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德育融入的理念与方法
2019-12-05姬梁飞
[摘 要]数学教育归根到底是对智力和德行的一种精神影响,而智力与德行的发展又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德育与智育融合,凝聚教育合力,深化德育认识,拓展德育空间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有效路径。为此,需要建构数学教育新理念,探究数学德育融入的理念与方法,为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人格开辟新的德育路径。
[关键词]数学德育;德育融入;德育理念;德育方法
2012年,“立德树人”被正式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现代教育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充分展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时代理念,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德育需求。新时代新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创新与建构德育的理念与方法,探索德育实施的新路径,融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强化教育合力,共同优化和构建德育场域,开启青少年的人生导航。
一、建构数学德育观,坚守学科德育阵地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核心。要落实学科德育任务,需要结合学科特征,将学科德育融于學科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整个环节。奈双好曾建议教师通过德育的不同组织方式,把学校德育内容进行转化,从而形成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1]。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而育人的首要目标是育德。因此,数学教学与德育过程是彼此交融的,只有二者同步,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此,数学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更新旧的德育观,建构新时代数学德育观
数学教育对个体的思想品格、价值观及人生观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智育与数学德育是一个相互融入、彼此促进、双重化育的生成过程。为此,数学教师需要更新旧的德育观念,建构大德育意识;需要坚守数学课堂这一学科德育阵地,利用数学学科特有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意识的德育融入和文化熏陶。
2.开辟与扩充数学独有的德育空间,找准切入点,创新德育路径
柯朗认为:“数学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美好表达形式,反映了人类缜密周详的推理、顽强进取的意志,以及对科学与艺术完美境界的不懈追求”[2]。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学习规律,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严谨客观的思维品质以及道德推理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挖掘数学德育潜力,发挥学科德育力量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其拥有巨大的德育潜力,需要教师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法国数学家波莱尔指出,数学是一门充满奥妙的学科,它同人类的实验科学、理论科学以及社会艺术都有许多重要的特征[3]。数学具有理性精神的文化内核,它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世界,既有严谨规范的符号公式,又不乏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各种模型,充溢着数理逻辑的推理分析,涌现了多种探索世界的直观图形。数学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都具有浓厚的辩证思维特征,它们既增添人的智慧,又开阔人的视野。米山国藏认为,个体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非常短暂,所学数学知识也很快被忘却,但唯有数学蕴含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是忘不掉的,它会让个体一生受用[4]。
数学教育培养人的辩证思维品质,塑造人的理性探索精神,使其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有助于其形成正直守信、坚定果敢和求真务实的个性品质。人与数学越亲密,就越接近理性,趋于严谨,远离任性。从这一角度讲,数学教育的宗旨并非一味地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是将数学基本方法、数学素养、科学精神、思维品质内化为学生认识并改造世界的能量和利器。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用数学眼光开拓视野,用数学思维分析探究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外,数学还拥有独特的美育源泉,它以抽象严谨、直观奇异的形式开启了学生的美育之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特有的严谨美、对称美、和谐美以及简洁美,从而以美启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比如,数学中的几何学,以极其简要的点、线、面三要素描绘了大千世界的本质结构;数学中的透视学演绎了空间关系和主观视觉的神奇学问;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是审美自然属性的一种深刻表达,刻画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和谐互动、一种无法言说的朦胧美感。数学美,充分利用了几何学和人的视觉效应,和谐地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境界。因此,教师还应把握数学美的本质,注重数学结构与美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
三、亲历社会生活实践,增加学科情感体验
乌申斯基认为,缺乏兴趣和爱好的被迫学习,终将抹杀掉青少年探寻真理的渴望。这启示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亲历社会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引导数学探究活动和增强数学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标课程结构调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体现。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数学论文写作、讲述数学故事、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和信息通讯中的数学原理等实践活动,创设数学德育空间。例如,某教师通过举办以“数学与诗歌”为主题的实践课,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掘数学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小组A采用绘画形式展现诗歌的意境,借助诗歌《山村咏怀》中十个连续自然数字,将诗歌描述的村野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小组B采用话剧形式表演诗歌,借助道具与角色扮演,成功地勾画出十个“一”在诗歌《钓鱼绝句》中的妙趣。小组C通过剪辑音乐和排练舞蹈的方式展现了诗歌《宫词·故国三千里》中的宫怨凄凉,特别是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将诗词的意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小组D统计分析了数字作为量词在诗词中的广泛应用,展现了数理统计的妙用……学生们综合运用了手抄报、展板、多媒体动画、图文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现数学在古诗词中的应用,内容充实贴切,效果显著。
总之,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目标,以提升数学趣味为主旨,以生活化教学为媒介,辅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
四、把握心理认知规律,优化数学德育方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育艺术在于方法,在于情境,而不在于教授本領的多寡。好的方法和情境远胜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5],充分体现了暗示和期望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优化数学德育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欣赏和鼓励是相互的,彼此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教师若没有真诚地尊重和关爱学生,就很难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接纳、信任学生,这是教育的起始。数学是灵活的,学生可以大胆地试错,经历有错误与挫折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启示:个体的成长需要持续的维系和强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推动。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只有得到持续强化,才能固化成一种习惯,否则便会弱化甚至消失。格式塔心理学的教育观启示:个体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其往往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认知心理学的教育观启示:知识发展是有规律的,学习时需要了解它的结构与体系。积极心理学理论则认为讨论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心态,这在数学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风过水无痕,云绕山如画。应用心理学原理,优化德育技术方法,强化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增强教师的教育力量,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6]。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志趣就是让学生获得发展的潜力与后劲,让其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情感体验和道德塑造对学生学习志趣的鼓舞作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数学德育是数学教育内在的价值追求,能够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也是凝聚于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德育财富。数学特有的德育资源仍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其德育营养也是源源不断的。教师要通过德育理念建构和方法提炼,让德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数学德育营养充分地滋补青少年绿草如茵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奈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25.
[2]R·柯朗,H·罗宾.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M].左平,张饴慈,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1-2.
[3]邓东阜.科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55-156.
[4]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毛中正,吴素华,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5]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91-892.
[6]姬梁飞.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学科德育视野探究[J].教育导刊,2017(10):64-67.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