个禁区,闯进来的是几个男作家,那样的作家一向受女权主义者责备,认为那样的作品“物化”了女人,拿女人当商品。谁知今日河东河西,男作家退出了这块园地,女作家而且是美女作家一涌而入,新女性主义者告诉她:“女人有书写自己身体的权利。”

教我怎么说呢?我只要一息尚存,朋友来找我讨论作品,我总是热诚接待。我了解,千百年来,女人受男人控制,大户人家,家中总有一本《女诫》,小户人家,家中总有一本《女儿经》,我知道上面写什么,也见过我的祖母那一代大部分女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新女性要推倒围墙,填平天河,在战术上,她们专做以前男人不许她们做的事,女人公开展示第一性征,正是对“大男人”最沉重的打击,就战术而论,十分正确。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追问,从前,男人为什么压迫女人?因为女人需要男人保护。保护者和被保护者,人格不平等。

保护者需要被保护者听话,约束自己,保护比较容易,成本比较低。举例言之,女人外出,必须用衣服把全身肌肉遮蔽起来,而且不能露出曲线。为什么?因为在当年那个社会中,裸露肌肉就会释放“性感”,性感就会引来性侵,性侵是家族的奇耻大辱,足以引起械斗,父亲可能在械斗中丧失性命,哥哥可能在械斗后终身残疾。如此这般,你教那个女孩如何做人?

那样的社会,新女性主义当然无从谈起,幸而社会不断地进步,出现了一个观念叫“文化保护”。弱肉强食、优胜劣败这一个法则不能概括人类社会,你看满街鹁鸽长得那么肥,怎么没人捉几只回家下酒?你看那个坐轮椅的人挤不过人家,怎么排队反而排在前面?你比他力气大,不能打他,比他声音大,不能吼他,个儿比他高,替他开门让他先走。有些植物,靠人在温室里培养,有些动物,靠人在地毯上供养,这些都叫文化保护。女子本是弱者,在文化保护这把伞底下变成了强者。许多革命都是在情况开始改善的时候爆发,新女性主义也不外如此。

好了,现在一切都在眼底,单亲,独女,家中没有男人,女人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能告状,能请律师。司法制度、女权团体、舆论公评,都支持她。她尽管下穿短裤,上露乳壕,徜徉过市。她甚至可以“裸奔”,全身衣服脱光,从你旁边跑过,你连多看一眼都不行。她喊一声性骚扰,立刻引起公愤,不必举证,没有时限,不能反告。

现代女士们对这样的文化保护不感激,不希罕,天赋的权利无须由别人零星赏赐,自己争取来的才可贵,而且可以得到更多。恕我多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女子非要去做救火队员不可,消防局不要她,她就告状,经过时间很长的诉讼。我不明白女子为什么非要做第一线的战斗员不可,陈情请愿,奔走呼号。恭喜恭喜,心想事成,且慢!就像有汽车必有车祸,性侵案也有了可观的数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中本来藏魔。好在家中的男人不必出去拼命,警察去拼命。再说贞操观念已经改变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不得不改。

据说,“女人不是生成的,是做成的”。这么说,人一生都没有性别?以前,男人把一部分人训练成女人,现在,新女性主义可以把这一部分人再训练成男人?就算是训练吧,也要看性向禀赋因材施教,瘦长文弱的人,你不会训练他做码头工人的领班,谨慎小心的人,你不会训练他去指挥百万大军作战。女人,你可以训练她做居里夫人,并不证明女人不应该做南丁格尔。而今,有名的社福工作者吴文炎隔海发问:“是什么样的家庭与环境,让少女必须被强迫长大,是什么样的痛苦与经历,让少女选择在身上留下印记;说着不符合年龄的话语、做着不符合年龄的事情,而她们究竟在违反法律之前,还有多少选择呢?”

天下事“此起故彼起”,因果相连,众生颠倒,了解越多,同情心越广泛,自己的格局也越大。幸而社会还会继续进步……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Body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Company of Wolve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3
Comprehens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