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2019-12-05陈丹

商情 2019年46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智慧图书馆高职院校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模式,随着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进行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创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慧图书馆 创新服务

一、智慧图书馆基本概念研究

西方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理念最开始出现的地方。芬兰奥卢大学的学者在论文对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概念作了相应论述: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这种服务能帮助读者从图书馆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

“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是由智能图书馆逐渐演变而成的,在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前,国外就有很多图书馆在使用智能图书馆的概念。智能图书馆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独具特色,科学整合人、图书资源、空间之间的关联,全面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服务水平,进而推动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

智慧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正是在于借助信息和网络技术,融合多元化的资源与用户交互式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络的优势,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跨时空的、更方便快捷的、深入满足用户需求的智慧知识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智慧化建设,将能够运用一些智能联网的设施为读者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随着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文献的定位检索和图书的自助借阅等服务的应用将更将广泛。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承担着人才培养和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双重任务。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服务格局和用户移动信息服务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应积极适应变化的移动信息环境,不断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化移动信息服务内容,创新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提供紧追时代步伐的新型移动信息服务,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移动信息服务需求。移动信息服务是未来高职院校图书馆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二、智慧图书馆的特征研究

这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很多归纳。基本认同的有以下几点:深度感知、互联互通、更加人性化等。王世伟将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分为外在特征与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图书馆的外部形象特征,例如图书馆是否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内在特征指的是图书馆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三大外部形象特征是否紧密结合,是否发生“互联"。其中互联是基础,是高效和便利特点的技术支撑;高效是核心,既是管理與服务方面的进一步应用,也是智慧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便利则是宗旨,它是互联、高效特点的根本落脚点。

智慧图书馆主要包含两种存在形式,传统纸质资源和现代数字化资源。纸质资源有书籍、杂志、报纸、刊物等等,而数字资源有电子书籍、电子资料以及多媒体资料等等。两种形式组成的书籍,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智慧图书馆中,读者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进行网上在线阅读所需信息,例如知网、万方等,都包含大量且种类丰富的书籍资料。在增加传统书籍的基础上,网络资源的采用更加扩充了图书馆的知识储备。

三、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提升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构建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国内对于智慧图书馆这一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新模式进行了预测。去构建智能图书馆的服务途径,提出具体的服务路径及其构建方法是,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途径与构建、多时间与多空间结合的图书馆服务途径与构建、高度智能的图书馆服务途径与构建。

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经费、技术等多方面的局限,其智慧化建设无法做到像大型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一样面面俱到,但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智慧图书馆未来在国内图书馆的光明前景令人期待。高职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顺应形势发展,关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才能更好地对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进行规划。

(2)探讨图书馆员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提升信息运用技能素质,包括对以物联网、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系统的掌握运用,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以及以用户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和智慧化服务等。

智慧图书馆为传统图书馆注射的全新的活力,丰富了服务手段,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智慧图书馆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手段,在智能惠民、服务管理以及环境友好等方面着眼,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合理转型和科学持续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全新理念,有助于建设更加广阔的信息共享空间,以及充满魅力的公共文化环境。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更加灵活、高效、便捷、绿色环保,更加的数字惠民、以及深入的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图书馆的全面转型。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智慧图书馆更加具有人性化,服务质量更高,能够做到读者之间的互相沟通,通过运用馆内通讯技术,读者可以沟通心得,互换意见;也可以在论坛或者留言板上在线交流,对图书馆的想法意见,或者图书所读心得体会,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布。此外,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实现对书籍的查找,以避免浪费时间;通过网上订阅可以购买自己所需的图书。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

智慧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智慧图书馆没有闭馆时间,提供了无限延伸的服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读书阅读。在未来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图书馆进行虚拟图书馆模式建设,全天开放,就类似笔记本电脑一样,读者能够实现任意时间地点的阅读。而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化,在丰富图书资源的同时,也给予读者更加充足、更加自由的选择。

智慧图书馆在书籍阅读的方式也迈出了巨大进步,实现阅读形态的多样化。读者在阅读图书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阅读,阅读模式选择上更加丰富,有形图书和有声图书的全新新颖阅读模式,实现了用眼看书向用耳听书模式的转变。同时,智慧图书馆引进全新的多媒体技术,读者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进行图书阅读,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智慧图书馆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能够最大化的节省书籍查找时间。传统的模式中,读者要想查找一本书,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并且不一定能够找到具体书籍,浪费了非常多的不必要时间。在智慧图书馆中,通过在线查找功能,能够直接搜索出图书所在位置,极大的提高了效率,更加方便读者阅读书籍。此外,智慧图书馆科学将所有图书馆网络连接起来,建立一体化平台服务,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

四、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措施

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例如在购买各项设备或者物联网系统时,由于图书馆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源,因此花费巨大。而在软件设施的建设上,同样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系统的组建,此外在后期的维护费也相当巨大。由此看出资金对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程度。

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引用,最重要的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升优质服务。因此,智慧图书馆必须尊重每一位读者,平等对待,解决所有读者所需。智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加强科研水平的学习,能够为读者主动提供服务。此外,在科学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注重对自我知识体系的完善,关注知识动态信息,吸取新的知识,全面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智慧图书馆只有拥用了大量的读者,才能在发展中不断进行完善,提升使用效率。图书馆有必要转变传统被动的服务理念,可以通過网络、报刊等多种多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扩大社会影响力度。特别注重手机图书馆和图书馆网站方面的建设,尽可能的扩大读者范围和服务领域,进而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感知和体验。

智慧图书馆的建馆基础是网络信息共享,大量的用户、资源、设备以及资源互相连接,数量巨大的用户信息和数据信息难免会受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影响。因此,智慧图书馆必须做好用户信息的保障工作,避免资源信息遭到窃取和外漏,这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

总之,智慧图书馆的作为全新的理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技术;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是传统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所有信息资源的共享,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提供全新的创新服务模式,极大程度的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创新研究工作利国利民。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从开放思维的高度,将图书馆物理空间深度融合于没有边界的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为高职院校的新型智慧图书馆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联锋.试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求知导刊,2015(01):63.

[2]赵敏.高职智慧图书馆特色服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3):240-241.

[3]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4):85-90.

[4]刘媛,孟丹.高职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展望[J].商情,2018(3).

[6]刘倍煊.基于高职智慧图书馆构建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08-110.

作者简介:陈丹,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智慧图书馆高职院校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