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研学旅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策略探究
2019-12-05朱麟
朱麟
[摘 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一个阶段,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大学不仅仅应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更应从现阶段大背景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研学旅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意义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践,对研学旅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策略做出了一些探索实践,望广大业界同仁加以扶正。
[关 键 词] 研学旅行;综合素养;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234-02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已经相对固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未来发展进行相关研学旅行计划的实施和完善,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能力的双管齐下。研学旅行是基于核心素养而提出来的,我国大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组成的,研学旅行能够极大地实现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总结等多种学习形式的结合,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结合,真正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自身良好品格的综合发展。
一、研学旅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意义
(一)夯实学生文化基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明显可以看出,文化基础是强调学生自身的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让学生运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体会其中的核心内涵以及内在精神,追求自身技能和自身素养的和谐统一。文化基础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还能够从多角度发展学生的精神内涵,真正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研学旅行是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旅行、深入实际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课堂的限制,能够走进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接触较为真实的社会生活,从而真正地让学生能够自身不断感受我国的人文风情、国情实际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的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等,能够促进学生逐渐树立自身的文化自信,增长学生见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文环境,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
(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能够高效、高质量地管理自身的生活以及学习,能够在实际过程中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应对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努力成为一个有品质、有素养的人。自主发展的核心就是依托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两个方面,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真正得到学到老活到老的生活体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全面实现。
研学旅行就是让学生能够直面生活,在生活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进行教育。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论一样,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而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混的人就是死人。”这可以充分地说明生活教育对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研学旅行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约束以及自主学习的形式,充分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人格健全具有更高的价值,真正让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真正让学习随着生活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在生活化教育中,学生超越了被动学习,而走向了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积极学习的层面。
(三)推动学生社会参与,完善創新思维能力
社会参与重点强调的就是学生能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社会主义需要的“四有”公民。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自身处理社会事务的手段过于幼稚,甚至前阶段频出的“学生会官僚风气”都是学生不会处理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社会参与能力的提升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让学生不断地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理想和实践的双管齐下。
研学旅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真正深入社会中进行体验,不仅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山水游览进行丰富自身,还能够通过文化体验、民俗体验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这一形式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不仅仅能够推动学生的社会参与度,还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能够将自身的价值实现和社会发展目标融合起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求。
二、基于综合素养的大学生研学旅行的设计原则
(一)研学旅行的专业性
研学旅行虽说是突破课本的限制或者专业的限制,但是更应该能够让整个研学旅行充分依据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职业发展方向,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基于学生更大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并且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研学旅行,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提升。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教师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应积极地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研学旅行的社会性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出行到校外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教师需要考虑研学旅行的社会性需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就是学生集体活动的社会性,学生集体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学生如何处理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自身能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充分提升自我,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都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就是研学旅行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研学旅行的创新性
创新思维是学生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研学旅行其本质上来讲就是将课堂搬到了课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来进行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一些创新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思考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知识进行创新,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大学生的研学旅行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自主研学、自主探究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增长和提升,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研学旅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策略
(一)资源整合,多专业、多学科整合资源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本专业的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跨学科、跨纬度的综合素养,它涉及学生生活实践的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研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然后可以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本专业研学旅行的计划制定。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共同观看纪录片、在网上搜索资料、查阅文献、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方案的形式来进行研学方案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参考学生的实际意见,还能让学生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主体的确定,比如设计专门的文化路线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美丽,通过专业特色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等等。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打破传统的课程束缚,来建立开放性、多学科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专业课,更能够让研学旅行走向多元化。
(二)师生合作,帮助发展学生的多元意识
师生合作交流是研学旅行的主要支撑者,教师在进行研学旅行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教学的形式,向学生普及一些研学旅行的重要性,為学生的进一步研学创造更好的环境。然后,在各个学生小组制定完研学旅行计划之后,可以邀请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研学旅行计划的评选,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自身小组计划的讲解,让教师组成评审团进行投票。在这一过程中,既尊重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又能够让整个研学旅行计划更加趋于完善,让研学旅行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双方认可。
(三)教学革新,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
研学旅行可以说是更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心态,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够创新教学形态,让教学能够和社会实际相接触,让实际生活成为教学的延伸。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计划的设定、活动方案的设计等等,然后在面对陌生环境和各种情景意外性问题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团体作用。并且,研学旅行有助于改变日常教学的课堂形态,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整个大学课堂转向自主化、自由化、探究化。在这一教学革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提升自身主动性的同时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报告,提升学生管理总结意识
在研学旅行结束之后,教师应当让每个小组进行研学总结报告的书写,并且举行评选会,让每个小组都能够讲述自己小组在本次研学旅行中的所感所获,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来展示优秀的学生研学报告,比如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研学自主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获得成就的同时对研学旅行更加认可。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延伸讨论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的问题,比如研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造成了哪些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措施来进行补救等,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之,学生的综合素养归根结底是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来实现的。课程化的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性课程,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实际中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探索,更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这是十分契合素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的。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