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2019-12-05潘培志
潘培志
[摘 要] 高职阶段的教育属于第二个战略发展时期,顺应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革新趋势的需求,建立合理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念,将就业作为导向,将过程控制作为关键点,建立高职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实施教学运作和质量监控的双重管理,推动教学质量的稳健提升,确保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育高质量,这在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过程中是难点和重点。
[关 键 词] 就业导向;高职;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186-02
怎样合理顺应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创新的需求,推动教学效率的稳健提升,确保高级技能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鍵之处与困难之处。
一、传统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分成三个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方面,即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其中,学校内部的自我监控是重点。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了解到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与必要性,不过因为质量监控理念停滞不前,很大一部分学校基本上还是马马虎虎执行质量监控,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过程监控不均衡
对实际教学的监控常常侧重理论性教学,监控客体狭窄,单一,但是对呈现高职教育特点的真实教学,展现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特点的工程实际操作水平与技术运用能力,展现教学效率更高水平的课程质量与专业质量和老师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素养与技能的监控较少或是监控不当。
(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停滞不前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大多是由教务处、督导组与教学部分和教研室的领导人员负责,监控主体简单、缺位,忽略了老师的主导性地位,致使老师主动性较低,无法合理展现监控与评价的鼓励与导向功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践和管理基本上还没有生成固定的要求与制度,缺少严谨的监控机制与合理的探究,处理信息的方式注重质量监督,忽略质量控制,所以教学质量监控大多被限制于普通的监督审查。同时对影响教学效率的诸多有关因素及其作用模式少有关注,造成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成效达不到预想的成效。
(三)教学质量评价不健全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并未摆脱普通高职教育的形式,大多被限制于老师的教学成效评价,普遍选取学生评教、听讲、学生成绩审查等模式展开,缺少合理可实施的、顺应高职教育特征的质量评价标准与机制,评价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较强的主观性,人为因素较多,定量探究不充分,定性结果太多,常常用一两堂课去评定一位老师,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片面性[1]。
二、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一)推动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总体确保职业教学与普通高校的规模相当。根据国家教育大会以及广西教育大会有关职业教育精神,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职校的综合改革计划,开拓城市高职学校办学空间,发挥学校的多元服务功能。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坚持特色发展、促进专科高职的院校,从重视发展规模到重视特色发展。探索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并采用试点推进,示范引领方式,加快构建分类的指导、评价等。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运用技术类型的学校转型,重点举办职业教育。
1.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围绕全方位质量管理原理,教学任务能够分成计划、实施、审查以及反馈四个基础环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将方案、实施环节作为根本,审查、反馈部分作为辅助。教务部门一方面是教学管理组织,另一方面是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不过在教学工作繁琐的状况下常常忙着应付,很难从根本上针对教学效率展开适时和科学的监督控制与督导。所以,需要组织建立单独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督导处,执行教学运作和质量监控双向管理,将教务处作为中心的教学运作道路,将方案和实施作为主体,专业负责教学运作管理;将督导处作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监控道路,将检查和反馈作为主体,专业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继而让整体教学管理生成闭环管理体系。教学运作道路由学校副校长领导教务处等管理层,建立由院领导者到老师与学生的逐个层级管理、逐个层级负责的教学运作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轨迹从院长直接管理,将督导处作为中心,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之下,建设和管理层级、教学系部、老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途径,建设督导审查、合理监控的工作体系。
2.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将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出发点落实监控,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构建在大量认可与参与的根基之上,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核心对教学展开多个视角审查与评价预估。需要把老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以及同行评价等综合在一起,把在校生评价和毕业生评价综合在一起,把老师的个体教学质量评价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在一起,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变成全员参与的有效互动的网络体系。并且,教学质量评价需要以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转变成课上和课下教学环节的并重,以重视理论教学转变成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并重,以重视老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成效转变成老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效以及老师综合素养水平的并重,以重视老师教转变成老师教与学生学并重。
