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去壳装置
2019-12-05黄文豪
本作品主要由托板、垫片、放瓜子的凹槽、弹簧、手柄、变形器组成。手柄铰接在托板上,弹簧及变形器套装在剥壳器内部,按压手柄时可自动回复原位,托板上还设有防止瓜子外滑的凹槽,此凹槽位也设计成向内翻口状,使此处形成可放入瓜子的凹槽。
使用时,只需将瓜子放在托板上,按压手柄,通过手柄与托板的夹挤使瓜子脱壳,在托板和手柄的内侧均设有防止瓜子外滑的剥壳器底座墙……如此设计,既解决了去壳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又避免了瓜子壳和瓜子仁乱“飞”。
(指导老师:蒙秋雁 黄 钦 黄宗光)
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则新闻:喜爱嗑瓜子的人士因为嗑多了瓜子,导致“瓜子牙”,非常不美观。我就想,为何不制造一个剥瓜子壳的工具呢?
第二天,我就动手画了一个剥瓜子壳工具的草图,画完草图后,我把这一想法告诉指导老师蒙秋雁,她十分支持我动手做一个葵花籽去壳装置,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我思考了很久。一天,我偶然看到书桌上的订书机,突然有了灵感:或许可以利用订书机的工作原理对葵花籽进行去壳!我请焊工师傅根据设计草图对订书机的机身进行改装。因为订书机的钉道不适合固定瓜子,所以必须把订书机的钉道改成适合放置瓜子的凹槽。使用时,只需将葵花籽放入凹槽,利用手柄的压力挤压瓜子壳,这样就可以方便又快速地吃到瓜子仁啦!
未来,我希望对这个装置的凹槽进行改进,一是将凹槽的尺寸设计得更加符合瓜子尺寸;二是将凹槽的高度设计成正常瓜子宽度的一半或四分之三;三是把装置由手动改为半自动化,设计一套动力装置,用电力代替人工,使装置能自动工作。
(编者注:该作品申评名称为“葵花籽瓜子去壳装置”)
我从2004年开始负责科创辅导工作,深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经过系统地学习和长期地训练,但是在学生开始科技创新之前,科技辅导员必须要成为学生的“伯乐”,不仅要独具慧眼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还需要拥有一颗关怀之心,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发现学生闪光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正所谓“投其所好”。若学生对食物感兴趣,就指导学生研究与食物有关的项目;如果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就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意和灵感。就以此次指导黄文豪的“葵花籽去壳装置”来说,创意是他自己从新闻报道中想到的,和我沟通之后得到了我的赞许,我对他最初的框架也提出了建议,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创作。
在发明创造的路上,学生遇到困难想放弃是常有的事,指导老师作为学生的“伯乐”,应及时关心和鼓励学生,在方法和技术上对他们加以指导和点拨,使学生们觉得不是一个人在努力。黄文豪在此次创作过程中,也同样遇到了困难。
黄文豪第一次调试去壳装置的时候,因为订书机的开口太高,与瓜子厚度不一致,导致瓜子卡住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苦恼了很久,我们也反复设计凹槽的尺寸,并借助订书机弹簧的弹性势能恰到好处地挤破瓜子壳。虽然发明过程很辛苦,但在发明过程中,黄文豪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科学发明也充满了热情。
黄文豪是个热爱发明的孩子,自从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我有意识地带领黄文豪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航模、机器人、科学DV等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开阔他的视野,培养他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黄文豪在书写调查论文、记录创作日记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绘图能力。
看到热爱发明的孩子能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越走越好,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职业的幸福感也就由此而来。