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9-12-05张雪梅
张雪梅
摘要: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在中小学传统教育中通过皮影戏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而且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现代化建设与传承,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分析,认为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并进行人员与教学方式的适应性调整。
关键词:皮影戏 山西孝义 中小学 音乐教育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111-02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四个自信成为重要的建设方向与建设指针。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作为其建设的重要角度,得到重视并且逐步向基层过渡,传统文化及其表现形式成为其中的关键手段。中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部分,自然也成为建设关键平台,二者集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出相当的建设效果。
一、山西孝义皮影戏略述
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华皮影戏文化重要的支脉,其具有相当的自身特色。究其历史而言,一般认为在宋金时期已经出现并初步完善,也有一部分专业研究者,认为其出现的源头可以追踪到战国时期,以此孝义皮影戏也成为中国皮影戏的源流之一。其特点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皮影戏本身的道具制作,另一部分在于皮影戏唱腔的选择。在孝义皮影戏中,其皮影的制作带有本地性的特点,孝义皮影戏用麻纸糊窗作为表演的屏幕,在进行皮影制作中,用羊皮为材料进行手工雕刻。在唱腔的选择上,则是采用当地特色的孝义腔进行皮影戏唱腔的配合。在地方性与共性的有效融合下,孝义皮影戏既带有皮影戏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在现有传承与创新基本情况中,笔者认为基本艺术形式因为还存在剧团所以得到保留,但其创新能力,因为市场的逐渐萎缩而减弱,以传统老年人为主的市场组成下,其基本市场需求仍旧是传统剧目,缺乏青年人的继承导致市场对创新的推动力不足。故而要实现有效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实现受众下移,而受众下移的有效手段就是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渗透。
二、山西孝义皮影戏校园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措施
(一)课堂渗透
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生音乐素养养成的重要渠道,其承担中小学生基本音乐能力与音乐素养塑造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音乐资源进行相应的建设,并且在音乐资源选择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偏向性的选择。山西孝义皮影戏作为皮影戏体系下的重要地方剧种,其可以构成皮影戏选择的基本选择趋向之一。在选择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学生作为基本受众,如果其地域本身有皮影戏流传,尤其在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地区,仍旧可以看到皮影戏,教师教学中,在进行专业音乐启蒙过程中,以案例的形式进行相关介绍,学生如果本身对皮影戏有感性认识,其自身对皮影戏的意识就会得到激发,如果学生本身不曾对皮影戏有相应的认识,通过教学渗透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音乐意识。
课堂渗透中,教学者的状态一定意义上是不固定的,既有教师学习皮影戏后将其带入课堂,也有学校将皮影戏的民间传承人作为客座教师请入学校进行教学,或者在其他与音乐教育可能存在关联性的课堂,如语文、历史等,在进行内容讲解时经皮影戏内容进行深入。如在语文讲解有关皮影戏的内容时,就可以将孝义皮影戏内容作为引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二)校园表演
校园表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学生自主表演而另一部分为专业人员表演。就学生自主表演而言,其基本在于学生在课堂完成学习之后,在之后的课堂或者课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作为自身才艺的一部分向众位群体或个体进行展示,此种表演的典型就是在校园文化节之类的活动中进行孝义皮影戏表演,促使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戏,喜欢皮影戏。在表演中,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皮影戏内容进行创新,尤其是一部分学生将自身中小学校园中的学习与生活内容有机融合进皮影戏内容当中,实现皮影戏与自身生活更有效的相互融合,并以此为核心进行相应的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园皮影戏建设。在孝义的相关中小学中此种情况已经广泛开始进行,为孝义皮影戏创新尤其内容创新提供新的活力。另一部分,在于专业化的表演,此种表演主要是学校邀请或者是专业剧团根据自身社会任务,走进校园进行皮影戏宣传表演。
此种表演的效果作为专业剧团与专业表演人员其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实践,对皮影戏当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与内容性问题进行专业角度的认知,如在现有皮影戏当中,其技术与PPT与短视频技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专业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知识进行皮影戏信息化改造,将一部分缺乏市场但有相当历史文化內涵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记录,避免以后因为经验化传承而导致失传,而且也为之后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毕竟根据流行规律,社会流行风尚在长时段下有一定的轮回性。
(三)校外活动
校外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节点有利于进行网格状传播。对于孝义皮影戏而言,现有的受众减少的状态需要通过有效的受众扩大实现,而在中小学中学生作为每个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关键节点,影响他们的审美与艺术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影响学生家庭的审美与艺术取向,且在学校中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可以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标杆作用,实现皮影戏在社会上广泛的推广提供基本的现象支撑。除此之外,校外活动还可以是学校组织学生到孝义皮影戏的相关博物馆或者到相关剧团进行参观访问,全方位了解孝义皮影戏的相关内容。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可以将自身音乐教育与课外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形成社会性大音乐体系建设,完成学生音乐体系化教育的整体性。
三、山西孝义皮影戏校园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效果
(一)传承与创新基数增加
在进行孝义皮影戏校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是人员增加,即孝义皮影戏受众增加。在受众增加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就有了自身有效建设的空间,特别是在现有市场与人员萎缩的情况下,将中小学生有效的纳入体系当中,不仅可以以他们为节点影响社会网络,也可以以他们为节点进行传承与创新。每个学校的有关工作人员都可以作为传承人,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宣传皮影戏、表演皮影戏,并在自身日常生活中对皮影戏进行个性化改造,以此实现创新与传承大众化的效果。
(二)传承创新效果增强
创新与传承大众化,意味着创新与传承基本效用的发挥,从小众的剧团向大众的社会的转变,换句话说,皮影戏回归到大众娱乐的基本方向与基本层次,皮影戏自身社会属性的回归,可预期的效果就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将皮影戏相关内容在民族音乐的相关教学中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并且以此为基础教师的有效改造也可以将更多的专业人员引入皮影戏创新当中,对于皮影戏而言,其创新的效果与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而社会传承的广泛性,保障皮影戏剧团通过自身的表演就可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传承有了物质动力。学生们的广泛参与,也可以让音乐课程充满民族音乐的音乐环境,将皮影戏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展现在其中。由此可见将皮影戏导入音乐教育中实现传承效果与创新效果的加强。
四、提升皮影戏进校园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效果措施
虽然现有的效果已经让传承与创新焕发出新活力,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加强。其基本人员素质提升,尤其是进行教学的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其基本的皮影戏知识与能力,鼓励其参与相关的培训班以及参与业余的培训实现教学内容与皮影戏的有效结合。在进行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教学中,能将皮影戏作为教学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当中,实现皮影戏由教学散点向教育结构中的结构点的转化,如在教学中将皮影戏与西方歌剧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音乐表现的不同,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音乐认识,并以学生与学校为单位更大程度上争取社会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有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中,进行地基下移已經成为重要取向,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共同促进孝义皮影戏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文瑾.作为文化传承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
[2]魏建澜.“冀东三支花”在迁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