在评价模式上,应该将教学过程中展开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完成后的最终评价综合在一起,将形成性评价作为关键,让教学质量评价贯彻在教学整个过程当中,让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当中的每个时期、每个部分都能够获得第一时间的监控与保证。为了能够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合理性,应该构建科学合理、权重清晰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机制,一方面应该尽量相对全面、客观地反馈评价的对象,还应该尽量降低评价指标的数目,另一方面还应该按照评价对象的不一样而有一定的偏重;一方面应该反馈教学经过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还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老师和学生群体以及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设定对应的评价指标机制;一方面应该反馈静态的、容易操作、便于量化的教学原因,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多个原因互动而形成的动态的、不易实践、很难量化的指标,静态原因可以选取标准化指标,同时动态原因则选取模糊性指标,在定量评价的根基之上增添定性评价语言,选取定性和定量的有效融合,评分和评价用语有效融合[2]。
(二)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组织
实施学历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并重”,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水平,促使高职教学自主顺应社会人才需要与学生就业需求的关键方式。高职院校需要建设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主动组织学生加入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水平鉴定,得到职业资格证书,这不单单是落实高职教育培育目标的需求,还是审核高职院校教学效率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能够科学地检测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能力,尤其是实际教学质量的弱势部分。
(三)完善多元化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三种观念”
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在教学管理任务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将过程监控作为关键,构建完善和教学质量有关的多元化管理机制,比如专业建设引导委员会机制,教学方案与教学大纲审查机制,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教学任務例会机制,期中教学的质量审查机制,听课机制,学生评教机制,毕业生跟随调研机制,督导工作事例,实习实训工作事例,毕业规划工作事例,“双师型”老师培育事例等,生成对教学经过多个层面,多个环节的系列化管理体系,同时严谨建立执行与检查实现,提升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要求程度,确保学校内部教学的质量监控机制的长期发展。想要建立学校内部教学的质量监控长效机制,还要建立“三种观念”,也就是学生就业服务观念、监控并重观念以及全员自我控制观念,高职院校面对市场培育人才,仅有毕业生顺顺利利实现就业的时候,学校的人才培育质量才可以获得社会支持。所以,学校需要按照市场需要利用前卫的目光第一时间调节人才培育规范,专业构成,课程机制以及教学内容,不断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促使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就业,教学质量监督和控制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分的两个理念,教学质量监督其实是对教学质量情况的监督,监督过程中能够察觉教学质量当中存在的不足,不过并不是这部分问题都可以获得有效解决,而教学质量控制属于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展开控制,是一种察觉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经过,仅有把质量监督与质量控制两方面有效融合在一起,才可以确保教学质量获得提升。自控落实了质量监控主体与客体的结合,自控程度越高,质量监控的成效就越好,仅有老师和学生均建立了自控观念,都熟悉质量监控对个人工作或者学习活动的需要,同时可以自主控制个人在工作或者学习当中的举动,落实所有人参与到质量监控当中,才可以让教学质量监控切实获得实际成效,才可以切实建设起高职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3]。
(四)实施“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14+10”现代工业,以一些龙头现代服务业、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为核心,重点建设450个(300个中职、100个高职、50个应用技术型本科)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要突出,课程改革和条件建设匹配的职业示范专业和实训的基础。
三、结语
学校需要按照市场需要,利用前卫的目光第一时间调节人才培育要求、专业构成、课程机制与教学内容,不断提升人才培育的质量,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落实就业。教学质量监管其实是对教学质量情况的监管,监管过程中能够察觉教学质量当中存在的不足,不过并不是这部分问题全部都可以获得解决,但是教学质量控制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展开控制,属于察觉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过程,把质量监管与质量控制有效融合在一起,在监督过程中进行控制,在控制过程中进行监督,才可以让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雷正光.“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2]龚小勇.就业导向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J].职教论坛,2005(30):13-16.
[3]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z2):11-13.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