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9-12-05马承荣陈泽宏王文祥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教学质量体系

马承荣 陈泽宏 王文祥

[摘           要]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至今仍未形成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当前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5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开放性,构建由课程实践教学准备、教师素养、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和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等4项主要评价内容组成的一级评价指标和17项主要观测点组成的二级评价指标,并相应赋予分值,且设计出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04-0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培养出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对高职院校而言,作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1-3]。然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评价技术水平还较低[1,4,5]。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高职实践教学分为校内课程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并将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研究重点,探讨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当前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下,尽管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对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及其评价本身仍然不够重视,至今仍未形成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6,7]。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现在的大多数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来源于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或者照搬原有的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或者基于原有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稍作转化而来。这样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仍然沿袭理论教学质量评价的做法,主要对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及教学活动组织进行评价,往往会与课程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脱节,无法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实践教学安排、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等作出科学的评价,更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不能反映、凸显实践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和目的,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2,3,6,8,9]。

(二)评价主体不够全面

也正是由于目前大多数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来源于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大多也还是以校内督导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为主,然而实践教学活动的利益相关方、对实践教学质量同样拥有重要发言权的企业却较少甚至没有参与评价,则导致评价主体不全面,无法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有效共同体。这样的评价将必然造成課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效果不科学,难以很好地体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致使评价结果与企业的要求脱轨[2-4,7,9]。

(三)评价目的不够明确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样的最终目的,就需要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实践教学活动当事人,寻找实践教学质量不良的诱因、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标。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作为奖惩、评优、评职称等的依据,评价是为了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从而失去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真正目的与意义[4,6,8,10]。

(四)忽略过程评价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多注重对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效果等终结性指标的评价,往往是事后的评价,忽视了对实践教学准备、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等过程性指标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3]。

二、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为了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是为了检验实践教学的绩效,是为了扬长避短,促进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要立足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制定评价体系,以免评价体系与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偏离。

(二)科学性原则

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符合课程实践教学本身的性质、特点、关系和变化规律。在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能客观反映课程实践教学的本质特性,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客观。

(三)系统性原则

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综合考虑课程实践教学的多方面情况,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首先,课程实践教学的参与者及利益相关者都要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其次,终结性评价要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对整个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评价。最后,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从全局角度筛选评价指标,尽可能地使评价内容能体现出课程实践教学的各个方面,力求全面、系统,且重点突出。

(四)可行性原则

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从实际出发,在全面反映课程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使整个评价体系避繁从简,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设计的指标要充分考虑其可实施性。

(五)开放性原则

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从发展的理念出发,根据教学条件等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使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三、课程实践质量评价体系

(一)健全组织机构

可以根据各自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情况,由教务管理部门、实训中心或督导室牵头,健全学院、二级教学单位、各专业教学管理和组织机构,开展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二)确定评价主体

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课程实践教学的参与者,还应该包括课程实践教学的利益相关者。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的评价主体以不同的视角对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才能减少评价结果的偏差,才能使评价全面、客观,才能使评价达到其最终目的。

(三)设计评价指标

高職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以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对课程实践教学准备、教师素养、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和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等要素进行重点评价[11]。这样,即构成了由课程实践教学准备(占20分)、教师素养(占20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占40分)和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占20分)4项主要评价内容组成的一级评价指标。再细化和分解一级评价指标,最后确定由17项主要观测点组成的二级评价指标。然后对各二级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分值。由此,设计出如下表所示的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

(四)建立反馈机制

各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构要建立各种反馈渠道,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每个教师得到反馈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只有这样,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才能真正达到促进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职院校而言,为适应实践教学管理要求的发展,不仅要保持教师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对稳定,又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完善,优化实践教学管理,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江红.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吴立春.高职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3):80-81.

[3]黄玲青,钟承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7):136-137.

[4]何箭波.山西省高职院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5]赵先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74-77.

[6]周文清,肖化移.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题、成因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4(34):57-59.

[7]弋佳.论高职教育实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5):7-8.

[8]周剑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3):153-154.

[9]朱晓华,王辉.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研究[J].教师,2015(14):104-105.

[10]张臻,丁伟.浅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5):52-53.

[11]曾凡林,严大虎.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J].新课程(下),2013(9):30-31.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教学质量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